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螳螂捕蝉》说课稿

ID:54954

大小:26.81 KB

页数:5页

时间:2007-12-2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螳螂捕蝉》说课稿 作者:儒侠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3  《螳螂捕蝉》说课稿                        儒侠 发表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解决生字词问题,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相关词句。第二课时是本文的教学重点,通过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为了配合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主要设计制作了与课文相配套的课件,主要以图片文字和音乐为主要构件。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手段和方法:                        一、重组课文,落实重点。我打破了文章的序,根据教材本身特点,重组教学内容,从看故事入手,让学生对“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有一个整体形象的感知。再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议故事、演故事。整个课堂教学,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安排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把朗读、感悟、想象、复述等整合成几个生动活泼的板块,力求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二、发展语言,注重创造。                         “螳螂捕蝉”是一个经典故事,很有文化含量,因此让学生复述、表演这个故事,借此发展学生语言,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学生的复述准确、流畅,而且有创新,加入了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便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感悟的表现。在训练中,学生对语言有了感悟、积累和运用,基本技能也得到了训练。                                三、                         训练思维,凸现主体。我在设计时,突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并把探究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注意了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的培养。读完故事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并讨论关键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直接劝吴王,而要用讲故事的方式?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表独立见解,主动地获取知识,并相机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再次让学生回顾全文、整体把握。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     由图及文,导入新课。                        1、                     分别出示螳螂和蝉的图片。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                        2、                     板书并认读生字“螳螂” “蝉”                        3、                     指出他们属于左形右声字,便于识记。                        (这三步设计从具体的图象到抽象的文字,并且点出了“螳螂”二字的构成特点,从而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在课题中就让学生轻松识记了本课的两个生字。)                        4、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在这里教师设置疑问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理解词语意思。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指名逐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3、交流:你通过读,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                        (这儿,主要通过学生自问自答的形式并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生词的意思,为感悟课文扫除了障碍。)                        4、指名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看看你能否发现课文中还有那些角色之间存在着类似“螳螂捕蝉”的关系?                        2、集体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蝉(捕)螳螂(啄食)黄雀(打)少年                        楚国(攻打)吴国(乘虚而入)其他诸侯                         四、三读课文,理解词句。                        1、这些角色,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捕捉或者攻打自己的目标的呢?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学生默读课文,勾画相关句子。                         3、集体交流:                         蝉(捕)螳螂(啄食)黄雀(打)少年:                         在交流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抓住各个角色的动作,品读描写它们动作的语句,通过扎实的朗读训练,让学生真切感悟到“蝉、螳螂、黄雀”它们“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楚国(攻打)吴国(乘虚而入)其他诸侯”                                                     这部分主要让学生明白吴国的眼前利益时什么?而隐伏的祸患又是什么?从而很自然的让学生明白故事与现实之前的共同之处。                        在再读当中,学生抓住了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把握住了文章的主干,在这一遍品读当中,就引导学生循着这些线索,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句。理解的过程中,着重训练学生紧扣重点词语评析文章的能力。                        五、指导书写。                        1、出示 “侯”、“候”                         2、学生观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观察学生自然会明白多一竖少一竖就是两个不同的字)                         3、同样观察一下其它生字,想想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然后描红临写。                         (虽是高年级但也不能摈弃写字教学,这里以“侯”字为材料,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并归纳记忆方法应该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五、作业。                           1. 抄写生词。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铺垫                        1、师生同写课题,齐读课题。                         2、听写五组词语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记,想想每组三个词之间有什么联系。                         4.教师依次念五组词:                        (1)蝉 悠闲 自由自在                        (2)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3)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4)侍奉吴王的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                        (5)不堪设想 隐伏着祸患 恍然大悟                         (这儿,通过默写五组词语,不仅是检查与巩固生词的掌握情况,更是在“暗暗”帮助学生记住“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梗概,为后面地复述课文埋下伏笔。)                        5、学生对照屏幕出示的词语,进行自我批改。                        6、齐读五组词语。                         二、师领复述                        1、教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画和词语。                         2、学生根据画面,练讲故事,尽可能地用上刚才听写的几组词语。                        3、指名讲述故事,师生边听边评。                        4、同桌互讲互评。                        5、总结:这个故事就叫——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这个板块的设计意在无痕迹地为学生铺设一个台阶让每位学生都能走上去,从先前默写五组词语,暗中帮助学生记住故事的梗概到教师联系五组词语,示范讲述再到学生自己根据词语和挂图进行复述,最后再在大组评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练说。这一系列具有梯度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悦之中就完成了本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复述。这不就是我们语文教学所追求的一个美好的境界吗?)                        三、品析人物                        1、                       那个少年为什么不直接劝吴王,而要用讲故事的方式?                        2、                       小组讨论之后,集中交流。                         3、大臣们指出攻楚的利弊,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勃然大怒)少年说了“螳螂捕蝉”的故事,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恍然大悟)从这个对比中,你认为少年是个怎样的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在这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评价人物的机会,学生的表达肯定个性鲜明,但这一切都要依赖于学生对文章的正确解读,做到有理有据。)                        4、你认为吴王是个怎样的人呢?                        (这里又给学生搭建了表达的一个平台,让学生再去回归课文认真读书从而对吴王有个准确的评价,学生除了可以感悟到吴王的专制蛮横,当然也可以体会到他的可爱之处。)                        四、              表演深化                                                    (表演仅仅是一个形式,关键是在通过表演能让学生在“语文”的层面上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在这里,我设计了合作表演的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化体验内化语言,并在此基础上有创造性的表现。)                        1、激趣:我可以这样说:“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个智慧少年演出来,有兴趣吗?                         ”用上这样的导语学生的表演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                        2、组织:寻找合作对象,练台词。(这儿的台词主要是课文中人物的对话)                        3、设计:在练台词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下人物的表情、语言和动作。                        4、演练。                         5、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请下面的学生做导演进一步帮助他们演好人物的动作、神情、语气等。                         6、润色:学生即兴写旁白、画外音。                        (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疏可走马”处自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语境动动笔。这儿让学生以写台词的形式补一补,在学生表演时做旁白用,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                        7、再演                        8、评价                        五、链接名著                        1、《伊索寓言》                        2、《克雷洛夫寓言》                        3、《中国古代寓言》                        (有人说过:下课是新一轮读书的开始。在这里我借本课的文章特点因势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寓言的读物,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向课外延伸,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