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一)老子和孔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一)老子和孔子

ID:65303

大小:28.0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09-12-2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      时    教     案           总第 06课时 课     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一)老子和孔子 教学目标(目的) 识记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分析两人思想的主要历史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较全面地归纳老子的思想、孔子在政治上和教育上的思想。 难点:评价老子的思想;分析孔子思想产生的根源及地位变化。 备     注 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新课引入: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思想、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教学过程:                       第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文化特点:文化异常繁荣。 春秋战国文化繁荣的表现:哲学流派纷呈;文艺百花竞艳;科技世界领先。  一.老子和孔子 (一)老子和《道德经》 1.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末年楚国贵族,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道德经》为其所著(一说是老子的弟子们回忆其言论所著)。 2.老子的政治思想:“无为”,即让统治者任其自然,反对采用严刑峻法。 3.《道德经》中包含朴素辩证法思想: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互相转化。从哲学发展角度看是积极的。 4.评价老子的思想: ①积极:提出朴素辩证法(运动、变化);主张“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应顺应自然和社会规律,不要去违反它而胡作非为,此结论综合众多网站观点),反对严刑峻法。 ②消极:“小国寡民”思想。  老子言论选摘: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右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4)小国寡民,使民人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简介:姓李,名耳,又字老聃,楚国人。他出生于一个小贵族家庭,做过周朝王室管理藏书的史官。曾因政治原因避难到鲁国。当时17岁的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周礼问题。老子比孔子大20岁左右,生卒年月不详。据说老子晚年骑了青牛西游要过函谷关,函谷关的关令尹很崇拜老子,请他写书。老子写了五千字的《道德经》,就入关到秦国去了。后来死在扶风,葬在槐里。                                                                   第      页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春秋晚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 2.孔子的儒家思想(大思想家):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①主张“仁”:“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社会、以德治民),即要求统治者能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维护“礼”:“贵贱有序”(维护奴隶制统治)。(保守性——维护周“礼”) ③要改良:制度因时而变。                 (进步性——以德治民;逐步改良) (3)孔子学说经历代儒者改造发挥,成为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 3.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大教育家): (1)教育思想: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德类);②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循循善诱;③学习方法:态度老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谦虚好问。 (2)教育实践:兴办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 (3)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教育为政治服务)。 4.孔子对古文化保存和发展的贡献: 晚年编订和整理了“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注意: 《春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5.孔子的局限: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看不起农业劳动。  讨论: 孔子思想在春秋末年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为什么在当时不受重视?为什么后来又成为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社会根源:春秋晚期,大国争战,生产力发展,分封制、井田制日益瓦解。在奴隶制度逐步瓦解过程中,阶级矛盾也日益尖锐。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主张挽救奴隶制,缓和阶级矛盾。 不受重视的原因:孔子所处的是奴隶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形成的时代,要求以暴力打破旧的社会秩序,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的政权。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当时的社会要求,所以不被重视。 后来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孔子主张中包含着坚决维护统治秩序,缓和阶级矛盾,使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等有利于统治者利益的成分。后来的儒家思想家又加以改造和发挥。     师 生 互 动 记 录 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落,成年后曾任“委吏”(管仓库小吏)、“乘田”(管牛羊畜牧小吏)等小官,也做过为人居丧礼赞的“儒”。中年时,孔子曾一度为鲁国司寇(管刑法的官员)。去职后开始私人讲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游说自己的政治主张,但诸侯国君绝大多数对孔子师徒敬而远之。晚年的孔子则致力于教育和整理文化典籍,曾整理过诗、书,审定了礼、乐,编纂出《春秋》。孔子的言论由其门徒记录整理,编为《论语》。                                                                     第    页  课      时    教     案           总第 07课时 课     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二)“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目的) 识记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主张;分析“百家争鸣”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及对他们的评价。 备     注 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新课引入: 面对诸侯纷争的政治局面,战国时期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众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提出了差异较大的思想主张,形成了我国古代史上第一个思想解放的高峰——“百家争鸣”。  教学过程:  二.“百家争鸣”(百家:虚指,极言其多) (一)概念:战国时期,由于政治主张和哲学看法不同,形成了很多学派。 (儒墨两派最有实力) (二)历史条件: 经济发展打基础;社会变革能催生;私学兴起育人才;诸侯纷争是环境。 总之,是经济基础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必然反映。 (三)主要学派及其主张: 1.墨家—墨子: (1)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手工业者出身。 (2)思想主张的社会根源:战国初,封建经济初步形成,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队伍不断扩大。 (3)思想主张或要求:“兼爱”、“非攻”——反对战乱,人们和睦相处,有安定生产环境;提倡节俭——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要求珍惜劳动成果;“尚贤”——反映小产者希望提高政治地位。 2.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战国中后期邹国人,鲁国贵族后代,名轲,著有《孟子》。 ②思想主张的社会根源:孟子代表新兴贵族地主的利益,希望用孔子思想维护封建统治。 ③主张和要求: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或重义轻利、生于忧患的思想)——随着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农民同地主阶级的矛盾激化,孟子要求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轻视劳动人民,为统治者辩护。 (2)荀子: ①战国中后期赵国人,名况,著有《荀子》。 ②思想主张的社会根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反映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增强。 ③主张和要求: “礼”(根本原则)“法”(具体措施)并用——希望吸收儒法两家长处为地主阶级服务。“制天命而用之”——认识自然规律并加以利用。 3.道家—庄子: (1)庄子,战国中期宋国人,名周,著有《庄子》。 (2)思想主张:发展唯心哲学(庄周化蝶);痛恨不公平(“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认为“无用”比“有用”好。                                                                   第      页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4.法家—(先商鞅、后)韩非: (1)代表人物:韩非,战国末期韩国贵族,著有《韩非子》。 (2)思想主张的社会根源:战国时封建制度确立,统一趋势加强。 (3)思想主张: ①改革观:体现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 ②集权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③法治观: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建立和巩固政权的要求;也反映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历史现实。 注意:法家思想是秦始皇巩固统一,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儒、墨、道、法的历史地位。“非儒即墨”说明当时持儒墨两派主张的人最多;道家其次;而法家思想深受统治者欢迎。 5.其他:兵家、阴阳家、杂家、农家等(略)。  关于“春秋战国思想”的一些高考题 (2007广东历史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2007全国文综二卷12)古人所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008四川Ⅰ卷文综1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C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2008重庆文综1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旧中国时期为   A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008海南历史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D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2009海南历史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B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重        D.民水君舟 (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43)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D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师 生 互 动 记 录 百家争鸣的原因:①物质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②社会环境——社会变革与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思想的自由;③文化基础——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有思想知识,身份自由的思想家。 战国时期法家为何备受诸侯青睐,而儒家备受冷落?答:是否适应新兴地主阶级与诸侯兼并争霸的需要。 正确评价法家思想:推动了战国各国的变法运动,使封建制确立;为秦朝建立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条件;但严刑峻法、重农抑商、文化高压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且法家的法治,从根本上看是封建的人治,不是近代的法治精神。                                                                    第    页 课      时    教     案           总第 08课时 课     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艺术与科学 教学目标(目的) 识记春秋战国时期文学艺术与科技成就;分析文艺作品反映的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诗经》,屈原和《离骚》;编钟;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十九年七闰”法;《墨经》中的物理学知识;扁鹊。 难点:对某些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 备     注 教法:以归纳分析为主,以补充材料为辅。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新课引入: 春秋战国时期,除中国思想界“百家争鸣”之外,中国文艺界也是“百花齐放”,中国科技方面更是硕果累累。  教学过程: 三.《诗经》和屈原 1.《诗经》 (1)地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时间: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构成:“风”(民风淳朴)、“雅”(大雅之堂)、“颂”(歌功颂德) (4)主题:反映奴隶社会晚期的社会状况。 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分封制、井田制;有渝(意云)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国,爰及我私——私田出现;其置(锋利的工具)斯  ,以薅荼蓼——金属农具的使用;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商业的发展。 (5)影响:它的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在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光芒。 2.屈原 (1)生平介绍:战国后期楚国贵族。希望革新政治挽救楚,被权贵排挤,遭楚王流放。在长期流放生活中了解民间疾苦。前278年,秦破楚都郢,屈原投汨罗江而死。 (2)创造新体裁——楚辞 (3)写出好诗篇——《离骚》(古代最长抒情诗) 四.诸子散文 1.老子散文:情感深沉,想像丰富,充满哲理。 2.墨子散文:推理与叙事结合,表达政治主张,说明科学技术。 3.孟子散文: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深入浅出。如“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舍生取义) 4.庄子散文:文字优美,想像丰富,《秋水》、《逍遥游》是其名篇 5.韩非散文:善用寓言比喻现实,如“守株待兔”(坐享其成、一成不变) 五.艺术 1.绘画独立: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妇女凤鸟图》、《御龙图》) 2.青铜装饰:从图案花纹发展到完整画面。 精品如四川成都出土的嵌错赏功赏乐铜壶(06四川高考文综已考) 3.音乐:战国全套青铜编钟 注意: 全套编钟既反映了我国青铜冶铸技术的高超,也反映了当时音乐达到很高水平。 六.天文和物理 1.天文:哈雷彗星;十九年七闰;《甘石星经》 2.物理:《墨子•墨经》(杠杆原理、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记载) 七.医学 扁鹊:“脉学之宗”;“四诊法”(望、闻、问、切)                                                                   第      页          教    学    过    程    及    板    书    要    点 春秋战国时期是重要转型时期(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大发展),有两个趋势: 1.由分裂走向统一; 2.由奴隶制瓦解到封建制确立。  战国时期中国文化的一些课外资料 (1)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离骚”二字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读《离骚》的诀窍是掌握三句话:一部交响乐,两个主旋律,三次大变奏。其中的两个主旋律:一是得不到君主支持的忧患;二是得不到同伴理解的忧患。这两个主旋律经过三次大变奏,它的抒情叙志就变得很有深度和力度。由于诗中充满了宏伟想像和华丽词句所构成的瑰丽形象,全诗显得波澜壮阔、色彩浓艳、气象万千。它的内容又表现进步的政治理想和斗争热情,从中显示了诗人坚强无畏、正直高洁的品格,因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 (2)庄子的哲学:庄子的哲学真正令人留连忘返。哲学家说,庄子的哲学是诗意盎然的散文写出的;文学家说,庄子的思想本身便是一首绝妙的诗,他的哲学的起点便是文学的核心;美学家说,庄子是哲人、诗人、艺术家,他的思想已经融入生命的无穷节奏,是情和理,道和艺的完美融合。而他们同时说,东汉以后,几乎所有的大哲学家、大文学家和大艺术家都受到庄子哲学和庄子思想的震撼性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运用他的智慧。今天常用的一些成语,如“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越俎代庖”、“螳臂挡车”、“相濡以沫”、“莫逆之交”、“贻笑大方”、“朝三暮四”、“得心应手”、“踌躇满志”、“游刃有余”都出自《庄子》。  关于“春秋战国文艺和科技”知识的一些高考题 (2004天津文综16)中国古代记载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知识的著作是   A A.《墨子•墨经》     B.《梦溪笔谈》  C.《营造法式》         D.《天工开物》 (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B组4)从《上海县竹枝词》中,可以知道许多古代的节日习俗,其中与端午节相关的是   D A.拜年未了接财神,爆竹通宵闹比邻    B.月饼堆盘月样圆,南园向最盛香烟 C.童儿接队放风筝,风卷纸钱灰满路    D.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 (2009年广东历史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应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C A.《老子》  B.甲骨卜辞  C. 《诗经》  D. 《楚辞》 (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26)《韩非子•喻老》中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记载,神医扁鹊四次面见蔡桓公,便知其?腠理、肌肤,逐渐发展到肠胃、骨髓。该典故说明扁鹊看病所用的诊法是  A A.望诊   B.闻诊     C.问诊      D.切诊   师 生 互 动 记 录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历史特征 1.经济方面: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 2.政治方面:诸侯兼并争霸战争激烈,分封制被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取代。 3.思想方面:出现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民本思想流行;私学兴起;出现百家争鸣局面。4.民族关系方面:出现第一次民族大融合高潮 5.先秦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①文字成熟:甲骨文;②思想奠基:儒家、法家和道家;③教育奠基:孔子教育思想和实践;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形成:屈原及其作品;⑤史学奠基:孔子编《春秋》;⑥科技奠基:这一时期主要集中在天文历法、医学、建筑三大领域。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