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七下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竹影》七下19

ID:62062

大小:11.26 KB

页数:4页

时间:2009-02-0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竹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2.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熟悉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味文章语言。3.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初步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2.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并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3.体会本文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描写。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情感目标1.领会艺术和美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创造艺术的美;2.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领会国画的内在美,增强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1.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2. 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对艺术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教学设想】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2.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我们来才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再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每当这时,我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踩影子等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竹影。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2.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3.词语积累蘸(zhàn) 惬意(qiè) 朱砂(shā) 参差(cēn cī)一缕(lǚ) 肥硕(shuò) 幽暗(yōu)  丰子恺(kǎi) 口头禅(chán) 赵孟頫(fǔ) 水门汀(tīng) 二、整体感知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本文以几个少年月下描竹影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主旨)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2.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第三自然段)有趣的发现:①细看月光下的人影,头上有烟气。②水门汀上的竹影像中国画。3.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引出下文,为下文画竹影做铺垫。4.文中写到“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孩子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情,而且已全被父亲看在眼里,担心会受到父亲批评。5.文章对父亲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主要有三处:第3小节: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父亲早就来了,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作为,在合适的时机参与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第3小节: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第8小节: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童年时的作者活学活用,审美水平马上有了提高。这正是有了实践经验作为指导的结果,胜过多少空洞的理论教育。6.小伙伴和爸爸的谈话主要围绕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  竹是否难画的问题;另一方面:画竹所用的颜料问题。7.文中的孩子有怎样的天性?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孩子们有天真烂漫的童心和好奇心;爸爸和蔼可亲,善解人意,不仅精通艺术更精通教育,尊重孩子的兴趣,从兴趣中进行引导教育。8.爸爸的表现对孩子有什么影响?爸爸给孩子们讲了一番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把孩子带入艺术殿堂。三、研读探究:1.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画”或者“童年趣事”?“竹影”实际是本文的叙述的缘由;也是文章的线索,即:看竹——画竹——品竹。用“竹影”做标题,比用“谈画”或者“童年趣事”更具体、实在。2.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说,中国画有什么特点?西洋画有什么特点?①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要求“传神”。所谓“神”,就是活的神气,神韵。西洋画则看重写实,要求“画得象”,“画得同真物一样”。)②颜色方面: 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几点区别(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3.课文中说“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你怎么理解?这个比喻形象说明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中国画重写意,重神似而不重形式;西洋画重写实,要求与实物一样。所谓“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所指),二是形式(能指),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4.竹子在中国画中,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神”?即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精神?提到竹,我就会想起宋朝大诗人苏轼的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竹在中国人心中之所以会有如此重的份量,是因为它象征着一种风度,一种精神,一种气节。正像明朝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赞颂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万磨还节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四、课堂小结1.多媒体展示,配音乐欣赏。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2.一句话来概括感受、收获: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涵在孩子们童稚的游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朱光潜先生说:“模仿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个人,这个人已经完成了模仿阶段,现在他要真正的去创作,比如说他站在一丛竹前,现在要你来告诉他怎么画,你会说些什么?每人说一句话!戏中。3.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                      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2、课外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宋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郑板桥题画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题竹石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白居易《池上竹下作》: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食饱窗间新睡后, 脚轻林下独行时。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苏轼《文与可谷偃竹记》: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课后反思】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