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研论文 我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师教研论文 我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ID:301761

大小:8.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7-2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记得孩提时代的语文课堂,老师会让我们将一个生字抄写一张,所以,曾几何时我认为语文就是抄、抄、抄;每次考试时,试卷总是离不开中心思想、主要内容等等,烂熟于心的我,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所以,曾几何时我也认为语文就是背、背、背;三尺讲台上,老师正襟危坐地为我们讲课文,曾几何时我认为语文就是听、听、听;为了防止我们的昏昏欲睡,老师还时不时地向我们提问,曾几何时我认为语文就是说、说、说。   那课堂呢?就是我们抄、抄、抄的场地,就是我们背、背、背场所,就是老师讲解知识和我们回答问题的地方。这样的想法伴随我走过了小学、中学、师范乃至我立在讲台之上教育年华的一大半时间。真的要这样下去吗?如果不是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研读了那许多具有教育智慧和独特教学情怀的大家的教育教学、课堂研讨的书籍时,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可现在,我会郑重的再次思索这个问题:我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一、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孩子快乐的阵地    布鲁纳说过:“学习不是把学生打造成图书馆,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古语中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交流对话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其实学生才是这个舞台的主角。学生只有全面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才能领会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是孩子学习的引导者,那么孩子的本性是什么?那就是向往快乐,追求快乐。如果我们的教学顺应了孩子的本性,那么我们的课堂能不生机勃勃、充满快乐?课堂动起来,孩子们活起来了,知识在他们的主动建构下自然洋溢活性因子,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拉得出,打得响。快乐学习的支柱是学生的探究、发现、成功、对话。在这样的课堂里,孩子们才会乐得其所,学有所获。在这个快乐的课堂中,没有教师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大声斥责;也没有学生的正襟危坐、唯唯诺诺、缩手缩脚。有的是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赞美和欣赏,有的是师生平等的对话,同学间心与心的交流,有的是每个课堂小主人的大胆质疑、热烈辩论,有的是人人全身心的投入。所以,快乐课堂是孩子情感的放松、智慧的迸发、思维的启迪的基础。二、理想的语文课堂是享受诗意文字的乐园语文本身就是一首诗,她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般的唯美牵手;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辛中的壮志豪情;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家徒四壁的哀叹;是“这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秋凉爽吹落的枫叶……语文应该闪耀着一种诗意的光芒,一种浪漫的情怀,一种悲悯的人性,一种书写、寄托生命、实现自身价值和永生的感性存在。教师是在讲授《声声慢》时会以“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凭一份清高、一份脱俗,独步词坛,光耀千秋。她半世孤苦,却心细如尘;她一生坎坷,却经意执着。她用七十年短暂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千万代流传的妩媚和凄婉。她就是李清照。”诗意的语言走进人物。也会以:“讲离愁,讲孤寂,讲悲秋,李清照的声声慢当推榜首。一杯残酒,一片落叶,一生雁叫,一滴秋雨,一盏孤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染力。李清照的声声慢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德孤独失落氛围,读着它,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孤雁,看得见梧桐落叶,黄昏孤灯。无疑这是一种凄厉的美。”来敬佩女才子的独道的情怀。久而久之,学生会在看到春雨时,想起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想起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想起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多少楼台烟雨中”,想起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和范成大的“子规声里雨如烟”。浓浓的诗意,像一泓甜美的清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荡涤的学生的灵魂。所以,理想的语文课堂,不需灌输、说教,而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让学生在诗意的语言文字中领略博大精深的汉字,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三、理想的语文课堂是激发学生“思”的锻炼场当今的课堂特别是一节多经打磨的优质课,氛围热热闹闹,课堂上无论提出怎样的问题,学生总是很配合的举手,小手林立的画面感让课堂看起来特别带劲,效果极佳,所有同学都积极参与了学习。然而事与愿违,多数学生并不是真正思考后才举手,绝大多数只是为了抢答问题而举手,只是为了抢答而已,具体是什么问题孩子反而没有认真思索。另外一部分学生在周围同学纷纷举手的压力下,也是铤而走险,毅然举手,然而他根本就没有一点成熟的思考。看似极其热情的课堂表象下是极其低下的思维活动,学生并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维和见解,而只是为了抢到答题的权利。为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课堂,首先必须是“思”的。思,是一种中性的批评性思维,是一种希望聆听文本演说的开放心态,是一种渴望与文本进行真诚对话的阅读姿态。思,就是从认真地聆听开始,从同情的理解开始,进到对文本结构以及行文风格的一种整体洞察,并在此同一过程中,就文本的思想见解、表达技巧等,与作者开展反复的对话。“思”的结果,就是一个个冷静与理性的、拥有独立精神的人,从课堂上站立起来。新教育的干国祥老师曾经说过“经由思、抵达诗”。这六个字,正体现深度语文的真正追求。四、理想的语文课堂是师生灵魂的栖息地《什么是教育》中这样解释:“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教育的根本法则应该是像云朵推动云朵一样地靠人的精神力量去影响他人的心灵,促进他人精神力量的健康成长。而承担着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语文课堂更应是责无旁贷,特级教师毕淑娟老师在评价我们的语文课时这样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有四味:书声琅琅的韵味,咬文嚼字的滋味,扣人心弦的情味,余音绕梁的回味。”其实,这余音绕梁的回味的课,不正是只有与学习者的生命,与整个社会文化产生深刻共鸣的课,是生命在场,从灵魂中涌出最深的话语的课。干国祥老师在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最后一个环节----诗背后的诗人中比较了两首诗的不同,让学生激情朗读之后,老师轻轻地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一首写西湖夏天暴雨的诗,与你有什么关系?”一个女生说:“这首诗是用来比喻我们人生的,每个人的人生也将会经历许多暴风雨,也会有晴天。晴天时,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在暴风雨面前,我们只要像诗中写的一样,把不高兴的事情统统忘记,所有的事情就会重新“水如天”了。”其实,这位孩子二年级时,母亲因车祸去世,这一事件使得她几年中一直忧郁,极少言语,这些发言正是她生命的兴发感动,与课堂产生了共鸣,才有那些切身的体会。这不比一味地告诉孩子“坚强”要更能触动及孩子的灵魂吗?理想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或许,就像一千个读者的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语文老师也会有一千种答案;而经过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的提升、经验阅历的不同,我们又将会有新的答案,而且,永远这也不太可能使最终的答案,但却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必须面对、思考。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