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朗读,品味真谛——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朗读品味法的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反复朗读,品味真谛——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朗读品味法的反思

ID:293625

大小:7.6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3-04-1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反复朗读,品味真谛——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朗读品味法的反思港口中学初二语文备课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指出:要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要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特别是散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多品味。因此,我备课组在这学期的精品课程研究中着重进行散文朗读品味法探讨,并以《背影》和《记承天寺夜游》为例加以实践,目的有四:一、让学生在“找美”“读美”“说美”中学会自我“朗读品味”。二、扩大学生自我品味的视角,提升学生的品读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和赏析水平。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精神。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品读中感受美,激发对文学艺术的热爱。进而达到对生活与生命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朗读是表层的、个别的感受,属于感性认识,是认识的第一步;分析归纳,是对文章内容的深层的普遍的领悟,属于理性认识,是第一步的深化。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充分熟悉那些感性元素后,才可能调动脑中已有的语言背景和经验,进入对文章的深层的整体的把握。      在所选的两篇《背影》课例中,老师很注重诵读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体会作者的情感。两节课朗读重点段落和重点句子始终贯穿课堂。有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有跟录音朗读,有个别朗读,有集体朗读,有男女生之间的赛读,有师生接龙读,有教师的范读,通过一次次朗读,学生的情感受到了熏陶、感染,看着他们由一开始像作者一样对父爱不理解而不能读好到后来对课内重点句段及课外拓展诗歌的深情朗读,可见他们的情感受到了触动,他们体会到了不只是文中所写的,而是天底下所有的父爱的伟大。文言文朗读一般会比现代文碰到较多的困难。有些学生学习文言课文,只管抄翻译文字、记字词解释以应付考试。他们认为朗读无关紧要,或者觉得文言难读,这种厌读的心理状态影响了朗读训练的积级性。其实,学习文言课文,朗读就更重要了。文言的词汇、语法和现代口语有更大的差异,要增强语感、理解内容、掌握不同的语言规律,当然要比学习现代文更借助于朗读了。朗读既是文言教学要求中的一个目标,同时又是理解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反复的朗读,才能品味出它的内容、作者寄寓的情感、深远的意境等等,至于背诵就更离不开朗读了。文言文教学又往往是以朗读和背诵来带动其他环节的。在《记承天寺夜游》这节课例中,教师善于引导,或范读,或齐读,或赛读,或分段读,形式多样,将朗读贯穿整节课,帮助学生逐步了解文言的一些语言规律,体味文言特有的语言美,又让学生在品味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时不架空,有利于领悟。一篇美文,要品味它的美感,除了要多朗读,老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品味、咀嚼词句,努力创设情境,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生动的画面。所选的三篇课例,对“朗读品味法”的运用既注重“读美”,也突出在“品美”这一个教学环节中。《背影》写的不是什么轰轰烈烈之事,只是“不惜郑重”地写出了“芝麻黄豆大的事”(朱自清语),它的美在情真、情深。如果不用心去感受这篇散文倾吐的感情,那就很难领略作者心中的底蕴,品尝不到流露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父亲的挚爱,也就不会被父子之间的相互厚爱所打动,更不会有美的感受。两篇《背影》课例“品美”的第一步,都是让学生找出文中出现的四次背影及重点品味买橘子时的背影,两位教师都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父亲着装的色彩;走路的姿势;攀爬月台的动作)加以品析,这中间又穿插重点句子、文段的反复朗读,再一次巩固、加深学生对拳拳父爱的理解。接着,还抓住父亲说的四句话来品味,这四句平平常常,朴朴实实的话,不婆婆妈妈,不千叮万嘱,但把一位身处逆境,老态蹒跚的父亲爱子之心刻画得淋漓尽致。“缓缓咀嚼一番,便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背影》课例(1)还引导学生对文中出现的“两次聪明”,“三次流泪”进行品析,让学生品出“聪明”是反语,表现作者不理解父爱的自责之情。“三次流泪”表明作者对于父爱的体验,有一个变化过程,由不理解到顿悟到思念。《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语言凝练,精美传神的小品文,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而微妙的心境。因为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也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所以教师的问题就设计得相对简单了些,目的就在于要学生弄清楚文章脉络,能够知道所记叙的内容即可。同时把重点放在了对于写景句子的分析和对“闲”字的理解上。在理顺了文意后,大家很快便能找到写景的句子,能够分析出虽然没有一个“月”字,却是处处在写月色,月景。由此引发对“闲”字的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字中,有着淡淡的自嘲味道,带着官场失意的惆怅,但更多的则体现了苏轼的豁达和乐观,能在人生境况如此不顺之时,还能信步赏月。这部分内容大多都是让学生自己来体悟,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畅所欲言。上述三节课的“品美”环节都是对学生赏析能力的综合检验。学生自我品读时,还结合了小组讨论及堂上交流的方式,深度的了解“朗读品味法”的运用,获取更多的赏析点,打开自我品味的视角,从而提升自己的品读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全组语文老师体会到,“朗读品味法”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但在引导过程中,老师还是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引导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请教;而不应该是教师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走向学生,把结果讲解给学生听。此外,教师也要提高朗读水平,这样才能把朗读教得更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仍然会采用这种朗读品味法去教会学生赏析美文,用朗读品味法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赏析水平。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