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传承有我”主题征文:我心中的气象精神从事气象事业,我也算是一个标准的“气二代”了。都说气象专业冷门,在大学读书期间,每次拿出自己的学生证,都会被好奇的问起“大气科学”是个怎样的专业。虽然最初的选择或许并非是发自内心,却也在无意间发现了值得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如今的自己也成为一名天气预报员了,接触气象行业的时间不长,热爱之余,有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平凡的工作闪闪发光。曾经在大学的课堂上,老师把沱沱河气象站的故事讲给一群刚刚步入校园的气象学子。为了让观测的数据更有代表性,气象站的选址大多远离城市、甚至荒无人烟。沱沱河气象站建立在唐古拉山乡,海拔4700多米,是全球海拔最高的探空站。建站初期,台站的生活物资不说是人拉肩扛,也得是几经辗转、费尽周折。在艰苦的环境中,老一辈气象人满腔热血,带着一种执着、坚定的使命感和事业心,在高原上升起了第一支探空气球。从那以后,无论风霜雪雨,小站的探测数据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及时传递到全世界每一个需要的地方,这一份代代相传的坚守,走过五十载,依旧是历久弥新。离开校园前,借着实习的机会真正体验了一次观测员生活。在成都温江国家基准气候站,彼时的观测手段已然是今非昔比,自动化技术遍布在观测场的各个角落,打开百叶箱、取出雨量桶、手工记录观测数据的时代一去不返,但在前辈的故事中,有这样一个夜晚依旧是刻骨铭心。观测场周边环境开阔、空旷,夏季常遭雷击。尚需人工观测的年代中,有那样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前辈在观测时段冒雨走进观测场,一道闪电击中了十米高的风塔,耀眼的白光划过夜空,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惊恐之余,他没有犹豫,按程序完成全部观测任务、确认所有设备正常运转。一切井然有序的工作之余,前辈把心有余悸的感受讲给每一个即将步入气象行业的新人们,恐惧是人之常情,但坚守才是每一个气象人共同的选择。而后的几年里,带着这些看似遥远的故事,走出大学校园,带着几分热爱和迷茫,我自己也走上了气象工作岗位,成为一名预报员。不同于许多朋友朝九晚五生活,预报员的工作看似平淡单调,但却极富挑战性。2016年6月18日,入职不到一年的自己在前辈的指导下经历了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滂沱的大雨伴着闪电划过夜空,警报声此起彼伏,鲜红的雷达回波排起了长队,屏幕上的雨情数据飞快的刷新:20mm、50mm、100mm……在前辈的指导下,值班室里的工作紧张、忙碌但却有条不紊的开展——接听电话、上报雨情、发布预警,雨下的很急,每一步的工作流程似乎都加快了一倍。那是一个彻夜难眠的夜晚,窗外的雨整整下了一夜,雨过天晴的清晨,空气中带着泥土的芬芳,晨起锻炼、上班的人们陆续走出家门,轻描淡写的谈论昨夜的天气。太阳从晨雾中渐渐升起来,重归平静的那一刻,初入江湖的自己第一次感受到气象工作的使命感和自豪感,让我在热爱之余第一次体会到肩上的责任,用切身实地的感受,将寻常无奇的工作,与代代相传的气象精神紧密相连。气象精神是一种极致的追求。刚入职那会儿,做天气预报时常会有挫败感,有时会在预报发布之后焦急的等待实况,碰壁便也成了家常便饭。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跟前辈请教经验时读到了一本积累多年的“宝典”,厚厚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前辈入职以来,几乎每一次值班的预报分析过程、失败经历和经验总结。在前辈的口中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人向首席预报员请教,要怎样才能建立成熟的预报思路。首席说,要想做好预报并没有捷径,成为首席之前,预报员们都是用心画了许多年的天气图,仔细分析、专心研究,日积月累,直到将每一幅图表熟稔于心。预报虽然不能次次成功,那些失败的经历看似是轻描淡写,对于社会公众和各行各业的用户来说,更是迫切的气象服务需求。极致的追求体现在气象行业的方方面面,从观测精准到预报精确,准确、及时始终是每一个气象人的内在精神,追求极致不仅成就了许多气象人的职业理想,更是气象事业发展、进步的厚重基石。气象精神是一种勇于创新的担当。大数据时代里,气象领域的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观测设备实现了自动化,计算机取代了挂满会商室的天气图,数值预报成了预报员手中的新武器,雷达、卫星让各种各样的复杂天气再难逃过人们的眼睛。记得一位师兄说,选择成为气象人,就下定了终生学习的决心。“我一直在努力攀登”,85岁高龄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曾庆存院士这样评价自己。他是数值天气预报领域的奠基人之一,开创“半隐式差分法”,让数值天气预报第一次从理论变为现实。他在多个领域取得过开创性成果,为了国家的需要、事业的发展,曾庆存多次深入陌生领域,从头自学、创新实践,解决了一个又一个行业难题。2019年,新中国的气象事业走过70年的发展历程,70年间,勇于创新的气象精神指引着每一个气象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从追赶到超越,从薄弱到坚实,推动新中国的气象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前段时间,一段名叫《后浪》的短片在网络上走红,作为当代青年,我为自己与无数气象学家、气象前辈们奔涌在同一条河流而倍感自豪。如果说当年的自己无意间跟随父母的脚步迈进了气象行业的大门,若干年后的今天,我很庆幸自己的选择。曾庆存院士说,他自己没有别的爱好,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爱好。我很幸运,在无数前辈的精神指引下,让气象工作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大乐趣。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说,自己的紧张和压力并非来自焦虑,而是社会对天气预报的需求,她希望能把预报做的更准确些。从学校里沱沱河气象站的故事开始,“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始终伴随着我的成长,那些伟大而又平凡的气象前辈们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影响着我。每当自己坐在值班室的工作台前,每当自己跟在前辈的身后学习新的技术,我会努力学着前辈的样子,把气象人的那份责任扛在肩上,追求极致、执着创新,让那一份代代相传的伟大精神在崭新的时代里,发扬光大、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