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七下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社戏》七下21

ID:62060

大小:13.22 KB

页数:5页

时间:2009-02-0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社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2.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3.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3.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4.学习分析小说的一般方法,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特点。情感目标:1.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2.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学生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重点难点】1.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2.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理解表现劳动人民的纯朴可爱和怀念社戏的关系。【教学设想】1.这篇文章主要是回忆美好的童年往事,教学时要以此为重点。2.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开展语文活动。3.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多媒体播放《童年》MTV一首轻松活泼的歌曲,把我们带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童年有很多美好的回忆,透过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领略到鲁迅童年的生活,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他写的小说《社戏》。2.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作者塑造的。写的人与事不一定都是真人真事,但也能从中看出鲁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本文中的“我”(迅哥儿),不同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中的“我”。小说 的“我”是作者塑造的,文中的“我”≠作者。而那个“我”就是鲁迅自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乐园,《社戏》——乐土, 3.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二心集》等。4.题解 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鲁迅在谈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思想时曾说:“我母亲的母亲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他虽然出生在城市绍兴,但从小就同农民和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少年时代接触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他们的启发和教育。特别是鲁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 二、课文感知1.读一读,写一写惮dàn    踱duó     棹zhào     归省gu ī xǐng      行辈 háng  bèi    撺掇cuān  duō凫水 fú  shuǐ     撮cuō     桕 jiù    楫jí     旺相wàng  xiàng2.作者为什么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民风淳朴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快乐自由的天堂。作者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小伙伴们对“我”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看社戏”一节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我”可以免念那些陈腐无用的经书,而且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可蹈,即使“打了太公”,全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对于自幼就压抑在封建道德秩序中的“我”而言,这样的自由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享受;而且在农村可以亲近大自然,“掘蚯蚓”“钓虾”“放牛”,相对于城镇宅院中“我”那种受束缚的生活而言,无疑是新鲜有趣极具魅力的了。3.理清结构,把握主要情节。 从时间角度来看,全文是这样安排的:看戏前——看戏——看戏后。从事情角度来看: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波折——月夜行船——赵庄船头看戏——月夜归航(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详写的有: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戏、归航偷豆;略写的有:随母归省、钓虾放牛、六一送豆。第一部分(1—3)写随母亲归省平桥村的生活。1. 随母归省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平桥村的环境,突出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2. 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的情况和关系。热情、好客、平等。 3. 写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第二部分(4-30)写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一层(4—9)写看社戏前的波折。    第二层(10—13)写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三层(14-21)写在赵庄看社戏。    第四层(22-30)写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第三部分(31-    )写看社戏后的余波。4.作者写社戏,为什么还要写开头部分? 这部分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平桥村的环境和人物关系,既写出了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又为情节的展开(看社戏)作好了铺垫。 5.作者写看戏前的波折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一是有波澜曲折,烘托了看戏的急切心情,二是初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热情能干的特点。6. 小伙伴们对台上的戏感兴趣吗?又为什么要想去看戏,并争着去看戏? 小伙伴们最感兴趣的是看戏途中的无拘无束和自由自在的玩耍。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的兴趣不在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种气氛、感觉。 7.如何看待偷豆的事。①偷的是自家的豆,请的客是公共的,偷豆请客,理所当然;②从六一公公的话可以证明:“请客?——这是应该的。”③六一公公还送豆给客人尝尝。因此,这不算什么盗窃行为。而是表现孩子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文章最后写六一公公送豆的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表现了老人的老实厚道,热情好客,进一步说明了“我”爱平桥村的原因是――平桥村的人的善良可爱,深化了主题。8.怎样理解“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也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三、人物赏析,要结合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1.“我喜欢文中的_______(人物),因为他(他们)_______(评价其性格的品质),比如_______(举人物表现)的句式,写三言两语,勾勒人物形象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的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这些都是他们纯真童心的突出表现。2.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像小伙伴的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现得最为突出: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双喜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铁头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双喜又用“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来安慰“我”,表现了大哥哥般的亲切体贴;他能拿主意,当老旦唱个没完没了,大家都已经厌倦但又不好说回去的时候,又是他提议回家;回程时大家偷阿发家的豆,双喜后又劝止大家“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说明他善于为他人着想。双喜是一个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善于为他人着想的好孩子头。3.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六一公公是淳朴乡民的形象。六一公公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他并不是吝啬的人;后来他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一句,“竟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他的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至于他夸“我”“读过书”“将来一定要中状元”之类的话,只不过像今日夸某个孩子聪明,将来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一样。也有观点认为六一公公虽是个好人,但是有农民的局限。他夸“我”的话,表明他意识深处受封建礼教的影响,这在当时也是难免的。六一公公是一个老实厚道、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的农民。四、环境描写1.景物描写不仅有声有色有味,然而更有情。夏夜行船表现出我急切的心情,而月夜归航则表现了孩子们欢畅愉快的心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2.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宛转,悠扬”,诸方面写得简洁干净,生动传神。作者还运用各种比喻、拟人等手法,如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写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化静为动,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表达效果。夏夜行船、月夜归航在写景叙事上都非常精彩。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月下归航写了众小伙伴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欢畅。这几段从嗅觉(清香)、触觉(扑面吹来)、视觉(朦胧的月色、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听觉(歌吹)、想象(戏台、渔火)写出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夜景的清新优美,使“我”这次看戏更具有独特的韵味,写出小朋友技术之熟练,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出“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五、课堂小结1.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其实有着美好的情趣,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鲁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就是一种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这种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值得我们去用心体味,愿我们每位同学能像作品中的阿发、双喜、六一公公一样,有一颗善良、友爱、无私的心!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2.你是否也有过一次愉快的旅行或难忘的探亲故事?你的身边也有文中这样的朋友和长者吗?你有过类似的体验么?写下来给大家看看。 【课后反思】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