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上半年重点工作情况汇报半年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干创新、五大升级、全面小康、美好瑞昌”战略目标开展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重点工作1、力争全社会研发(R&D)投入增长20%以上,达到4.5亿;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数10家以上;3、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达48家;4、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5、组织申报省、市级创新平台3个以上;6、力争成功申报省级创新型城市;7、争取上级科技计划(专项)项目立项共4个(其中:省级2个,九江级2个),项目总资金额达100万元以上,研发重点新产品2项;8、完成技术贸易合同成交额1.05亿;9、推进核研院建成运营,力促产业化发展。二、进展情况1、2020年2—3月填报2019年研发情况,组织填报有研发投入的企业68家,填报金额7.5亿,认定数据国家统计局正在审核中。2、2020年5月,第一批组织了22家企业申报高企,其中,新增16家,重新认定6家。3、1—6月,已完成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5家。4、根据高新技术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测算,预估1—6月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1.65%左右。5、正在开展省市创新平台、省级创新型城市、上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前期准备工作,待上级申报指南下发后及时启动申报工作。6、正在摸底企业技术贸易输出工作,待九江下文后及时组织企业进行登记。7、6月29日,核研院辐照中心项目正式投产。三、存在问题1、有效投入不足,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与九江市、全省各县市区相比,我市的科技投入是靠前的,但与省外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企业的投入;科研基础比较薄弱、企业创新能力不够强、创新意识和主动性较差等问题较突出,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较为滞后,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存在较大短板。2、产学研结合不够,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低。目前瑞昌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机制,多数企业没有建立或缺乏高水平的研发平台或专门机构,少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论文发表、轻市场需求”现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难以走向市场。3、人才总量少,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紧缺。目前,全市企业就业职工约2.4万人,共拥有各类人才2000多名,但领军人才匮乏,在瑞昌全职工作且能引领一个行业发展的高端人才非常少,“头雁效应”发挥不明显;人才结构不优,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研发人才、营销人才数量偏少,中小企业技工和科技型人才稀缺。四、下步计划1、培育九江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待上级下文后,按时择优组织申报。2、做好申报省级创新型城市前期准备工作。3、立足我市实际,着重支持战略新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进行全面筛查,对优秀项目进行统一入库管理。待申报指南下发后及时择优组织企业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