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大会获奖代表表态发言稿:让创新力量充分涌流从 1999 年 11 月 18 日开始,我和团队两次在烟台开发区创新创业,曾取得两项国际首创的创新医药研发成果。最近在衰老导致的重大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中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将在未来几年陆续发表。结合切身经历,我总结出从事科技创新的三点体会。创新一定要坚持不懈。科技创新从来就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延续。我和团队从事重组蛋白质药物研发20多年,连续承担了国家“十五”到“十三五”期间每一期关于重组蛋白质药物大规模制备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建立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共性关键技术平台,已经在重组胰岛素系列产品和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等重大医药品种的产业化研发中得到应用和体现。瞄准真正的重大课题。对生命本质的探究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提醒我们,人类能做到的其实还很有限。面对无法回避的环境恶化与全球老龄化这些危及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的严峻问题,我们则更加无奈。为此,我和团队调整方向,集中力量在衰老调控、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退行性疾病发生机理和癌症早期精准检测领域开展研究,力争为人类攻克上述重大疾病作出有价值的工作。发挥交叉学科优势。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更容易具备不寻常的思维和灵感,往往能独辟蹊径,获得超出预期的成功。同时,这类人才大多兼具超过常人的好奇心、激情和勇气,这是持续创新所必需的要素。我本人就是学科交叉的获益者。我本科学的是物理化学专业,在美留学期间转学了生命科学,先后围绕氧自由基对 DNA 生物大分子的损伤机制、蛋白质结构以及蛋白质折叠机理、肿瘤生物学、重组蛋白质药物和诊断试剂研发等领域从事研究。多个学科领域的多次交叉使我对生命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给了我研发重组蛋白质药物的独特思路。另外,高科技的竞争,团队至关重要!伴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人类科技的发展已经进入崭新阶段,多学科交叉融合可产生全新理念和技术,从而突破传统学科无法打破的瓶颈,其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潜力已经在精准医疗、智能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量子通讯等领域初步显现。因此,学科交叉的科技创新将是未来国际竞争的核心资源,应作为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的重要突破口,纳入国家和地方的顶层设计,提前布局,从而“让创新力量充分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