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今年以来,区农业农村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扎实开展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百日攻坚行动,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上半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可与去年基本持平,实现将疫情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影响降至最低的目标。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农业生产进展顺利,夏粮再获丰收。统筹推动农业稳产保供和复工复产,做到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全区28.2万亩小麦平均亩产461.3公斤,总产13008.67万公斤,单产与前三年平均单产基本持平。夏播工作稳步推进,全区已播玉米等秋季作物面积15.30万亩,机播率100%;完成水稻种植面积18.45万亩,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夏管工作同步进行,重点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频次和密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组织做好防控工作。(二)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发展质量持续提升。64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克服疫情影响于3月底全面复工达产,省级高效农业优选项目即爱福地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进展顺利。支持101家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金融贷款,新增贷款额度5567万元。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程度进一步提高,以济宁蔬菜批发市场、长江冷链物流为核心,全力实施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任城区国际农产品物流中心,目前项目进展完成90%以上。持续发展壮大“稻+”产业,喻屯西周3500亩“稻+”产业高标准示范区建设完成,成为全省最大的集中连片稻虾生态混养基地。努力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99个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项目纳入政策扶持范围。长沟葡萄、三韩西红柿、喻屯甜瓜等传统产业向精品精致设施农业发展,实现持续转型增效,一季度种植业产值同比增长23.4%。(三)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全区2019年度3.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总投资5070万元,目前已基本完工。大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16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计划总投资1920万元,目前已完成7个村建设任务,另外9个村正在紧张施工中。努力做好“三争”工作,对上争取到2020年度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6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等,累计争取资金7680万元,相关建设项目正在深化设计,积极做好招标前准备工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创建,抓好喻屯镇乡村振兴省级示范镇、唐口街道张寨村等6个村庄省级示范村建设,积极打造喻屯大李庄示范片区,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协调用地指标102亩。积极推动招商引资落地项目建设,莲藕种植深加工项目流转土地1000余亩。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拓展优化清洁村庄“三清一改”内容,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落实为民服务。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补贴农户6.35万户、25万亩,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全覆盖。认真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建立攻关区120亩、核心区1万亩、辐射区5.1万亩。调度农情信息1000余条、重大气象预警信息20余期,围绕粮食、瓜果等主导产业,广泛推广应用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培育精干专业推广队伍100余人,重点培训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000户。不断扩大“任•你品尝”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2家目录企业纳入区财政扶持范围,组织15个企业园区近30种农产品参加了第三届“济宁礼飨”农产品展销会。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成种植业定量抽检627样次,定性检测4720样次,水产品定量抽检87样次,合格率均为100%。积极推动我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广工作,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扎实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不断强化绿色发展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引领作用。强化措施全面实行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行动,夏季禁烧工作总体态势良好稳定,实现了“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被国家卫星遥感监测到一个火点”的目标。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完成综合利用面积28.2万亩,综合利用率接近100%。坚决把耕地安全利用工作作为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对涉及的约5000亩小麦统一进行了飞防治理。围绕耕地质量提升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目标,推广水肥一体化示范面积0.94万亩,建立示范基地3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达到30万亩,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0.6万吨;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及防治技术意见12期,田间调查200多次,技术指导5000余人;第一时间拉网式普查小麦条锈病,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应急飞防5万亩。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渔业生态养殖、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等工作,全面治理农业突出环境问题。(六)加强农业综合执法,着力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先后制定了《2020年任城区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农资市场执法检查方案》、《2020度任城区农业农村执法领域整治行动方案》和《2020年任城区农资打假实施方案》,强化源头治理,狠抓专项整治,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经营行为。截止目前,派出执法人员35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280余家,处理市长热线25个,接受电话问询100余人次,及时调解麦田肥害纠纷1个,抽检肥料35个,其中不合格样品一个,罚款17500元,依法严厉打击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认真做好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渔业池塘退养工作,核实确认池塘个数168个、面积13923.34亩,为下步开展退养打下基础。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严厉打击逃检、漏检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无动物检疫证明违法收购生猪案件一起,罚款10.21万元。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30余件,处理群众举报自备井问题7件,封停城区违法自备井4眼,有效遏制城区内乱采乱开水资源现象。(七)稳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持续释放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一季度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000余亩,流转总面积达到24.5万亩,流转率达到48.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筛选确定了承担中央财政资金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6个项目,涉及4个镇(街道)、50个村,投入中央财政扶持资金1500万、区级配套1000万元。明确路径引领,指导各村因村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截至2020年5月底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达4343.7万元,完成半年增收目标。二、市考区指标进展情况区农业农村局承担的市考区指标主要有粮食生产稳定度、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美丽乡村建设等。其中,粮食生产稳定度方面,预计全市排名靠后;主要问题是全区小麦种植面积28.2万亩,比去年减少3.3万亩;原因一是种植业结构调整,非粮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二是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占地增加较快;三是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可用于种植粮食的耕地逐年减少;四是因天气影响,造成今年小麦产量比去年有所下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方面,该指标在全市排名中游偏下;2020年我区有规模以上(营业收入2000万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9家,区统计局反馈,1-5月份营业收入10.88亿元,增速-30.23%;主要原因是2019年我区部分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受经济下行因素影响,产业产值下滑造成退统企业13家;受新冠疫情影响,营业收入整体不好。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方面,市里季度不排名,年终排名,力争保五争三。目前创建2019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个,共投资1440万元,其中李营街道4个村已全部完工;唐口街道4个村正在紧张施工。创建2020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共投资600万元,包括唐口街道张寨村、谢刘庄村和薛东村,已完成项目设计和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下步措施一是全力稳定粮食生产,力争秋季以丰补欠。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努力扩大秋作物种植面积,加强秋作物田间管理,提高产量;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强化耕地保护,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二是全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纳统。对“准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或有条件进入农产品加工业范围的企业,实行跟踪指导,符合条件的抓紧推动企业申统;动员济宁蔬菜批发市场、济宁长江冷链物流等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开展农产品加工;对有退统风险的企业,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尽最大努力减少企业退统影响。三是全面完成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做好2019年度美丽乡村示范村验收工作,指导李营、唐口两个街道做好竣工验收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区级验收后进行查缺补漏、完善提高,高标准迎接省市级竣工验收。抓好2020年度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严格工程管理,把好工程质量,确保年底前完成所有工程建设任务。三、存在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粮食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对粮食生产稳定度考核造成不利影响。任城区作为中心城区,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大项目用地、采煤塌陷占地较大,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不可避免,从2016年—2019年每年都减少2万亩以上,今年甚至超过3万亩,将直接影响对粮食生产稳定度的考核。二是池塘退养对渔业生产冲击较大。去年退出核心区池塘7000余亩,今年需要退出缓冲区池塘面积约1.4万亩,累计超过全区渔业养殖面积(6.3万亩)的三分之一,预计今年渔业产值将会有一定程度下滑。三是用地指标短缺制约农业项目落地建设。一些农业项目需要落地,还有一些产业化龙头企业需要进行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辅助设施建设,但用地问题难以解决。四、下步工作打算下步,区农业农村局将坚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任城篇章为主攻方向,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攻坚目标,强力实施“3458攻坚行动”。一是打造“三个示范片区”。打造“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片区,持续推进2万亩“稻+”产业做大做强;打造特色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新建16个省市级示范村;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片区,确保2019年度3.9万亩创建项目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压荐推进2020年度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二是推进“四项提升工程”。实施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工程,发展壮大济宁蔬菜批发市场、济宁长江冷链物流等龙头企业;提升乡村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和粮食精深加工2大产业集群;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新创建“济宁礼飨”名录产品10个、“任•你品尝”优质农产品基地20个;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开展“五清一规范一消杀”专项行动,全面维护好道路、供水、排水、路灯等各项基础设施,圆满完成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任务。三是实施“五大兴农举措”。实施质量兴农,新认证“三品一标”5个以上,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绿色兴农,大力推行绿色生态发展模式,确保完成“四减四增”目标,全面完成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渔业养殖池塘退养任务;实施科技兴农,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要超过95%,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确保秋季粮食增产增收、以丰补欠,力争全年粮食生产总量不少于去年;实施人才兴农,年内新增新型职业农民300人,开展各类培训5000人次以上,提升乡村人才队伍素质;实施改革兴农,推进土地流转,壮大集体经济,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四是实行“八条工作线”狠抓落实。围绕全区中心任务、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等,划分为市考区重点指标、产业振兴、美丽乡村、池塘退养、集体经济等八条工作线,进行分线作战、分级负责、分工协作、攻坚落实,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确保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开创全区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