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卫健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2020年以来,在市卫健委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兖州区卫健局在牵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坚持统筹推进卫生健康各项重点工作,推动健康兖州建设取得扎实成效。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一是着力提升区级医疗服务水平。人民医院挂牌济宁市第三人民院,重点强化六大中心建设。区铁路医院加快与中医院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完成HIS系统对接,驶入健康发展良性轨道。二是全力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投资700余万元迁址改建新兖中心卫生院,新院区占地72亩,建筑面积5600㎡,医疗服务环境焕然一新。选址新建酒仙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正在进行框架钢结构建设,预计10月份完成主体建设,年底前正式启用;同时,将原中心办公楼改造建设区精神卫生中心,改造面积1350平方米,设置床位100张,全面完成室内装修改造和设施配备,具备了病人收治条件,填补了我区没有精神卫生防治机构的空白。三是大力实施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提升项目。积极争取防疫特别国债,选址新建区疾控中心和平战结合的大安中心卫生院,项目占地40亩,建设面积11000平米。目前,项目立项已完成,专项资金3000万元已到位,选址地正在进行拆迁工作,近期即将启动建设。二、深化医改取得积极进展。一是持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2020年上半年公立医院药占比21.6,临床路径完成率达到92.34%,平均住院天数下降至6.9天,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二是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建立。按照全区医疗发展规划,重点推进铁路医院与酒仙桥、兴隆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共体建设,酒仙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与中医院、铁路医院完成医院信息系统融合,即将实现多年没有医疗的突破。三是顺利启动卫生人才招聘工作。今年,我区招聘72名卫生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66名充实到基层镇街卫生院,逐步降低空编率,满足基层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目前,报名初审工作顺利完成,将于8月22日组织开展笔试。三、卫生健康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一是推进医养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济宁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着力推进六合依养家老年颐养中心项目。探索康养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筹建中医医养结合中心,山东瑞通、山东润美等研发项目列入省医养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库,六合依养家项目列入市产业集群培育攻坚行动重点项目,打造了区域特色的健康产业发展新模式。二是创新打造智慧中医村村通项目。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推进基层中医药工作,搭建智慧中医基层应用平台建设,整合全国中医经典方剂开发“智慧开方”系统,协调第三方兖州丰瑞医药公司入驻平台。通过“智慧开方系统”协助乡村医生开具中药处方,第三方直接送药到家,为广大群众提供精准、廉价、高效的中医药服务。目前项目已在试点镇街村卫生室试运行,并逐步在全区推广。上半年年虽然各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优质医疗资源供需不均衡、分布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基层力量相对薄弱,镇街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弱化。深化医改进入“深水区”,“三医联动”面临的阻力增大,医养结合、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仍存在很多体制壁垒,基层医疗管理仍需要进一步规范。下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重点抓好秋冬季疫情防控, 8月底前全面完成基层发热哨点建设,10月底前二级医院全部具备核酸检测能力,不断巩固疫情持续向好形势。二是强力推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高标准建设疾病控制中心、大安中心卫生院(平战结合医院),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三是纵深推进医改工作,在全区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全面落实优先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深入开展卫生监督执法“蓝盾行动”,圆满完成国家“双随机”检查任务。四是强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巩固深化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创建成果,年内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可及率达到100%,重点推进“六合依养家”项目。推广实施“智慧中医村村通”项目。强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按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和惠民便民服务平台对接工作。五是全面推进健康兖州行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顺利通过2020年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六是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支持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深化拓展城乡医共体建设,着力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七是持续推进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改革和健康老龄化,继续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高压态势,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重点突破妇幼机构标准化建设,推动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