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情感变着方式上课 ——(S)版“aieiui”教学实录评析 执教:福建省寿宁县鳌阳中心小学潘翠珊 点评:福建省寿宁县教师进修学校姜仕恭 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来学校的路上遇到了六个老朋友。这六个老朋友同学们都认识,但不知是不是还记得他们,我们来试一试。这第一位老朋友是(出示卡片“o”,学生读)。第二位老朋友是(出示卡片“a”,学生读)……现在这六个老朋友站在我们面前,谁愿意大声、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呢?(学生纷纷举手,争着读a……o……e……i……u……ü……) 师:很好,认识过的老朋友大家都记得很牢,这样朋友才会喜欢。老师遇到他们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戴帽子,如果给他们戴上帽子,同学们是不是还认识呢?(出示由各类水果形状制成的带着标调的单韵母卡片让学生读,然后分组开火车读)。 师:俗话说,朋友多,走到哪里不寂寞。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再来认识几个新朋友,你们说好吗? (评:把没有生命的对象看作是有生命的,把没有情感的事物看作是有情感的,把不会说话的东西看作会是说话的,是低年级儿童的天性。根据儿童的这种特性,让汉语拼音人格化成有生命的、有情感的、有语言和思想的人来认识,在认知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同样带着生命、带着情感、带着运动去学,学起来就会觉得津津有味)。 师:(出示教学挂图)你们看,蓝蓝的天空,青青的小草,绿绿的树木,多有精神啊!大家说美吗?(美……)在这幅图中同学们看见了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生①:我看见小白兔坐在树下睡觉。 生②:我看见乌龟在跑步。 生③:我看见梅花鹿在鼓掌。 生④:我看见小猪端着一杯水,举得高高的,送给乌龟喝。 生⑤:我看见兔妈妈为乌龟献上一把鲜花。 师:好,大家把图中的内容都说出来了,说得不错。但刚才这位同学说“一把鲜花”你们有看法吗? 生:最好说“一束鲜花”。 师:这位同学,你同意吗?(该生表示同意)好,同学们真聪明!说得又那么好,把图中看到的全都说出来了。这幅图所说的就是古时候的一则寓言故事,叫做《龟兔赛跑》。谁会说《龟兔赛跑》这个故事呢?(学生纷纷举手,老师请一个学生来说。说后大家鼓掌)。 (评:《看图说话学拼音》的教学含四个要点:一是看图,二是说话,三是学拼音。看图一是为了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四是通过情境图引出所要学习的拼音。这里着重体现前三个作用。值得一说的是,情境图在某一课的教学中总是以整体的面貌出现的,都反映着某一整体内容。这第九课反映的是“龟兔赛跑骄者败”。这个整体内容让学生在说完局部的基础上连起来说一说也是必要的。它可以把观察所得通过语言表述出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教师比较注意学生发言中的用语是否规范,这是语文课不能忽视的。) 师:刚才这位同学把故事说完了,说得很不错。那么,在这个故事中你们最喜欢谁呢?为什么? 生:我喜欢乌龟。他不停地往前爬,取得了第一名。 生:我喜欢兔子,他跑累了就睡觉。 生:我喜欢梅花鹿,他为乌龟鼓劲,乌龟才能取得第一名。 生:我喜欢小猪,他看到乌龟跑累了,一定口渴,就送水给乌龟喝。 生:我更喜欢兔妈妈,乌龟虽然战胜了自己的孩子,但她不生气,还主动给乌龟献上鲜花,真了不起!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老师请大家再想一想,梅花鹿、小猪、兔妈妈都喜欢谁?为什么呢? 生:他们都喜欢乌龟。因为乌龟不偷懒,兔子偷懒。 生:因为乌龟知道自己真正跑起来是跑不过兔子的,所以他宁愿累些也不肯停下来。 生:因为乌龟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笨鸟先飞。他自认为在赛跑上没有优势,只好尽最大的努力。 师:真是了不起!连“笨鸟先飞”这样的词语都会说,而且还理解它的意思。同学们难道没有什么表示吗?(生热烈地鼓掌)现在你们愿意做故事中的小白兔,还是愿意做故事中的乌龟呢? (评: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上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在这个故事中你们最喜欢谁”引起不同的学生说不同的看法,就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第三维度目标的体现。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较少关注这个方面,总是把文本的情感价值和教师的情感价值强加给不同的学生,让不同的学生要有相同的思想、相同的认识、相同的情感、相同的价值观,这属于灌输教育,不利于个性的形成。但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味都给予肯定。因为课程标准说的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显然“龟”是作为正确价值观的一面,“兔”是作为错误价值观的一面,如果把全班学生引向赞美兔子骄傲上,那就不怎么对头。所在这一点也体现得相当不错。)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但不懂得是不是也读得好。(指着图中的动物“白兔”,生读“báitù”;指着图中的音节词báitù,生读“báitù”。指着图中的动物“梅花鹿”,生读“méihuālù”;指着音节词“méihuālù”,生读“méihuālù”。指着图中的动物“乌龟”,生读“wūguī”;指着音节词“wūhuī”,生读“wūguī”。) 师:这些音节中的“ai”“ei"“ui"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 (评:这是看图引出音节词和要学习的复韵母的环节。每引出一个复韵母,教师都从具体入手,即从动物图,到音节词,再到复韵母。图中的动物学生都已认识,所以这一次的看图立足点不是图,而是借助看图来感知音节词,借助音节词来感知复韵母。在引的过程中,通过看图读,看音节词读,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复韵母的读音就由完全陌生到有所感知。引的环节比较细致,关顾到学生的思维特点,关顾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关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把三个要学的复韵母在一个环节中全都引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地教学,这是从整体到部分。是实现课程标准中“整体把握”的第一个“整体”,即整体感知的环节。当然也可以引出一个,教学一个,再引出一个,再教学一个。待全都教学完了,再把三个综合起来。这是由部分到整体。 师:(指着三个复韵母)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三位新朋友和前面认识的老朋友哪里不一样呢? 生:前面认识的都是单个的,今天要认识的都是两个合在一起的。 生:前面认识的没有人做伴,今天认识的有两个在一起。 生:前面认识的这些老朋友太孤单了,现在他要找伙伴一起玩了。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很好!像这些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韵母我们把他们叫做复韵母,它是由两个单韵母手拉着手,肩并着肩组成的。现在我们先学习ai. 师:ai是怎么组成的呢?谁会说!(学生说。说后读) 师:ai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要用到它呢?比如说我们班级这么多同学靠得这么近,我们可以说“挨在一起”。现在你们说,你的前后左右挨的是谁?(指着一名学生)你的右边挨的是……(该生说出同桌的名字)你的前边挨的是……(……)你的后面挨的是……(……) 师:大家懂得“ai”代表的意思了么?好,同桌说一说,上下桌,上下位也可以说一说,看谁说得好。(学生之间互相说)。 (在学生之问互说的基础上教师导读。先是抽生读,发现有的学生读不大准确,教师给予示范,然后再抽生读、齐读)。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读得很不错。现在我们来互相夸一夸,好吗?老师先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做个样子。这位同学,你先读三遍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读aiaiai 师:(竖起大拇指)你读得真好!发音准确,声音响亮。现在你听老师读三遍(师读三遍后,这个学生没有什么反应) 师: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 生:读得好。 师:老师都夸你了,你怎么都不夸夸老师呢? 生:(竖起大拇指)老师,您读得真好! 师:对,就这样夸!谢谢你夸老师!同学们,你们也像刚才这样,同桌互相读一读,夸一夸,听懂了吗?(同桌互读互夸) (评:。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定位成教学目标,就是要求老师们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实践,把本来属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还给学生。本环节的教学有比较单韵母与复韵母的不同,有认识ai的组成,有学习ai的读法,有联系生活运用ai。这些都属于“知识”范畴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怎样落实?是全由教师讲授,还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完成,是区别新旧教学的不同点。以上每一个要点的教学,教师都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的灌输性教学。从这个环节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是有潜力的,是能说会道的,是需要活跃的课堂的,老师应该相信他们。当然老师的指导也起关键作用,比如活动程序的设计,环环相扣;把死板的字母转化成具有生命活力的东西;让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互动等。) 师: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唱一首歌。老师先带个头,同学们接着唱好吗?(好……) 师:拔萝卜,拔萝卜…… 生:诶哟诶哟拔不动…… 师:同学们唱得真起劲,把这么大的萝卜都拔起来了,实在了不起!在拔萝卜的过程中,你们发现哪一个字的读音和ei相同呢? 生:“诶哟”的“诶”。 师:不错!(举着卡片)大家读(学生读。先齐读,接着抽生读)。现在老师拔萝卜,你们喊“诶”“诶”“诶”帮助老师用劲好吗? 师:拔萝卜呀!(生:eieiei)师:齐心协力呀!(生:eieiei) 师:用点劲呀!(生:eieiei)师:加油干呀!(生:eieiei) 师:有趣吗?大家拔累了吗?好我们再来一遍。…… (评:美学心理告诉我们,形式单调、刻板、僵死的事物引不起人的美感;形式灵活、开放、富于变化的事物才能引起人的美感。成人如此,低年级儿童更是这样。所以低年级的课堂在形式上更应该是灵活的、开放的、富于变化的。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同一种活动中所保持的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如果老师还用教学ai的形式导学ei,学生的兴致就会大大削弱。于是教学ei就换了另一种方式,抓住学生喜欢唱歌的特点来适时调控课堂,运用从歌词中找发音相同字眼的形式、运用引唱引读的方式寓学于乐之中,学生的兴趣始终都很浓厚。) 师:(出示卡片)这个读什么?谁会读?(好几个学生读)。 师:谁能说说这个ui先发什么音,再发什么音?(发现个别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于是老师指着情境图)你们喜欢学习图中的小白兔,还是喜欢学习图中的乌龟昵? 生:我们喜欢学习图中的乌龟! 师:好,老师也这么认为,那我们就坚持把这个ui学好!先听老师读。(示范读,边做口形边读。学生跟着读)。现在,老师在山顶上叫,你们要有回音,能做到吗?好! 师:ui……大森林……你好……(生:ui……大森林……你好……) 师:ui……我学会了ui……(生:ui……我学会了ui……) 师:ui……我读得真好……(生:ui……我读得真好……) 师:现在谁还想读?(学生自由读。而后抽生读)。 (评:喜欢积极向上,喜欢老师表扬,是低年级学生的又一特点。老师根据这个特点,在学生注意力将要分散的时候,利用情境图中的两个对象,即积极的对象和消极的对象使学生调整自己的行为,重新唤回注意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教学ui时显然和教学ai与ei时所运用的方法又不相同——创设了另一个情境。教师就是这样不断改变活动方式,不断调整导学方法,不断顺应学生的特点,才使课堂始终活跃,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的。值得一提的是,教学复韵母aieiui是本课的中心任务,在三个维度目标中,“方法”这个目标体现得还不够。教学第一个复韵母ai是在学习了单韵母a和i的基础上进行的,运用学生学过的单韵母去学习复韵母,运用先学的ai的发音方法去学习另两个复韵母的发音,就是方法的掌握。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就可以迁移运用于学习其它发音类似的复韵母)。 师:这三个新朋友,我们一个个都认识了,放在一起,会不会混起来呢?我们再分别读一读。(指着黑板上的aieiui,先齐读,然后抽生读,再齐读)。 师:我们光顾着这三个新朋友,可是声调宝宝不高兴了,怎么办昵? 生:我们给他们标上声调,让声调宝宝也高兴高兴。 师:说得是!我们先给ai标上不同的声调。老师要请四个同学上台来,谁来?(抽四个学生给ai各标一个声调。其中的两个标错了,标成aǐaì)。 师:这四个同学都给ai标上调子了,到底有没有错呢?我们复习一下标调歌(在小黑板上出示标调口诀,教学生读:有a在,把帽戴:a要不在oe戴;要是iu一起来;谁在后边给谁戴。)这就是教我们怎样标声调,什么意思呢?(教师把它解释清楚,然后再让学生上台分别给eiui标上声调。结果ui的标调全都标在u的上面。老师再引导学生对照标调口诀重新纠正)。 (评:上台标调,让好表现的学生一显身手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它一方面可以调动亲自参与者的积极性,既可让这些坐久了的学生有站起来活动的机会,又可测知这些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台上角色的调整变化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参与者的标调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对不同的学生来讲都有促进作用。对参与者来说,标对了,获得一种成功的自豪;标错了,能够反省自己。对旁观者来说,标对了,会对照自己;标错了,同样会借此警醒自己。我们以某个知识点为教学支点时,活动就应该为掌握这个“点”服务,否则,活动可能就会失去意义。尽管学生围绕标调有着不同形式的活动,尽管教师已把标调口诀详细地介绍给学生,可学生在标调中还是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原因何在?教师要加以分析。想来一是缺少直观的比较,二是被抽象的标调口诀弄混了,学生对前后左右等方位本来印象就模糊。所以这一点还有待于改进。没有把“写”放在课堂中指导练习,也是不足的。)(以上仅为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