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打算 今年以来,工业园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改革创新,立足攻坚克难,着力实施“改革创新、项目推动、城乡振兴、绿色发展、民生保障、攻坚克难、党建引领”七大战略,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一、上半年工作成效及亮点 (一)复工复产出实招。一是“严”字当头。严格落实上级要求,分析复工复产面临的各类安全风险隐患。严格纪律,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党性、责任和担当履职尽责。二是示范先行。选取思麦博、捷豹药械、思特达、乐胜运动等重点企业,重点保障、重点服务,在安全稳妥、制度保障的前提下率先复工复产,通过演练和检验,完善预案、健全机制,推动园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三是安全为本。坚持“一企一策”,完善企业内部防控体系,安全高效组织生产,确保风险防控、安全运行。 (二)经济指标稳增长。园区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致力引导企业创新发展,经济总量稳定提升。目前,综合园区入驻企业86家,环保石材产业园3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9家。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7.54亿元,同比增长4.45%;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59.48亿元,同比增长4.76%;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0.76亿元,同比增长4.36%;利润总额预计完成6.72亿元,同比增长7.87%;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7.3亿元,同比增长25.88%;一季度税收1117.87万元,同比下降7.65%。(三)改革创新效率高。一是明确园区功能布局和产业定位。按照“一市一区”要求,整合华林板岩优化升级示范基地、横塘板岩优化升级示范基地和羽绒电商创业园,加快启动扩区调区和企业注册地变更,形成“一区三园两基地”的空间布局。二是完善园区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园区与市政府合理的投入和收益分配制度,园区财政收入按“划定收支、核定基数、超收返还、自求平衡”的管理体制,4月份完成了收支基数核算,5月份正式实行独立核算,纳入预算管理。三是创新园区投资融资机制。积极推行政企分开,实现管理机构与开发运营企业分离,以市场化方式重点推进园区科创园、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3月30日完成庐山市工业开发建设集团公司注册,5月31日正式挂牌运行。(四)重点项目有效果。一是启动一平方公里科创园建设,打造动能转换新高地。确定选址、初步设计方案,1.5亿元一期债券资金已经拨付,落实建设资金和开发主体,计划7月底动工建设。二是以集约利用为导向,加强土地综合管理。依法收回日昌升、优力维特、凌云线缆808亩闲置用地;球之达、百川石材、石雕园125亩已经签订资产转让协议,入驻3家企业。上半年共收回闲置土地933亩,厂房24872平方米,远超年初下达的600亩目标任务。三是绿色园区创建进展顺利。按照省级绿色园区标准,启动绿色园区创建申报。绿色园区自评价及第三方评价初审已完成,省工信厅正在公示审核通过名单,预计年底前申报成功并授牌。(五)招商引资有突破。成功引进江西星庐空间家居制造有限公司、庐山市锦隆食品有限公司、庐山市雨丝蓝盾日常防护用品有限公司、九江铭铵智能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庐山市一合科技有限公司、庐山市华阳科技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庐山市星创建材有限公司、江西祥能包装有限公司、庐山市炜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辛克利德有限公司、九江熊大实业有限公司、精加工硅微粉项目、磁性材料电子制品研发等13个优质项目,计划总投资15.2亿元。二、存在困难和问题(一)项目少,园区发展后劲不足。一是缺少大项目、新项目、好项目支撑。受大的经济市场环境影响,项目储备少、特别是大项目、好项目更是凤毛麟角。二是在建项目不多,续建项目进度不快。目前仅有铭铵机械、恒生无纺布、柯升实业等5家在建项目,中核环保二期、华砂实业二期等续建项目进展缓慢,与预期目标有一定的差距。三是招商成效不佳,项目签约率不高。虽然上半年到上海、浙江等沿海发达第七多次进行招商洽谈,但双方达成协议的很少,一些好的项目因没有满意的用地供给,导致最后无法落户。(二)现有企业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今年一季度的生产经营产生了显著不利影响,企业营业收入明显减少、运营成本增加、盈利全面下滑。虽然多数企业在第二季度生产经营形势有所回升,但像思麦博、筑颐实业、宋先制造等园区龙头出口型企业受海外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短期内无法改变。(三)部门聚力园区发展合力不够。一是重视不够。有些部门没有把园区企业帮扶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工作推动难度大,特别是涉及到企业办证、过户、环保等工作,没有做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落实。二是沟通不够。部门与省、九江市对口部门沟通不够,业务知识钻研不够,在全省开发区考核各项指标的没有取得最优结果;三是没有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没有拧成一股绳,真正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围绕目标任务狠抓落实。三、下半年工作打算(一)“用力腾”——加快腾笼换鸟步伐。一是精准识别,建立闲置企业数据库。把开工停建、竣工未投产、竣工停产、产业不符等四类企业列为清理盘活对象,深入精准摸清企业闲置原因、资产负债、拖欠工资和税费、涉诉涉法等情况,建立闲置企业数据库,定期更新录入,强化动态管理。二是精准施策,分类处置闲置企业。对复产有望的企业力促投产,对自身无力的企业“腾笼换鸟”,对资不抵债的企业破产清算,对产业不符的企业强制退出。三是精准发力,紧盯目标破难题。依法收回新绿油脂,启动龙震家具、福高服饰、杏林源医药司法拍卖程序。(三)“全力招”——全力以赴招大引强。拓展招商工作思路,改进方式方法,激发园区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自己招。针对园区高新科技型企业少、闲置企业急需落户新企业的特点,年初园区成立了科创组和腾笼组2个产业招商组4个小分队。二是对接招。通过定任务、定人员、定项目,明确出访区域、明确洽谈对象、明确实施方案和责任,有目的地与招商引资对象进行点对点的沟通洽谈。(三)“大力创”——力创一流开发区。一是启动调区扩区工作。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承载能力、强化品牌效应,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知名的绿色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和文体旅新经济集聚区。二是提高园区行政服务效能。强化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建设,落实在建项目引资单位专人代办服务制度,在建项目代办员统一进驻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办公,集中受理代办企业审批事项,纳入单位招商引资和项目服务考核。结合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入园投资项目“承诺制”、“模拟审批制”和“最长办结时限责任制”等改革试点,探索“企业承诺、园区盖章、容缺审批”模式,建立入园项目审批“见章盖章”绿色通道,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建立企业评议部门制度,纳入人大对政府部门的监督评议。三是加快科创园建设。按照“全国知名,全省领先,全市示范”高标准打造科创园建设,力争年底完成标准厂房20万㎡,引进和培育中小微创新和创业企业达到5-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引进高端专家人才50人。(四)“倾力扶”——全方位服务企业。一是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面对复工复产的清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将疫情防控抓实抓细抓到位,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科学安排复工复产,复工复产率达100%。二是提升服务企业水平。严格执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班子落实、一个具体方案实施”的“三个一”项目包联机制,切实抓好联系重点项目的跟踪督导和责任落实,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加快实施。力争中核环保、华砂实业二期,宋先制造、筑颐实业、斯特玛年前投产,恒升无纺布、柯升实业、铭铵机械、星庐家具等6个在建项目年前封顶。三是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落实《庐山市环保石材产业园企业帮扶工作方案的通知》等帮扶文件,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企业安全、环保正常运行和区域金融安全。(五)“着力干”——加强干部自身建设。一是抓实非公党建,助推经济健康发展。紧紧围绕“党建强、发展强”的目标,严格按照“六好”党组织的标准要求,在工业园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双强六好”党组织创建活动。力争到2020年底,综合党总支、10个非公党支部全部达到“双强六好”标准,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逐步提升,推动工业园区非公党建工作全面提升。二是转变干部作风,提升能力强化担当。增强想干事的思想自觉,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拧紧螺丝上紧发条,要提升能干事的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能力指数,努力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手,成为抓项目、兴产业的行家里手。三是扛起主体责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要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委具体要求,持之以恒纠治“四风”。要把企业群众意见作为“最好的镜子”,对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企业群众不满意不放过。要扎实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筑牢“不想腐” 的思想堤坝,扎紧扎密制度笼子,构建“不能腐”的长效机制,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形成“不敢腐”的强大震慑,在园区积极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