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说课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云南的歌会说课

ID:64113

大小:20.23 KB

页数:6页

时间:2009-08-0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云南的歌会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云南的歌会》.下面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教学评价五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说我对这节课的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地位—本篇文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所涉及的都是有关民风民俗的课文,而本文的阅读教学就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方向,它的重要性可见一般。       特点—《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写,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作用—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学习叙事性文章的写法。       2、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结合本单元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       (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培养深入细致探究课文的习惯,理解课文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1)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2)合作探究法       (3)朗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到云南歌会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了解民间文化,感悟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美好。       3、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       深入理解云南歌会所蕴含的美。        (2) 难点:“山路对歌”中唱歌人的外貌美.       “山路漫歌”这个片断的立体美。       4、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以及后面教学方法的选择,我都遵循了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教学。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学有所获,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感悟本文优美自然的语言特色。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创设情境,利用图片﹑音乐等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说学法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问答法,最后由学生发言、总结,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能有一点收获、有一点提高和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教师、学生、教材共同对话的一个平台,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而我设计了这样的七小环节来落实文章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它们是:       (一) 导入:       1.欣赏视频,并欣赏散发着浓郁民间文化信息的有关云南的图片。       2.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们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1] [2] [3] 下一页 云南的歌会说课活,他们经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爱慕之情,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以歌唱表达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       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呢?那我们就随沈从文一起去云南的歌会走走。       (二) 整体感知       1.我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并提出问题:“云南的歌会”有哪三种形式?       学生通过初步的阅读思考,归纳出“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这三种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板书)       2.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及作者的表现手法,更好的体会云南歌会的美,我分两步来讲清本课的教学重点。       第一步:以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采用比较阅读,分析比较云南歌会的三种形式,在内容上的侧重点和写作手法上的差异。       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学生能够明确:(板书关键词)       山野对歌具有对抗赛的性质,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作者主要写唱歌人,在外貌,神态等方面对演唱者进行工笔描绘,云南女子的独特服饰,高超的打秋千本领,显示了她们开朗、活泼和充满智慧的性格美。人美,唱出的歌一定会更美!然后请学生欣赏热烈的对歌片段.       山路漫歌是即兴的自由歌唱。作者着力描写唱歌人所处的优美环境,天如此之蓝、花如此之美,悠悠鸟鸣如此婉转动听,而在这样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儿,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这是以优美的环境映衬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歌。       村寨传歌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不论男女老幼,全都热情高涨,六人围坐一桌,足足有三十来桌。传歌地点是住处院子的两楼和长长的屋廊下,人们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传歌的目的是老一辈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使民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作者写传歌的场面,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点面结合,生动精妙的向我们展示了云南的民风民俗,让我们领略到一种独特的地域美。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对课文中的一些手法有了初步了解.       第二步,我让学生找出自己特别喜爱的场景或句子,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云南歌会蕴含的美。       (三 )主题探讨,突破难点       自古以来,云南人民能歌善舞,大量的民歌流传至今,具有独特的风俗美,这种风俗美与特定的环境,当地的人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是需要学生深入体会的地方,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难点是:体会“山路对歌”中唱歌人的外貌美和“山路漫歌”这个片断的立体美,进而理解主题.       1.为了引导学生真正理解风俗美与当地人物、特定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我首先让学生精读“山路对歌”这个片断中对歌女子的外貌描写:“生长得一张枣子脸,满口糯米牙,穿了身毛布衣裤,腰间围了个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鞋,辫发盘在头上。”比较这段文字与课文里的区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自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明确:一般来说,从一个女人的穿着打扮可以看出她的精神面貌。这些女人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从颜色、配饰),可见她们个个活得鲜活滋润,生气勃勃,有活力,对生活充满热情。       这是一种静态地外貌描写。这段有没有写到她们的动作呢?       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路旁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分析:三丈来长(想一想,用数学知识来折算成米,有十多米长了,相当于我们的三层教学楼。)这说明对歌女子活力四射,胆子够大,痛快淋漓,没有拖泥带水的僵态,表现了作者对云南人民的尊重和赞美。那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一段吧。       2.我再让学生精读“山路漫歌”这个片断并设置三个问题,突破难点。       第一个问题:“山路漫歌”这个片断几乎没有写所唱的歌,写了些什么内容?       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能够分析出这个片断重在描写景物:蓝蓝的。天,成片的树林,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和蓝天相呼应的粉蓝色报春花,着重写了两种鸟:一种是喜欢独唱的戴胜鸟,另一种是喜欢群唱的云雀。这些景物构成了云南四季如春、自由奔放的地域环境。       第二个问题:作者写这些景物运用了哪些手法?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讨论后明确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绘形、绘声、绘色,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描写:蓝天白云、葱翠的树林、山花烂漫的小山坡是静态的,是色彩斑谰的;戴胜鸟和云雀边飞边唱,嬉戏呜叫是动态的,它们的歌唱是欢快悦耳的。       作者运用动静结合、声色相融的手法,使这幅立体自然画卷真的是美不胜收。赶马女孩子面对如此美景,心中充满喜悦,为之陶醉,情动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怎能不情不自禁的纵情歌唱呢?       我设置的第三个问题是: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是赶马女孩子中的一员,你会唱出什么样的歌?结合自己的日常积累,主要是歌曲积累,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创设情境,唱出自己心中的歌。       设置这个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营造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学生能在想象中身临其境,真正体验在这种宛如画卷的环境中,当地的人们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欲望,赶马女孩子热情、奔放、好歌的性格的形成和环境有着根本的联系。       除了写到这些女子之外还写了怎样的人?       明确:老人,一个吹鼓手……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由于是传歌所以记忆里存蓄的智慧和热情就被激发出来了,激发了生命深层的活力。       3小结:本文是一篇乡野的赞歌,是一杯生活的美酒,是一首智慧的诗篇.真是:“景美歌醇人豪放,山野对歌竞风流.”同时让学生体会和思考:民俗的形成与环境、人物的密切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云南的人美、歌美,不仅是因为云南秀丽明媚的环境美,而且是因为云南人民充满智慧,对生活充满热爱。正是如此,这种歌会的风俗才代代相传下来。       ( 四)巩固扩展       对课文的阅读、分析,品味之后,为了巩固学习内容,我设置了即兴演唱,体会作者对自然﹑对艺术﹑对人及生活的热爱.       ( 五)归纳小结       《云南的歌会》是介绍云南民俗风情的散文,学习本课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云南歌会的独特之处,还能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了解民间文化,感悟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美好。       (六)板书设计       山野对歌:才智  外貌  神态    人物美       山路漫歌:  花    鸟    人       环境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云南的歌会说课    村寨传歌:场面  特点  目的    风俗美       体现作者对自然﹑对艺术﹑对人及生活的热爱       (七)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民歌的音像资料,学习课文中三种不同写作方法,结合课堂上播放的资料,把听到的民歌及其场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       2.课外收集其他文学作品中有关描写民歌的段落。       五、教学评价       以上就是我对教学程序的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是考虑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考虑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问题,另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注重文本的学习,通过反复朗读来品味语言,感受情感。       其实,课堂教学活动是非预设的,动态变化的,即使教师备课再充分也难以设想到课堂上会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情况和事件.所以,任何教学过程的设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进行调整。       我的说课就此结束。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谢谢大家上一页  [1] [2] [3]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