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在诗歌创作中飞扬——《雨点》教学一得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个性在诗歌创作中飞扬——《雨点》教学一得

ID:55960

大小:11.93 KB

页数:7页

时间:2007-12-3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个性在诗歌创作中飞扬——《雨点》教学一得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0   作者:陈红                                                              《雨点》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8行、4句,诗中用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这4个拟人化词语生动地描绘了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形态。句式整齐,韵律感强。                  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理解雨点落进不同地方会有各种不同形态,我利用自己绘制的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和体验去体会。为了使学生深入地学习诗歌,爱上诗歌,真正达到阅读要求的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感受雨点在大自然中的自由、活跃,我在教学中着重让学生品读感悟,然后放手让学生创作诗句,最后集为诗歌,收到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                  生:小溪里的水是缓缓流淌的,小雨点来到小溪后就不能像在池塘里那样睡觉了,只能随着溪水散步。                  生:图上江河里的水不像小溪里的水流得慢慢的,瞧,江河里还有浪花呢,所以小雨点落进江河里就只能快快地奔跑了!                  生:是啊,海洋里的风浪更大呢!雨点来到这儿就跳跃起来了,就像我们平时跳绳一样,一高一低的。                  ……                  师:小朋友们说得可真棒,让老师也仿佛随着雨点旅行了!雨点的旅行多愉快呀,它来到了——(引说)池塘,来到了——(引说)小溪,来到了——(引说)江河,来到了——(引说)海洋,它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呢?(出示句式“雨点落                            ,在           。”)请小朋友们来做小诗人参照老师的句式写诗吧!                  学生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小组内的讨论交流。他们有的两手托腮,先独自思考;有的已眉飞色舞,争论不休。几分钟后,一只只小手便高举起来。虽然有的语言幼稚,但却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有的缺乏科学性,但却颇有创意。一张张小脸都在这一句句的诗的吟诵中激动得通红。                  方呈钰:雨点落在树叶上,在树叶上唱歌。                  徐露:雨点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嬉戏。                  王中煦:雨点落在钢琴上,在钢琴上跳舞。                  董哲铷:雨点落在荷叶上,在荷叶上打滚。                  耿邦涛: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滑滑梯。                  姚可欣:雨点落在森林里,在森林里捉迷藏。                  多么形象生动啊!紧接着我将孩子们一句句饱含童真的稚语连成了一首首小诗,看到大家共同努力的智慧结晶,孩子们都笑了。                  可以说,这个诗歌创作的教学设计相当成功,它找准了阅读与创作的结合点。因为来自阅读的创作,是反过来促进阅读,服务于阅读的,主要检验学生是否真的读懂了,读好了,它发展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这首儿童诗的教学,体现了起步阶段的阅读教学的特点:起点低,开口小,将文字与生活相联系。由阅读到创作整个过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走近文本,接受文本的情感。在利用多种方法如实物投影、图片等的儿童化、形象化的特点让孩子们自我感悟、理解诗歌后进入第二部分即运用创造,形成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的学习,让语文的学习在不经意间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由阅读到创作只是巧妙一问“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呢?”,孩子们便充分发挥,平等地与教师对话,产生了真实的儿童文化,真实的美。所以,这个创作的引进,归根到底是“以写促读”、“以写促新”。                  从课堂的情况来看,功效是多元的:第一                   ,学生自主创新的动脑思考代替了教师的枯燥讲解分析,在创作中情感上掀起了波澜。第二,利用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生活中每个孩子都见过雨点,也许在树旁,也许在池塘,也许在伞上,这一幅幅图景闪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激发了创作的灵感。第三,巧妙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一幕幕记忆中的图象在脑中浮现,那成为小诗人的美好梦想激励着孩子们积极搜索已有的词汇,形成了一行行美妙的诗句。                  由此可见,即使是入学才一个多学期的儿童,只要语文教师大胆地“放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大胆实践,就一定能形成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文章录入:陈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