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食品社会共治——生产经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座谈会发言稿:避免以产品检验合格为目标疏忽过程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的误区是以产品检验合格为目标而疏忽过程管理,在日常监管中发现的种种问题都能证明这个观点。国家自2019年起开展保健食品体系检查试点工作,意在对企业的生产许可条件保持情况、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食品安全及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情况、不合格产品追溯与处置情况等进行全面“体检”。发现问题较多的项目主要是场所和设备设施、原辅料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库房管理以及检验管理等。场所和设备设施:生产场所设备设施不清洁、维护或更新不及时,车间内发现虫害迹象,生产场所清场不充分,洁净车间压差不达标等问题。原辅料管理:原辅料及包材的供应商审计未按质量标准进行进货验收,进货检验报告部分项目未按企业标准要求进行检验。生产管理:生产记录不完整,中间产品未指定保质期和贮存标准并严格执行,未计算物料平衡等问题。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执行不严,和实际操作不一致等情况。库房管理:物料账卡信息不一致,原料库原料未做到分区存放等问题。检验管理:检验原始记录不完整,部分检验标准已过期等问题。从产品本身的角度看,可能存在质量安全风险及问题:原料本身的风险和带入风险、真菌毒素污染、农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重金属污染等风险。值得关注的是,在生产过程中,部分生产企业由于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制度建立不完善,导致邻苯二甲酸酯等过程污染物的产生,给保健食品带来新的风险危害。虽然抽检是当前食品安全主要监管模式之一,但合格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测出来的,任何抽检都免不了挂一漏万。过程管理需要企业具有一定的风险分析能力,风险意识要体现在过程管理中,过程管理好了,检出不合格产品的风险才能有效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