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中 生 物 学 法 指 导
平时认为学习生物学是记一记,做做题,比较容易的事情,但考试时却为什么得不到分呢?这是没有认识到生物学在能力养成、自身素质提高等方面的作用,不懂得生物学的特点和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把“生物”学成“死物”。这除认识不足、目的不明、受应试教育影响外,还有学习不得法的问题。怎样才能学好生物呢?我认为: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一、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物质性、统一性、发展进化。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级→高级、水生→陆生的进化等。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遵循认识规律、大脑活动规律。如人的认识都是由浅→深,由少→多,逐步积累、逐步深入。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
首先要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
(1)根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联系各个概念进行学习。
(2)不要只记忆核心事项,要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的学习,在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中逐步掌握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要正确把握课本上的插图、表格、坐标图所表示的意思。
其次,是把所学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并注意把日常用语和科学用语互做比较,确实理解整理后再记忆。
再次,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
二、生物学学习大体上也要从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有规律地进行。
1、预习
预习是弄清知识结构,初步确定重点,找出疑难处。这样,上课就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效率就高。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大脑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交替、多感官协同律等,学习生物要使休息与学习交替,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样做,才能事半功倍。
在预习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课本的插图。许多生物学信息,单用文字表达不清楚,它需要用图片来表达,又由于图片的具有容量大、鲜明性、直观性的特点,整体认读效益高,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时间,强化了记忆的效果。因此,课本提供了大量的插图(206幅),插图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插图既是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突破点。课本中的插图既有章节主题图,对某个章节起提纲挈领的作用,也有某些知识点具体描述图,但可以肯定的说这些插图是重点,是难点,因而也是学习应该注意的关键点和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有些插图则是某些细节局部具体放大,形象化的描述。有时廖廖数图,如重炮落地,轰然巨响,突重点,破难点;有时满纸插图,如排炮步步紧逼,环环相扣,知识连点成线,一目了然。可以说,弄清、弄懂、弄通这些插图,就是把握该章节内容的重点,就是在预习中突破该章节内容的关键点。
所以,在预习时要做到三图并举,即看图、画图、用图三结合。
第一、看图,所谓看图就是观察插图。对插图的观察要遵循如下原则:
①目的性:对某一插图的观察首先明确观察插图的目的,带着问题去观察,才能保证观察的有效性和正确性,避免观察的盲目性。
②有序性:高中新教材中对生物学知识的描述表现出有序性,预习时要遵循有序性,识图也不例外,只有按一定的顺序的层次去观察插图才能思路清晰,便于理解和记忆。强调观察的有序性,可避免出现概念、结构和功能上的混乱现象。
③准确性:对某一特定插图,要先观察何种类型,何种层次上的图,然后对图中各部件的位置、结构、功能及可能的变化详细观察,强调准确性,可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④层次性:突出观察中的思维活动。对插图的认识过程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理解它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画图,即对一些章节的中心图,除了会看图外,还必须做到动手去画。
第三、用图,如果说看图、画图是一种掌握知识手段的话,那么用图才是真正的目的。只有经过这一阶段,才能达到巩固、提高、加深的目的。实验证明重视插图教学对知识的简化、明化、深入化、巩固化、是有效的。
预习不仅仅是课前看书,对于学习高中《生物》来说,还应有生物学科的特点,即预习还应包括观察、思考、采集、实验等多项内容。特别是对于各章节中重点知识的预习,更应该联系实际。
2、听讲
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矛盾,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现,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有很多学生就是课上认真听讲,在40分钟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课下的负担也就会减轻,而且学习效果也会提高,时间上也会更加充裕,这就是常说的事半功倍。所以,听讲这一步骤是极为关键的,那么,听讲时听什么?怎么听呢?
(1)听什么?
有相当多的同学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维,笔记也记得相当不错。但是,一节课下来,问问他们都掌握了什么内容,都说不清楚。而有的同学想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住,这愿望是好的,但很难实现。那么,一节课40分钟怎样才能提高效率,收到好的听课效果呢?这就需要明确课上要听什么。根据多数人的经验,课堂上要做到“三听”,即:听思路、听联系、听重点和难点。
首先是听思路。老师讲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思路,因此,听课时要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引出新课题的,又是怎样把新课题展开的,怎样讲解的,怎样归纳小结的。如果上新课前能够切实进行好预习,则可以把自己预习的情况与老师讲课的内容进行比较,这在预习一项里已谈到了。这样,就可以在听课时,明确老师的思路,这思路也就是我们掌握知识的思路。
第二是听联系。老师讲课时,一定会联系许多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使学过的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课时注意听这种联系,不但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对于学习新知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老师讲课时,也一定会遗留下一些问题,或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是以后在讲课中要解决的,上课时注意听这些问题是如何提出的,为以带着问题听课奠定基础。这也是一种联系,这种联系造成了我们心理上的一种不平衡,即已有知识与未知的知识之间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会促使我们去恢复平衡,因而会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通过对未知知识的探求,使未知变为已知,以达到新的平衡。因此,上课时注意听这种联系,可以发挥出我们内在的学习潜力。
老师讲课时,还会联系很多生活实际、生产实际、自然实际,科学实验等,这些联系不但可以使我们加深理解知识,而且能使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上课时也要注意听好这些联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内容。
第三是听重点、难点。每一节课都有每节课的重点内容,有的课还有一些难点内容。对于重点知识,老师会反复强调,会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解,会围绕重点提出一些问题,以便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有时老师会明确指出哪些内容是重点,是必须掌握的。一般情况下,在每节课快要结束时,老师都会对本节课的讲课内容加以归纳总结,而归纳总结的内容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于上述几种情况,都需要在听讲时加以注意,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记住,但重点内容是必须记住的。
(2)怎么听?
如何听讲的问题,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不是每个人都解决了的,虽然都经过了十年“寒窗”,但很多人至今可以说是不会听讲的。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人自不必说,就是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聚精会神听讲的同学中也有不少人学习的效果不理想。当然,这里的原因比较复杂,有老师方面的原因,有家庭、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方面的原因,也有学习方法方面的原因,但上课听讲方面也应该找找原因。如何听讲呢?
首先,是前面提到的预习步骤要认真落实,使听讲能有的放矢。对于教师来说,要进行“目标教学”,即依据生物学教学大纲和课本,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分析,按照不同的要求来教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要进行“目标学习”,即根据教师的要求,对不同的知识点按不同的学习层次和要求来进行学习。
第二,听讲时要开动思维机器,通过听、看、写等方面,随着老师讲课要多思考,特别是围绕上面提到的“三听”来思考问题,在头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考的问题,如果老师在讲课中已经讲到了,说明问题基本解决了,如果老师在讲课中没有讲到,则应该向老师提出。
第三,多提问题。无论是课上想到的问题,还是课下遇到的问题,都应及时向老师提出,要有“刨根问底”的劲头儿。课上没时间问,就课下问,最终要把自己的问题解决。
第四,认真记好笔记。老师在黑板上写的课堂笔记,应该说是课本知识内容的高度浓缩,是重点所在,是精华所在,也可以认为是知识内容的纲要,所以要认真记好笔记。此外,老师写的笔记不可能包括许多具体的内容,这就需要在记笔记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多记一些内容。如老师讲课时举的一些实例,画的一些简图,提的一些问题等等,都应该记下来。记好笔记不但促进我们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而且为我们复习提供了提纲和资料。
由于每个同学的情况不同,不可能很具体地说明如何听讲,只能笼统地提出上述四点,供大家参考。
在听讲过程中,还应注意思维能力的养成。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思维方法在学习方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3、复习和作业
每节课上,一般老师都要留一定量的作业,这些作业的内容多是讲课的重点内容,是应该认真对待的。作业的过程就是复习巩固听学知识的过程,但是,很多同学把作业仅仅当成是一种任务,甚至当成是个负担。因此,急急忙忙赶完作业,就认为当天的任务完成了,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学习的帮助是微小的。无论课上老师是否留有作业,课下都应该先进行复习,及时将当天老师所讲的知识复习一遍,这可以加强记忆,克服遗忘。另外,还可以把自己的预习笔记与听课笔记进行比较,找出相同之处、不同之处,找出基础知识、技能或思路、方法等方面改进的方法。每天的复习一定要避免机械的重复,而应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知识的联系和老师讲课的思路,将老师讲课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述一番。
知识之间的各种联系,从总的方面看,可以有现象与本质的联系、具体和抽象的联系、纵向的联系、横向的联系、单向(直线)的联系、多向(网络)的联系,等等。从具体的知识看,这些联系可以有如下情况:
1、因果联系。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一因多果。
2、结构联系。主要是生物体微观结构与宏观结构的各个结构层次之间的必然联系。
3、功能联系。主要是生物各生理功能之间的必然联系。
4、结构与功能的联系。主要是生物体的结构特点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反映了一种适应的联系。
5、生态联系。主要是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反映了另一种适应的联系。
6、调控联系。主要是生物体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或激素而建立起来的调节控制方面的联系。
7、进化联系。主要是从起源和进化的角度将各类群生物和各种生物的结构、功能联系起来。
8、系统联系。主要是纵向联系,指各章节知识的系统或某一问题的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的联系。
9、比较联系。主要是横向联系,指具有相反关系、相近关系、相关关系的知识之间的比较。
10、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主要是与数、理、化、地等理科的联系,另外与哲学的联系也十分密切。在注意知识之间的错综复杂的联系的同时,就可以逐渐摸索到一些知识规律。
以上这些规律对于我们掌握知识是很重要的,因为抓住了规律就可以在学习中避免死记硬背,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在复习基础上的记忆,特别是基本知识要点要“先记忆,后理解”,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生物学的逻辑规律;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记忆生物学规律上,着重理解记忆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此,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记忆方法很多,下面仅举生物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几种: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以运用对比法记忆。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以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5)衍射记忆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通过复习,加强了记忆,然后再来做作业,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的效率,作业的困难、疑问、多可迎刃而解,而且通过作业又可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总结
总结是指在学习完某一章知识或某一单元知识后,对此章或此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重组,总结出该章或该单元知识的联系、知识的系统或知识的结构,以便我们能从知识的整体上把握知识,从而加深理解知识和灵活掌握知识。
总结的方法一般可有如下几种:
第一,图表法。
第二,纲要法。这种方法是在总结时,将每章或每单元中的重要知识提炼出来,用精练的词语加以表述。这样,用极少的词语可以代表很多的知识内容。
第三,衍射法。此法是指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以各章节或单元中的某一重要知识为核心,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并以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以灵活理解、全面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
总之,做好总结是我们学习常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通过总结,不但可以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使知识连贯起来、综合起来,使知识建立起各种联系。这样,就使我们能在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上来对待知识,就好像我们站在山顶上来看山下四周的景色一样,不但能看清所有景点,而且能看清各景点间的关系。由于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上来看待知识,我们也就有了驾驭知识的能力,就是说我们能灵活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了。
上述的预习、听讲、复习和作业、总结等步骤或学习常规,要在实践中形成习惯,开始时可能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见到成效,一但形成学习习惯,就会尝到甜头。
在建立和形成上述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必然要牵涉到高中《生物》各章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有必要对各章节的知识做一提要,以利于在预习、听讲、复习和作业、总结中参考,也利于在考试的准备中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
三、要学会观察比较、综合归纳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如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等,有效地发挥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作用。
“四有”必备即: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有疑存。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中学生物概念多,易混难记,比较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教师授课尤其是新授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初、高中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
综合归纳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
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可按中心法则这一主线串联。
抓联系,如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呼吸作用的联系点在于呼吸作用为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提供直接能源物质ATP。
抓特点,就是要抓重点抓主流。综合归纳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大杂烩,应该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如根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的知识网络就可将根压不列入,一笔带过。但复习则要全面不能遗漏。
四、认真对待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实验以及实际的调查和对各种生物现象的观察。几乎每一个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建立都是通过反复实验推导和论证的。将书中经典实验加以剖析,在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技巧的同时,还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养成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因此,学习时应注重对书中经典实验的剖析,像科学家那样思考。
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也不能脱离实际,应该通过亲手做一些实验来印证生物学的理论,通过弥补自己的设计,动手做一些小实验来扩展生物学的知识和培养我们的科学方法。因此,重视生物实验是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对于书本中规定的实验,除掌握实验目的、原理、材料、方法步骤(包括每步操作的原理及基本技能)、装置等各方面外,还应进行变革创新。
还有,用同一材料设计系列实验。拿一些材料来设计多种实验并且说明怎样设计,例如利用洋葱你可以设计哪些实验?答案就有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根生长点细胞有丝分裂观察”、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观察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装置等等。通过这些方式的实验设计,理解实验原理,学会控制实验条件,学会灵活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正确使用实验中用过的仪器和改进和设计新的实验。在具体的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就不会把思维束缚在书本有限的实验中,而能将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五、注意“双基”的灵活运用
这是学好学活生物的关键,认识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记得牢,学了才真正有用。运用知识解理论题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后者正是中学生薄弱环节,必须高度重视。
只要有心,生物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定能学好,学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