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态系统
教学目的:
1. 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 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 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 生态平衡的概念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 生态系统的概念。
2. 生态平衡的概念。
教学设计: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当地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让学生进行观察
和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当地的各种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食物链和食物网等。通过实例来讲述保持生态平衡和控制人口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
1. 草原上的部分生物挂图。
2. 湖泊生态系统的挂图。
3.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示意图挂图。
4. 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挂图。
教学方法:
讲述与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节《生物的生活环境》。请大家回忆
一下:什么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哪些类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么样的?
回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种类型。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在自然界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再进一步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第二节 生态系统
(出示草原上的部分生物挂图,指着图讲述)这幅图上画的是草原上的部分生物——细菌、蚯蚓、草、蝗虫、兔、食虫鸟、吃草籽的鸟和鹰。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么样的?
回答:鹰吃鸟和兔,鸟吃草籽和蝗虫,蝗虫和兔吃草,土壤中的细菌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
讲述:从大家的分析来看,鹰和吃虫的鸟似乎与草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再分析一个实例。在我国某地的草原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人们在搞人工种草的试验时,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就用网子把试验区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以后,人们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种草试验区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这固然保护了草籽,但是吃草的昆虫在失去了鸟的控制以后,就会大量繁殖起来,结果大部分草的叶子被虫子吃掉了。
提问: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回答:这个实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讲述;上面的实例说明,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像这样,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就叫生态系统。一片草原或一块农田,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出示“湖泊生态系”挂图)。这是湖泊生态系统的示意图。
提问:为什么说这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呢?
回答:这个湖泊里有水草、鱼、螺狮以及浮游生物等生物,这些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并且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提问:地球上还有哪些生态系统?
回答:还有森林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提问: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这些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引导学生讨论、发言。)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1.组成
讲述;一个生态系统,不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请大家分析一下,在这个湖泊生态系统(指挂图)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回答:略。)
生态系统既然是一个整体,它的各种组成成分就如同一个生物的各种器官一样,具有不同的功能。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各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提问:阳光、空气和水等非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起佬作用呢?
回答: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
提问:在生物部分中,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是不是起着相同的作用呢?首先分析一下,植物和动物在生理功能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发言。)
讲述: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利用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释放氧气,供其他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生产者的角色。人和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只能吃植物制造的现成有机物,因此,人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消费者的角色。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大自然中动植物的遗体势必会堆积如山,因此,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分解者的角色。
(出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示意图挂图,指着图讲述。)这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示意图。
提问:这幅图上的生物,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回答:绿色植物是生产者,昆虫和鸟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昆虫以植物为食,鸟吃昆虫,细菌和真菌能将植物、昆虫和鸟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
2.食物链
讲述:从这幅图可以看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有些消费者之间也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以食物为关系的链子。像这样,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就叫做食物链。
提问: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是不是只有一条食物链呢?
回答:不是。
讲述:(出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挂图)这幅图表示了森林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提问:请大家数一下,一共有多少条食物链?
回答:5条。
3.食物网
讲述: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在生态系统中,一种消费者不只吃一种食物,同时也可能被多种其他消费者吃掉,这样就形成了许多相互关联的食物链,也就是食物网。
提问:下面我们再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个食物网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有没有差别呢?如果有的话,哪些生物的数量最多,哪些生物的数量最少?
回答:有差别。草的数量最多,鹰的数量最少。
三、生态平衡
1.生态平衡的概念
讲述: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有生有死,有迁入和迁出,因此,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草食动物的多,草食动物的数量总是比肉食动物多。也就是说,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提问: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为什么能保持相对稳定呢?(引导学生讨论、发言。)
讲述: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生态平衡,原因是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比如,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昆虫吃草,鸟吃昆虫。昆虫增多时,会使草的数量减少;但是,昆虫数量增多使得吃虫的鸟也增多,鸟的增多和草的减少又使得昆虫数量下降,进而使草的数量得以恢复。这样,草原上各种生物数量的比例就能维持相对稳定了。
2.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保持生态平衡方面,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但是,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如果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不良后果。例如,位于我国大别山区的某县,过去那里森林茂密,鸟兽繁多,气候宜人。后来人们在山坡上毁林开荒,改种农作物,破坏了当地动物的生活环境,使得林中的鸟类和哺乳动物大量减少。鸟类一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再比如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变化。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过去曾经有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黄河水也是清澈的。但是,由于那里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使黄土高原变成了一片荒山秃岭,并且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的土壤被雨水冲进黄河,使本来清澈的河水越来越混浊。大量的泥沙沉积还导致河床抬高,在有些地方,河床甚至高过地面,给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威胁。由此可见,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家乡有没有破坏生态平衡的现象呢?(引导学生讨论、发言。)
小结: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应该按照生态规律办事,否则就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后果。
最后,请大家思考一下本节课课文后面的“动动脑”中的问题。这节课的“课外读”——屎克螂出国记,大家可在课后阅读。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生态系统
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二、 生态系统的组成
1. 组成
植物:生产者
生物部分 动物:消费者
生态系统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
2. 食物链
植物 吃植物的昆虫 吃昆虫的鸟
3. 食物网
三、 生态平衡
1. 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 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