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今年以来,南宁市聚焦全面贯彻实施强首府战略,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加大研发投入为切入点,以建设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为抓手,加快推进强创新各项工作落实。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20年1—6月,南宁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强创新工作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增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1家,引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2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990家,新增瞪羚企业达到9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52家,南宁市企事业单位引进培育D类以上高层次人才11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强创新成效初显。二、主要工作措施(一)谋划布局强创新工作,助推强首府战略开好局、起好步。制定出台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强创新实施方案,明确了强创新中长期奋斗目标。建立了专项小组工作规则,健全“强创新”落实机制,对表对标工作任务,明确任务、时间节点、负责单位、负责人,逐层逐项分解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二)深化科技经费管理改革,转变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方式。科技经费投入方式由前资助项目转变为后补助奖励为主,建立了以重大科技专项和普惠性研发费用补贴为主的财政科技经费制度。出台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财政奖补实施办法,今年企业研发投入奖补等普惠性奖励后补助经费,占全年科技项目经费预算72%,大幅减少前资助科技项目。同时,提高重大科技专项的数量和经费支持额度,2020年计划安排重大科技项目20项,较2019年数量增长67%,单个项目支持经费由最高2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三)强化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提升区域创新资源承载力和供给力一是发挥“南宁·中关村”的引育示范效应。截至6月底,基地累计培育和引进3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规模以上企业、3家广西瞪羚企业和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虽受疫情影响,但南宁·中关村(基地+科技园)入驻企业依旧呈现加速度发展态势,今年1—6月营收达26亿,同比增长45%;税收达5500万,同比增长20%。目前正在与南宁·中关村合作在深圳打造广西首家“飞地孵化器”。二是大力推进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引进7个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已落地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进展顺利,东北大学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在研项目获批为首个“国家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铝型材辊底炉生产线已于2019年成功研制;绿色功能分子产业南宁研究院签订2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合作项目合同。目前,正在洽谈的有10余个储备项目。三是加快科技企业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对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给予15-500万元的奖励补助,2020年上半年落实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后补助奖励资金 350万元;上半年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南宁力合科创中心正式揭牌,签约入驻5家企业。四是加强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利用南宁的区位优势和资源,加强与区内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搭建本土创新平台,今年3月与桂林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产学研创”一体的新型产教研融合基地,同时正在积极深化与广西大学、广西科学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合作。(四)凝聚科技创新力量,助力抗疫和企业复工复产。出台了“十条”疫情防控科技帮扶政策措,全市共有12家市属企事业单位参与疫情防控科研工作,研发课题超48项;及时拨付各类政策性补助资金2909万元,占全年财政科技经费24%。引导孵化载体为在孵企业减免租金,共有1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为277家在孵企业减免租金620.39万元。(五)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再倍增行动,遴选培育一批瞪羚企业和(瞪羚)培育入库企业。上半年支持拟立项重大项目13项,涉及新能源、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科技扶贫等领域,拟支持经费1190万元。(六)强化对接服务招商,全力推动“民企入桂”。围绕河北、山东、河南省的优势产业,结合南宁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筛选出重点对接的企业和项目,与齐鲁制药、浪潮集团等重点企业取得对接,促成合作。截止目前,南宁市科技局共牵头走访企业活动3次,其中山东省1次,河南省1次,河北省1次;拜访企业10余家,三省签约项目5个,对接在谈项目24个。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加快落实研发经费投入财政奖补等科技创新政策,研究制定促进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措施,加大各级财政对研发经费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快推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建设。重点跟进“东盟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南宁北斗产业研究院项目”、“华开智联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等项目落地。三是加快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加大对瞪羚企业和培育入库企业研发投入奖励力度,力争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100家,培育南宁市瞪羚入库企业15家。四是加快推进科技孵化体系建设工作。重点支持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创建国家级孵化器,加快推进“飞地孵化器”建设,举办第五届南宁市创新创业大赛和“邕城创客行”常态化路演等双创品牌活动。五是加大引才育才力度。推进落实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的合作,探索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建设南宁市人才飞地。举办第三届中国·南宁海(境)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六是加快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继续加强与国内、区内高校院所的的产学研合作,抓好“民企入桂”招商工作,通过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形式深度挖掘出一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