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2020年上半年社会救助工作情况汇报2020年上半年以来,xx区社会救助工作以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更好的保障困难群体合法权益为目标,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抓手,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一、基本情况全区辖7个乡街,有27个社区,13个村委会。截至6月底,共累计救助城乡困难群众2.13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097.15万元,其中:救助城市低保对象1.70万人(次),发放低保金857.84万元,月人均补差504.25元;救助农村低保对象3130人(次),发放低保金129.84万元,月人均补差414.81元;救助特困供养对象1113人(次),发放供养金87.57万元;对因灾、因病等原因造成临时困难的家庭实施临时救助106户(次),发放救助资金21.9万元。二、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开展“两项目两资金” 专项整治。为深入推进我区扶贫领域和资金规范管理,根据区纪委《关于聚焦“两项目两资金”巩固深化扶贫领域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我局重点围绕农村低保和临时救助中应保未保、脱保漏保、应退未退违规享受,以及侵占挪用、虚报冒领、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进行督促整改、集中整治。结合专项整治中查处的燕山乡王巷村党支部副书记朱广亚在协助乡镇民政部门调查低保户相关情况时不负责任,优亲厚友,导致国家经济损失的情况,5月中旬区民政局局长刘伟以及分管领导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对王巷村低保户逐户走访入户,了解低保户的家庭情况和生活情况,对低保户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耐心解释,同时督促燕山乡及时做出整改。二是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落实近亲属备案和民主评议制度,对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进行核对,对审核未通过人员、退出低保人员逐户入户摸底、民主评议。实行低保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对现有农村低保户进行抽查入户、邻里走访调查,了解低保户家庭情况。同时我区还不定期抽查低保公示栏信息公开情况。三是开展城乡低保、特困定期核查。规范救助程序、完善救助档案。落实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实现精准救助。运用安徽省社会救助综合信息系统,实行无纸化办公。进一步规范申请、调查、评议、公示、审核程序,加强动态管理,落实近亲属备案制度。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和“救急难”发现机制。通过定期核查增加低保28户、53人;取消低保253户、346人。四是下放临时救助审批权限。在全市率先按照《蚌埠市脱贫攻坚兜底保障行动实施方案》要求,落实脱贫攻坚兜底保障行动,强化小额临时救助乡街直接审批制度。以解决困难群众面临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的基本生活困难为目标,确保有困难的群众都能求助有门、救助及时。对单次救助不超过当前城乡低保月保障标准的5倍(含5倍)的金额实施临时救助。已从7月份实施,且信息系统审批流程已重新设置。五是开展社会救助政府购买服务。开展特困供养人员自理能力评估工作,外包给安徽经典市场调查咨询公司,对辖区需鉴定的特困供养人员按照6项指标综合开展评估工作。开展特殊困难人员定期探视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与江苏金康“安康通”合作,重点选择特困人员和低保户中的独居老人,安装智能看护“孝心眼”项目。打造区、乡街、村居三级监管平台,能够看到老人在房间的行动轨迹、报警记录并随时接收老人的呼叫等,实现对老人的精准关爱。六是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救助工作。对辖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进行逐个摸排,全区18名患者其中6人家庭条件一般,生活较困难。分别给予1800元临时救助,救助资金约1.08万元。加强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日常的巡查走访,为每位特困人员发放口罩等防控物资。对行动不便的特困人员,村居将疫情防控接受捐赠到的蔬菜等食品安排上门配送,防控期间全区共为457位困难群众发放口罩2517个、酒精28瓶、84消毒液27瓶,还发放蔬菜近300斤、方便面70箱、牛奶22箱、大米、食用油、香肠、鸡蛋等食品。三、存在的问题一是档案管理规范难。在低保审批以及调查过程中,有效性比较强的证件及资料数量不是十分充足,大部分资料的建档都会十分笼统,从而资料档案管理措施的规范性不强。二是低保动态调整难。在实际工作中,“能进不能出”的矛盾比较突出,大部分享受低保的城乡居民存在只想进不想出的思想,收入核定难,有些收入和财产特别是隐形收入难以掌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救助对象的准确界定。三是救助层次提升难。目前实行的社会救助,主要是解决困难群体的基本生存问题,部分救助对象等、靠、要思想严重,困难群众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很难依靠个人力量脱困,社会救助层次较低,对社会救助的公正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产生负面影响。四是政策实际结合难。根据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比对困难群众及其子女的信息,结合当地实际生活水平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更精准核算困难群众及其子女的收入。建议明确和细化低保相关政策,可以运用相关政策审核审批困难群众是否符合享受低保待遇。针对低保户审核审批工作出台相关依据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低保审核审批工作效率。四、下半年工作打算以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增强兜底保障能力为目标,以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社会救助体制机制为重点,着力打造统筹衔接、政社互补、高效便捷、兜底有力的多层次综合救助新格局,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切实兜好民生保障底线。一是简化审核审批流程。改进民主评议和公示环节,对一些特别困难急需救助的申请对象,探索实行民主评议和公示后置,完成入户调查和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无疑议后审核审批,及时将其纳入低保保障范围。二是强化信息平台运用。结合全科社工推广,继续开展社会救助无纸化网上审批、低保网上公示等“互联网+社会救助”模式,深化社会救助“一门、一网、一次”政务服务改革。三是探索救助听证会模式。在社会救助工作进程中,大胆探索,积极实践,率先在全市实施城乡低保听证制度。通过"听证会评议、三榜公示、社会化发放"等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扩大群众对低保等救助政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