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探母》教后记(原创)
加入VIP免费下载

《陈毅探母》教后记(原创)

ID:55933

大小:25.61 KB

页数:5页

时间:2007-12-3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陈毅探母》教后记(原创)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5 《陈毅探母》教后记(原创) 孔迪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让学生三次说说陈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虽然答案是一样的,大致都是说陈毅的孝顺。但是从三个角度来感受。第一是陈毅知道母亲生病赶回故乡,心情是急切,二是陈毅体母亲洗衣服,并不忘替母亲解闷,和母亲聊天,关心之细致,三是与母亲的对话,更显真情。从文章的步步深入,感受母子情深。   【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语文课堂网)网址是www.ywkt.com】 另外,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学会用一边一边说话,我带着学生先解剖书中的例句, 分两步走:这句话说陈毅做了几件事 ,那几件事,是先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还是两件一起做。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再请学生做句子,孩子的思维比较集中于自己。在提示之后能拓展开来。                 个性解读,品读悟情——《陈毅探母》教学设计 转载 一、教材简析     苏教版第二册11课《陈毅探母》,课文讲述陈毅回乡看望生病母亲的故事。课文记叙陈毅在母亲床前的所言、所行,反映了陈毅对母亲的无比敬爱之情。课文语言质朴自然,浓浓的母子之情洋溢其中。两幅插图紧扣课文内容,以片断特写的方式,再次凸显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对课文理解内化。   二、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理解必须建立在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充分对话、互动,从而达到感悟升情,实现阅读成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会读会写8个生字,只认不写8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合作,实现对课文的认读。     (2)激趣引思,促进学生个性化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阅读快乐,形成阅读欲望。     (2)品读悟情,感受并践行敬母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以图为媒,释题引思,激发阅读欲望。   1、出示陈毅画像:(1)这个人你认识吗?你是怎么认识的?(2)教师简单介绍陈毅生平。   评析1:陈毅对于现在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教者从照片入手,让学生直面人物,明确对象,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是十分必要的。这里出示陈毅画像并作人物的生平介绍,拉近了教材人物与学生之间心理距离,对激学生的阅读兴趣起到了很好铺垫作用。   2、揭示课题,学生质疑。(1)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课题。(2)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由课题你会想到什么呢?(3)小结:什么叫探母?陈毅为什么要探母?怎样探母?当时的情景怎么样?   评析2:学贵有疑,有疑才能产生阅读欲望,围绕课题进行释题思考,引发疑问,有助于学生明确阅读的方向性与目的性。   (二)认读课文,理清文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自主交流,相互正音,反复练习。   2、检查认读,及时纠正。(评析3)   3、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2)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情?(评析4)   评析3:读通读顺读正确,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本环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反复认读,在学生的相互交流中渗透“合作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阅读实践中读好课文。在其基础上及时检查反馈,对学生在先期的自主矫正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起到了很好的补救作用。   评析4:整体把握是阅读教学第一回路的首要环节。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和理清课文围绕大意所作的段落安排,对后期的深入精读理解课文具有统率和铺垫作用。   (三)品读析句,精读感悟,领会课文情感   1、通读全文,自主感悟: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自主认读,小组内相互交流。   3、大组汇报,重点品读(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出示下面句子)   (1)一进家门,陈毅就来到母亲床前,拉着她的手,细心地询问病情。   ——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关切之情(可结合图1指导学生理解朗读)   (2)他看见母亲换下的衣服还没洗,就打来一盘水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长。   ——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孝顺之情(可结合图2帮助学生体会句子表达的感情)   (3)娘,快别这么说,从小到大,你不知道替我洗了多少次衣服。今天,我给你洗衣服,是应该的呀!   ——体会陈毅对母亲的敬爱和报答之情。   评析5:浓浓的感情是靠文字来传递的。感悟情感必须凭借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整体通读课文,找出自己对课文理解深刻的句子,这是对学生个性阅读的尊重。在此基础上,把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重点的品读训练,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充分的对话、互动,使文中浓浓的母子之情得到了很好的传递。   (四)联系生活,个性解读,升华课文情感   1、自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生活实际,再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小组内相互交流。   3、指文大组交流。   4、自主选择,小组合作,表演陈毅探母。   5、模仿陈毅,回家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 【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语文课堂网)网址是www.ywkt.com】   评析6: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理解要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本环节的设计,把对课文的理解与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进行课本剧表演,既理解升华了课文的情感,也引导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实现文情向学生的有效迁移。最后,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语文。     总评:   阅读活动是多感官参与的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阅读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让学生在“阅读之水”中才能学会“游泳”,或学到其中“酸甜苦辣”。本教学设计,以品读感悟为途径,以理解迁移敬母之情为目的,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1、实践性:教学全过程始终以认读为主线,在读中实现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初读课文,反复练习,自主矫正,精读课文,品词析句;升华情感,演读结合,都将阅读的实践性演绎得恰到好处。   2、主体性: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各个环节的设计均能做到“目中有人”,围绕学生的活动进行设计,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当学生解决不了时教师及时补救。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点拨者,释疑者,激励者,还原了学生的学习主人地位。   3、层次性:教学环节逐步深入,使学生均能“跳一跳就摘到果子”的状态下,逐步深入学习。整个过程设计按照初读——释题——初读——精读——升华,这样的层次逐步上升。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