2021届高考备考:高考历史特点类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届高考备考:高考历史特点类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ID:284407

大小:28.0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0-1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届高考备考:高考历史特点类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一、特点类试题 【题型特征】 特点就是指某一个历史事物的特殊之处,既反映了历史事物的具体性,又显现出其所 具有的特殊性。其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 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等。此类型试题主要通过对个别或群体的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化分 析,归纳其个性形态,或找出它们之间本质上互相区别的主要之处。特点、特征型设问的 角度较多,有针对某一历史现象的设问,也有依托某段材料的设问,还有对历史知识进行比较 的设问。特点、特征型非选择题属于概括说明类题目。 【解题思路】 1.答题模板一: 从历史事物的构成要素角度分析:一般来说,根据构成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 方面考虑: (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做 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比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 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 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 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从时间角度概况特点常见语句有“历史悠久”(题干中出现很早的 时间或者朝代)、“分阶段...”、“逐步...”(题干中出现多个阶段性时间)、“具有持续性”、 “持续时间长”(题干中出现持续性时间)、“出现在...之后”(在题干中或者教材史实中某个 重要时间节点之后)等。另外,如果题干中出现了多个时间段且每个时间段所描述的史实 或事件不具有共性,这个时候可以按阶段进行概括特征。 (3)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 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上说,是为资本主义 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挽救民族危亡)。(4)过程:“历史事物 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往往能够明显地体现出其自身出现的新特点,抓住其新变化的特征,也是 认识特点的有效方法”。如果题干中多次出现政府或者国家某些鼓励措施,可以概况为“政 府\国家推动...”,如果题干中有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相关内容,可以概况为“根据...调整”、“服务于现实需要”、“...与时俱进”等。(5)内容(措施):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 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常见的答案关键词有“措施全面”、 “措施具体”、“以...措施为主”、“内容广泛”、“注重...”、“以...为核心\中心\重心\重点”、 “向...倾斜”“特别重视...”、“服务于...”等。另外,如果题干内容出现了法律或者法规, 关键词应该有“通过立法...”,若出现具体机构,则关键词应该有“通过设立机构...”;若出 现了外国或者西方相关内容,关键词应该有“学习西方...”、“引进国外...”等。(6)程度: 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局限性等。常见的答案关键词有“...不彻底”、“一定程 度上...”等。 (7)范围:包括地域 、领域等。一般句式为“...从...到...”、“涉及领域广”、“影响范围 大”等。 (8)本质:“对事物本质属性进行分析,是把握事物特点的基本方法”。例如,德国君主 立宪制:君主专制是实,民主立宪是虚,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相比,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 的特点。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常见的关键词有“...有一定局限 性”、“...影响深远”等。 2.答题模板二:专项分析(多角度分析) (1)政治文明:内部的可以从政治制度、政策、政权更迭、君臣关系、中央与地方的 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归纳;外部的可以从对外政策、外交关系、国际格局 等方面分析; (2)经济文明:可以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经济政策、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关系的状况、经济繁荣(或萧条)状况、交通设施、城乡的发展情况、人民生活水平 等角度分析。 (3)思想文化文明:可以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入手分析,同时需要考虑这些 思想的内涵、进步性、历史地位(作用)以及对人们思想的变化所起到的推动或者阻碍作 用。 【答题语言汇编】 1.改革类的特点: 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等多方面,措施比较全面;颁布法律、法令;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进行的;兼顾各阶层利益;覆盖面广;操之过急;确立早;崇尚、重视、缺乏;工业文明、外国侵略的冲击下进行的;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改革不彻底;侧重于制 度的重建;接受汉化的过程:汉化政策的体现;形式是反对天主教会,实际上是级产阶级 反封建制度的思想解放运动;建立新政权或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等。 内容往往包括废除(如债务奴隶制,井田制,分封制,世卿世禄制,财产等级制)确 立(如军功爵制,财产等级制,郡县制,均田制,农奴制,身份等级制,租调庸制度),奖 励(如耕织,工商业,发明创造,垦荒)等词。 2. 民主、法治类的特点: 民主范围逐渐扩大;享有民主权力的人逐渐增多;民主法治日益完善:人民主权轮番 而至;小国寡民下的直接民主制,少数人的民主,男性公民的民主;资产阶级的民主;突 破了直接民主制的局限,确立代议制;取消了财产资格的限制;人民群众享有民主权力的 广泛性和真实、性,民主权利得到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民主制的确立完善是漫长的、曲折 的等等。古代法律;受儒家思想(宗法观念)影响,减轻刑罚,兼收并蓄,择善而从。 3.大福利制度、社会救济保障和赈灾、民生类特点: 覆盖面广; 低收入阶层受惠多;有立法和制度保障:政府重视;政府赈灾和百姓自救 相结合;确立最早;逐步走向完善;严格监管、监督;舆论、媒体的推动等。 4.环境污染治理、环保类特点: 注重舆论宣传和监督;政府和民间合作(协作), 体系完备;制定法律、法规作保障; 预防和治理相结合;民众积极参与和配合;注重教育和引导。 5.经济发展类的特点: 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推动;制定相应的有效政策和法律法规(如重农抑商、招商引资、 特殊的经济政策);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和机构(如市舶司、总理衙门、发改委); 循序渐 进,从农村到城市,从东部到西部,从局部到全国;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学习西方国家的 经验等等。世界经济出现了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体系化、制度化。列入国家发展 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经济危机时间长、范围广(全面)、破坏性 大;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出口手工业品。 6.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 工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大量种植;货 币经济占主导;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专业性。城市特点:规模宏大、布局规整;整齐划一的坊市制;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强;坊市界限被 打破,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农业发展特点:精耕细作,赋税改革的推动,政府的政策推动。 7.科学技术、工业革命类的特点: 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对传统经验的总结;实用性为主;往往和农业相关;本主义国家同 时进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实验室发挥重要作用;轻(重工业) 为主;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等等。 8.趋势用语: 从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大力干预经济;从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 从禁止到允许;从非法到合法;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思想方面;从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资 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思想文化(自由平等)到;从政府到民间;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 中央;从官营到私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农村到城市;从原工业化到工业化;从轻 工业到重工业;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东南沿海到内陆;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到 服务型;从任命到选举。民主法治逐渐完善;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消弱;地方权力削 弱,中央集权制加强;选官制度逐渐西方近代科技注重实验科学,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注 重理性;第二次工业革命范围扩大,几个先进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两极对峙 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加强;密切世界各地联系,全球化趋势加强。 答案语言性转换 1:人物类:把一个人概括为一类人 2:事情类:把一件事概括为一类事 3:时间类:早、晚、较早、较晚、历史悠久、完善、渐进 4:地方类:偏远、边疆、邻近 5:文化类:佛教、道教——文化,结婚---民族融合;中外文化交流 6:器物类:科技、生产力 7:对抗类:生产关系、矛盾尖锐、矛盾激化 8:经济类:商帮、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市镇、城市化、财政 9: 法律类:运用相关法律(看见法律都这么写) 10: 机构类:设置相关机构(看见机构都这么写) 例解:(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40)(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 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 “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 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 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 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 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 “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 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 “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 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 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 年,茶出口又增长 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 从 1861 年的 490 余万两增加到 1902 年的 3000 余万两。1866 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 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 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 年,海军衙门设立。随 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 年,张謇上奏朝 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 世纪 60 年代后,清 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 500 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 分) (一)第一步:速读材料,锁定时空与知识。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齐国……为春秋战国时……。汉 代……魏晋而后……。宋元时代……。明朝前期……。明后期……。到鸦片战争前……。 (二)第二步:根据设问和赋分,确定答案要点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 分) (1)特点:①②③④⑤ (2)主要变化+启示(8+7?9+6?10+5?12+3?) 主要变化:①②③④⑤⑥;启示:①② (三)第三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转化 1.逐条提炼材料有效信息 ①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 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②汉代 “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 的重要方式。③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④明朝前 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 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 山川形胜。⑤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 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⑥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 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等 序号 表层信息 ① 开发利用海洋历史悠久,发展边海商业 ②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促进佛教东传 ③ 指南针用于航海,海外贸易鼎盛 ④ 郑和下西洋,远及西亚东非,海外了解加深⑤ 一些思想家主张“海防” ⑥ 海禁政策,海洋利用受到限制 2.对提取的信息进行深层转化 A.由此及彼,结合所学知识转化,②③④ B.由表及里,结合上位概念转化,②③⑤ 序号 表层信息 深层转化 ① 开发利用海洋历史悠久,发展边海商业 ②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促进佛教东传 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 ③ 指南针用于航海,海外贸易鼎盛 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 ④ 郑和下西洋,远及西亚东非,海外了解加深 远洋开拓、宣扬国威、和平往来 ⑤ 一些思想家主张“海防” 初步的海权意识萌发 ⑥ 海禁政策,海洋利用受到限制3.运用合并、关联、类比等方法,建立多点信息的内在联系 A.合并:②③④中均有贸易往来、文化交流。 B.关联: 将①至④关联,可以看出海洋利用的空间扩大,得出从沿海到远洋开拓; 将①至⑥关联,可得出海洋政策长期对外开放,逐步转向消极保守。从海洋利用 主体看,主要是民间交流。 C.类比: ①③贸易(利用海洋资源); ②④文化交流; ⑤海权意识; ④⑥对外政策变迁。 【考点】“海禁”政策;中古跨朝代非选择题;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第 16 课 两次鸦片战争;第 17 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海权意识主题;全国卷历 年 25 分题 【解析】本题截取了中国古代和近代海洋利用的相关史料,综合考查最大限度获取材 料有效信息,归纳、概括以及辨证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注意是“根据材料一并结 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中明清之前的相关史实可以提炼出其“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 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的特点,利用明 清时期海禁政策等史实提炼出“海洋意识不足”的特点。第(2)问要充分比较材料二和材料 一的相关信息,准确分析晚晴海洋利用的变化,并结合当今时代主题,以史为鉴,立足未 来得出启示。 【答案】(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 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 (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 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 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 对国内的影响加深。 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古代史常用原因背景类答题术语及例题练习 历史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它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 的内容。我们把背景分成原因和条件两部分。原因阐述的是做一件事情的必要性,条件阐 述的是做一件事情的可行性。 历史背景主要包括国内外的经济背景、政治背景、文化背景等。他们所包含的知识点 分别如下: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古代有利发展的因素/原因/背景等常用历史术语: 1.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的萌芽(经济) 2.市民阶层的壮大 3.科举制度的推动/印刷术等科技发明的推动(思想文化) 4.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 5.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政治) 6.对外交往的加强/民族融合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加强/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7.丝绸之路的开展/大运河的开凿/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古代中国不利发展的因素/原因/背景等常用历史术语: 1.宋明理学/八股取士束缚人的思想 (思想文化) 2.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的腐朽(政治) 3.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经济) 4.闭关锁国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政府政策) 5.社会矛盾的激化/徭役及赋税沉重 土地兼并/自然灾害(社会) 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成因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思想产生的原因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民主思想产生的成因 8.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夫之进步思想产生的成因 9.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夫之进步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10.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思想家基本主张出现的原因 换汤不换药 1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社会主流的原因是? 1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未能促进社会转型的原因是? 13.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是? 14.李贽提出男女自由平等的主张,你认为在当时能实现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变式(新瓶装旧酒) 材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 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设问:材料一反映的主张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张产生的历史背景?(8 分) 材料二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日知录》 设问:材料三反映的主张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张产生的历史背景?(8 分) 材料三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设问:材料三反映的主张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张产生的历史背景?(8 分) 所用答题术语基本相似 1.君主专制的强化 2.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3.理学僵化束缚人的思想/八股取士,文化专制 4.市民阶层的推动例题一: 黄宗羲,是明清之际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启蒙学者,他使“讲堂病疾,为之一变”。他 提出,中央太学的祭酒应当推举当世大儒或退职宰相担任,其社会地位要与宰相同等。每 月初,祭酒南面讲学一次,皇帝率领宰相、六卿、谏议等到太学听讲,其地位同一般的弟 子一样。“政有缺失,祭酒直言不讳”。地方府州县学的学官,由地方“公议”,聘请著名学 者担任。每月初一、十五,地方学官讲学两次,府州县官亦应同一般弟子一样听讲,“郡县 官政事缺失 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如果地方官无真才实学,或妄自凌驾老儒之上,学生可以 群起攻之,直至将其赶下台。 摘编自戴鸿义《试论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4 分) 背景: 君主专制强化,统治腐化; 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理学日益僵化,文化专制严重。(4 分,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4 分) 例题二 材料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 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 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 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 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 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 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 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参考答案 基本主张:主张农商皆本 肯定人欲的合理性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原因: 经济: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 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思想:理学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其他:拜金逐利,追求个人享乐的社会风气 例题三 宋代中国社会私有制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引起了人们私有观念的进一步深化。南宋中 期,四川眉州人王称在他所写的《东都事略》130 卷中反映了版权保护思想。其牌记曰: “眉山程舍人(当时著名的刻书家)刊行,已中上司,不许覆板。”对于翻版者要“追一版劈 毁,断罪施刑。”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印在书上的版权保护文字 改编自冯翠银《中国古代版权保护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版权意识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 私有制占据主导地位 雕版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 科举考试的推动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