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的 1.动用电脑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再次通过观察高中化学常见定量实验的现象,进一步获取感性知识,并熟练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懂得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原理和方法。 2.动用电脑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理解关键的实验步骤及结果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对误差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误差的范围。二、教学方法 "混合物中杂质百分含量的测定"等几个常见定量实验,学生都做过,原理也已经懂得,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知识已经淡忘。进入高三总复习,实验复习特别的常见的化学定量实验的复习又必不可少。鉴于时间紧,让学生再做一遍实验,既不可能也无此必要。若老师重讲一遍,机械重复,学生又会"味如嚼蜡"。本教学实验基于这样的背景,从以下几方面做了设计: 1.根据教材、大纲和考纲的要求,精选三个定量实验,以电脑录像分别重现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基本操作等,再次"识记"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用电脑动画显现关键性的步骤或错误操作,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使学生由凭借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升华为揭示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的抽象思维。 3.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师生共同活动,通过人一机一人交互,让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评价,激发学生验证分析自我能力强弱的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教学过程及课讲结构 1.引入新课 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切入,介绍化学实验的分类: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然后强调化学实验教学的事要性,从而激发学习热情,为上好课奠定情感基础。接着逐一复习三个常见的定量实验。 2.复习"混合物中杂质百分含量的测定" (1)出示例题:测定 Na2SO3固体w克久置空气中被氧化了的杂质的百分含量。 (2)教师启发讲解Na2SO3固体久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屏幕上给出原理,是由 教师指出要测定杂质的百分含量,即要测出Na2SO4的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不难得出要加入可溶性钡盐,发生Ba2++SO42-=BaSO4↓,即可达到目的。 (3)课讲给出操作的主要步骤。 (4)知道的知识未必是理解了的知识。针对上述(3)归纳的主要操作步骤,课件用动画的形式,辅助伴音,展示操作过程。如①称取W克含杂质的Na2SO3固体并溶解;②加入足量的用盐酸酸化了的BaCI2溶液;③产生了BaSO4的沉淀、过滤、洗涤沉淀两次;④干燥沉淀、称重得w2克固体。全过程操作规范,直观逼真,视听并蓄,不仅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得到再现,而且有新鲜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强化观察效果,其间还用动画的形式插有提问,如含杂质的固体溶解在烧杯里形成的溶液,有哪些离子(Na+、SO32-、SO42-);加入用盐酸酸化了的BaCI2溶液后,会形成什么沉淀(BaSO4↓),放出什么气体(SO2)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观察,边思考,学会透过现象着本质。 (5)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关键性的实验步骤,课件着重讨论了以下两步: a.为什么要用足量的盐酸酸化了的BaCI2溶液? b.为什么深沉要用蒸馏水洗涤两次,怎么判断沉淀已经被洗净?如果学生难以得出结论,课件用动画的形式提供帮助:取上层滤液及漏斗下端的滤出液各一滴,启发思考其中一定没了什么离子(分别为SO42-及Ba2+和CL-)?那么如何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检测方法就很容易找到了。 (6)总结讨论得出Na2SO3纯度的数学表达式:Na2SO3%= 或杂质的百分含量:Na2SO4%=1-- Na2SO3% 3.复习"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l)首先讲述原理:CuSO4·XH2O=CuSO4+xH2O,并图示空增锅的质量W1克,空坩埚十结晶硫酸铜的质量W1克,空坩锅十无水硫酸铜的质量W3克。 (2)引导学生根据原理,迅速列式求算X: r foe op- 11).-_1,_ X= l"- 1601/18 均一则 (3)复习该实验常用的仪器、药品及主要操作步骤: 用录像演示常用的仪器,有酒精灯、坩埚、坩埚钳、铁架台、泥三角、托盘天平及结晶硫酸铜等。主要步骤有:称量、点火、加热、搅拌、停止加热、冷却、干燥等,排列整齐的仪器、药品、流畅的实验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的有序性。 (4)用动画设计实验操作中的错误,让学生分析判断由此引起实验误差,可能造成对结果数据的影响。 如①加热温度过低,②加热温度过高,③操作过程中有晶粒溅出,④加热后直接在空气中冷却,⑤称量前对损未干燥(锅底附有水)等情况。均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X值。这五种不同的情况,分列成单独菜单,可逐一解答,也可以挑选作答。回答正确,即可解答其他题目。回答有误,可以按"需要提示"键,课件给出必要提示。如加热温度过高,提示首先是画面:白色硫酸铜固体中有黑色小颗料--氧化铜,由于失去SO3,学生很快即可领悟,X值偏大,是w3降低的缘帮。由于人一机一人交互,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保持了学生求知和发现规律的强烈心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