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三章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教学设计]第三章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ID:58685

大小:156.7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08-08-0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DIV id='TRS_AUTOADD_1206501797967'> #TRS_AUTOADD_1206501797967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06501797967 P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06501797967 TD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06501797967 DIV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06501797967 LI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JSON-- {"":{"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DIV.MyFav_1206501153230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6501153230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6501153230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6501153230 P{FONT-SIZE: 12pt; MARGIN-LEFT: 0cm; MARGIN-RIGHT: 0cm; FONT-FAMILY: 宋体}DIV.MyFav_1206501153230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DIV.MyFav_1206501153230 OL{MARGIN-BOTTOM: 0cm}DIV.MyFav_1206501153230 UL{MARGIN-BOTTOM: 0cm}一、             教材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学重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教学设计思路                          二、             教案 课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对比的方法,探究归纳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2.过程与方法: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 重点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及鉴别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教学方法学生实验探究法,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仪器、用品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和手段 引入这节课我们学习Na2CO3和NaHCO3,先请同学介绍两者的用途。?通过PPT介绍两者的用途,简单说明两者的不同。培养学生的资料收集、归纳能力。 过渡引导如何设计鉴别分离Na2CO3和NaHCO3?教材从哪些方面进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阅读课本,总结、归纳。生1:俗称、颜色生2:溶解性、与酸反应,热稳定性等..明确Na2CO3和NaHCO3的研究角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深入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物质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及与盐酸反应进行重点比较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教学重点 科学探究1请通过实验证明,四人一小组,合作科学探究1,讨论完成表格1小组合作完成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现象讨论得结论。培养学生对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成员讲述、归纳请其中2组成员讲述该组的实验现象及结论。生1:溶解性:Na2CO3NaHCO3生2: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Na2CO3颜色更深。以事实为依据,增加感性认识。  【PPT】1.Na2CO3 与NaHCO3的对比化学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俗称   纯碱 苏打         小苏打色态   白色粉末无色晶体   白色晶体溶解性   Na2CO3 〉NaHCO3碱性      Na2CO3 〉NaHCO3对比自己的结论,查漏补缺,完善结论。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设疑深入如果Na2CO3固体混有NaHCO3固体,应该如何除去?加热,使NaHCO3固体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选择装置投影几套装置让学生选择固体加固体的实验装置 培养学生的实验运用能力。 科学探究2 提问      结论Na2CO3和NaHCO3的加热 我们看见碳酸氢钠的试管中有水珠生成,并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说明什么?碳酸钠有否这种现象?那么剩下的固体是什么呢?可以怎样验证?取出产物加入盐酸,看见大量气泡产生。 现象反应方程式结论Na2CO3无无碳酸钠固体比碳酸氢钠固体热稳定性强NaHCO3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NaHCO3=Na2CO3+H2O+CO2↑ 个别学生上台演示 NaHCO3受热分解产生水、二氧化碳,Na2CO3受热不易分解。Na2CO3  热稳定性:Na2CO3 〉NaHCO3  在对比中学习、归纳,通过实验说明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设疑深入NaHCO3能否和盐酸反应?生1:能。生2:不能深入思考问题 科学探究3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与盐酸的对比反应。引导学生观察两个试管中是否产生气泡以及快慢个别学生上台演示:观察:两个试管中都产生气泡,但NaHCO3溶液更快产生气体。培养学生对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上台书写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  【PPT】总结对比Na2CO3和NaHCO3的对比        1.Na2CO3             2.NaHCO3在水中溶解性   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   1. CO32-+2H+=H2O+CO2↑              2. HCO3-+H+=H2O+CO2↑ 热稳定性         NaHCO3>Na2CO3.2NaHCO3=Na2CO3+H2O+CO2↑用途   1.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       2.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鉴别方法  加热、酚酞、溶解、与盐酸反应作业:1.如何鉴别Na+离子的存在?2.完成Na→Na2O2→Na2CO3→NaHC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讨论总结后,个别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板书设计]第三章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探究探究实验1:溶解性、碱性。探究实验2:热稳定性。探究实验3:与稀盐酸的反应。总结:Na2CO3 与NaHCO3转化及鉴别        四、教学反思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探究》 这部分内容,其性质并不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知识层面要求不高。作为科学探究的“区别Na2CO3和NaHCO3的实验”,教材的设计是以列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由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且实验都是简单易做,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 根据以上特点,我淡化了Na2CO3和NaHCO3化学性质的教学,将本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探究精神融入教学当中。从生活引入,以实验探究、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展开,特别是设计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辅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习题巩固。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的教学方法进行边讲边实验教学。这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在授课时,由于第一次上公开课,我在前面几分钟有些紧张,而且毛病是语速过快。在引导学生设疑进行探究实验前,我提前引导告诉了会有的实验现象,这就改变了当初实验的初衷,从探究式变成了验证式实验。在学生实验前,对“等量比较”的实验原理没有强调好,使得一些学生没有按照学案上的要求实验,进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对比时,加水过多或两支试管加水不一样,而感受不到热量和溶解度的差异。而在进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有所要求的是稀盐酸的浓度,浓度太大或太小,都无法观察到现象,浓度为0.5 mol/L即可。 在内容处理方面,考虑到学生有预习,且对前面的知识掌握较好,对于4个科学探究,前3个我在20min内就完成。对于碳酸钠与盐酸的互滴,我给学生实验的时间就较多,因为现象要对比慢慢观察。而且对现象的解释慢慢引导,让学生一步步找出答案。最后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我让学生总结,既可以看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导性,在整节课起了个小高潮。时间分配较合理,能在40min完成本课时的内容。 学案的设计较好,有连贯性。关键是引导学生用好学案,很多学生做完实验没有意识去讨论、填写学案,等我用ppt打出答案后,又急急忙忙去抄答案。这一点不好,以后的公开课如果要用到学案,相信会提前发给学生,课前思考解决,课内讨论得到较合适答案。 附件:学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探究学习[知识疏理]1.平常生活中是否有接触到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请你说出它们的用途                  。碳酸钠俗名是           ,碳酸氢钠俗名是           。2.通过预习和观察,你能说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吗?                                                                                3.如果给你两瓶固体,分别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你能想出多少种鉴别的方法?                                                                               4. 探究实验探究实验1: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溶解性、碱性。  Na2CO3NaHCO31.加入1 mL水  2.加入10 mL水  3.滴入1-2滴酚酞  结论  探究实验2:探究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论Na2CO3   NaHCO3   探究实验3:探究Na2CO3和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  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论Na2CO3   NaHCO3    继续思考:往Na2C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和往稀盐酸中滴入Na2CO3溶液,现象一样吗?动动手:  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滴入稀盐酸  稀盐酸滴入Na2CO3   5、你能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吗? Na2CO3NaHCO3俗名  色态  溶解度  碱性  热稳定性  与稀盐酸的反应  相互转化  [学习训练]A.基础训练1.请写出NaHCO3受热分解的方程式并描述实验现象。                                                                              。2. 有两包白色粉末,只知分别是Na2CO3和NaHCO3,请你尽可能多的写出鉴别方法?(1)                                                               。(2)                                                                。(3)                                                                。 3.除去Na2CO3 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NaOH溶液C.加热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4. 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水中溶解性:Na2CO3NaHCO3       C.与酸反应的速度:Na2CO3NaHCO32.碱性: Na2CO3>NaHCO3科学探究2: 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论Na2CO3无明显现象无Na2CO3比NaHCO3稳定NaHCO3受热分解,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NaHCO3= Na2CO3+H2O+CO2科学探究3: 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论Na2CO3刚开始没有气泡,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才产生气泡。Na2CO3+2HCl=2NaCl+ H2O+CO2Na2CO3和NaHCO3都易与酸反应,但是NaHCO3与酸反应更快、更剧烈。NaHCO3稀盐酸一滴入就有气泡产生。NaHCO3+HCl=NaCl+ H2O + CO2动动手 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滴入稀盐酸刚开始没有气泡,随着稀盐酸的不断滴入才产生气泡。  稀盐酸滴入Na2CO3一滴入就有气泡产生CO32 - + 2H += H2O + CO25、总结 Na2CO3NaHCO3俗名纯碱或苏打小苏打色态白色粉末白色晶体溶解度Na2CO3>NaHCO3碱性Na2CO3>NaHCO3热稳定性Na2CO3比NaHCO3更稳定与稀盐酸的反应Na2CO3和NaHCO3都易与酸反应,但是NaHCO3与酸反应更快、更剧烈。 相互转化   [学习训练]A.基础训练1、2NaHCO3Na2CO3 + H2O + CO2↑,试管内壁有水珠,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1)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约1g 的两种试样,分别滴入10 滴水。粉末粘结且放热的是Na2CO3,粉末部分成溶液的为NaHCO3。(2)将试样配成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分别滴入数滴酚酞。溶液的红色较深的是Na2CO3,较浅的为NaHCO3。(3)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约1g 的两种试样,分别加热。试管壁有水珠的是NaHCO3,无明显变化的为Na2CO3。3、C       4、BC   5、42%[提高训练]1、(1)盐酸:HCO3-+H+=CO2↑+H2O;(2)加热:2NaHCO3Na2CO3+CO2↑+H2O2、B    3、2NaHCO3Na2CO3 + H2O + CO2↑(1)3.12g(提示:二氧化碳由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由二氧化碳质量可求到物质的量,通过比例关系求出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再到其质量。)(2)4 mol/L(提示:通过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盐酸的比例式,建立产生二氧化碳的方程1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质量方程2可求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通过比例就可以求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