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3
加入VIP免费下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3

ID:65387

大小:17.66 KB

页数:7页

时间:2009-12-2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章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刘徽的数学成就;祖冲之的突出贡献;贾思勰及其《齐民要术》;裴秀的主要成就;郦道元与《水经注》。魏晋玄学与“清谈”;道教的发展。佛教的炽盛及其对社会的严重危害;范缜和《神灭论》;建安文学及其代表作品;陶渊明与田园诗;骈文;南北朝民歌;小说的兴起;《世说新语》。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王羲之等书法家;绘画艺术与顾恺之等画家;石窟艺术及其杰出代表。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它继承了前代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从而为隋唐文化的繁盛昌明提供了新的发展基础。通过本节的教育与教学,培养、提高学生对继承与发展关系的理解能力。   2.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斐然,社会文化生活也别具一格,通过本节的教学,培养与提高学生紧扣时代特征,抓住历史现象的关键,对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概括的综合能力。   3.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杰作使后人叹为观止。在有条件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其创作环境,赏析这些诗歌及其他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文化素质。   三、思想教育目标   1.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乱世风云对文化的发展有着阻滞与破坏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新的发展因素。我国在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科学家,他们的成就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2.只有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才具有世界性;只有具有包容性与发散性的民族文化,才真正具有世界性。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思想、文学、艺术,既保持与发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继承与发展了前代成就,又借鉴、吸纳了异域文化的成果,包容了本国各族的文化,同时又为世界文化和后世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3.“任何思想体系一经产生后,便和现有的全部观念相结合而发展起来,并把现存观念加以进一步的改造”(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发展与宗教炽盛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特点,又同当时的观念结合起来。在有条件时,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与认识一些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   教学要点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1.数学:刘徽与祖冲之  2.农学:贾思勰  3.地理学:裴秀与郦道元   二、玄学与道教  1.魏晋玄学  2.道教的改造与发展   三、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1.佛教的盛行  2.佛教盛行的危害  3.反佛与灭佛   四、承上启下的文学  1.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  2.建安文学  3.陶渊明与田园诗  4.山水诗(指导阅读)  5.骈文  6.南北朝民歌  7.小说   五、大放光彩的艺术  1.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2.绘画艺术成就  3.石窟艺术宝库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教学重点:科技文艺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佛教的传播与反佛   二、本节教学时数为2课时。建议:前一课时,讲授科学技术、宗教哲学的有关内容;后一课时,讲授文学、艺术的成就与发展状况,以及对魏晋南北朝文化进行归纳总结。如能在结束新课后还有时间总结全章则更好。   关于导入新课:建议教师照应本章引言,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对本章引言进行再认识,进一步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脉络与历史地位,由当时的特定环境自然引入文化内容的教学。反复对本章基本内容进行简要的系统回忆,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加强记忆,更重要的是它使学生对本章内容反复认识,加深理解,而且这样导入本节新课,可以加强本章内容的整体感。   三、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有了显著进步。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继承了前代的成就,在数学、农学、地理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冶炼技术、医学等许多方面又多有创新。基于高中教学的实际,本节的内容只能从中择其要者,简要述评。另外,本节内容比较侧重自然科学,这一时期的生产技术成就,如:马钧的机械制造、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百炼钢与灌钢技术等,已见于前节,对这些技术创新,教师在本目教学中不必展开,但可以提及。   数学是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最为显著的学科之一,圆周率的推算又是古代数学发展最显著的成就。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了“周三径一”,即圆周率为3。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知道那太不精确了。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方法(“割圆术”),为计算圆周率和其他相关问题建立起相当严密的理论和完善的算法。刘徽所运用的初步的极限概念和直曲转化思想,非常可贵。祖冲之则更进一步精确推算了圆周率,求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 592 6和3.141 592 7两个数值之间,并提出其约率22/7和密率355/113,这在世界科技史上竟千年无人超越。他还著有《缀术》,并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农学成就当首推《齐民要术》。自古以来,我国就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农业很发达。据《汉书·艺文志》记录,西汉以前共有九种农书。《胜之书》是西汉农书,但已散佚,就靠一些农政书籍尤其是《齐民要术》的引文,人们才能知其残句。《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贾思勰的这部著作集中、系统、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学成就,尤其是总结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生产经验。贾思勰治学严谨,“采捃(jùn,摘取)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最终写成这部农学的科学著作。   地理学也是我国古代深得重视的学科。西汉时期,人们已能绘制精确的地图。东汉时,桑钦著《水经》。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裴秀、北魏郦道元都是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地理学家。裴秀绘制了《禹贡地域图》,“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他对历史地理认真研究,方有此作。在《禹贡地域图·序》中,他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六项原则,即著名的“制图六体”。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中国古代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水经》记载了137条河流,《水经注》补入一千多条,文字也扩充了几十倍,内容涉及面更广,其内容远远超出了河道、水文,包括了河道流经地域的历史变迁、经济状况、自然景观等诸多方面,而且文笔生动流畅。   四、关于“道教、佛教的传播和反佛”   本目首先应讲清道教的改造。道教源于民间,土生土长,常常成为民间结社的工具。东晋南北朝时期,葛洪、陶弘景、寇谦之等人对它加以改造。这个改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道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使道教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二是吸取佛教的诫规,模仿佛教的寺院组织,建立道观,发展势力。葛洪在医学、化学方面有重要成就,陶弘景也精通医学。道教的健身法、拳法促进了中国武术的进步,他们的炼丹术无意中促进了古代化学的发展。   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佛教炽盛。这是乱世为佛教广为传布提供了社会条件的结果。其一,这是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儒家经学的迂腐没落,玄学又只能在士人中坐而清谈,民间道教又往往成为农民组织的工具。多事动乱之秋,连统治者自己都感到世事无常。他们亟需一种宗教信仰,既能麻醉别人,也能抚慰自己的灵魂。佛教有着系统完整的教理,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很快就被统治者接受,并极力宣扬,用它来加强思想控制,维系其统治秩序。其二,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易于接受佛教。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百姓被迫颠沛流徙,挣扎在死亡线上,他们希望精神上得到解脱。佛教的轮回转世思想,让他们在渺茫的“来世”消除死亡的威胁和流亡的苦痛,从中得到虚幻的慰藉。这就使佛教有了较广泛的信徒。   佛教在南方、北方都广泛传播开来。一些高僧在翻译佛经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法显从陆路越葱岭西行天竺,后取海道返回。他著有《佛国记》,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也留下了宝贵史料。西域与内地交流更密切。中亚和印度等南亚的哲学、逻辑学、医学、语言学、艺术等成就以佛教、佛学为载体进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   但是,佛教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其一,消磨人民的斗志,使人民安于现状。刘宋文帝说只要百姓皈依佛教,“则吾坐致太平,夫复何事”!其二,耗费财物。南北朝时,各地大修佛寺佛塔。北魏凿龙门石窟,历时二十多年,耗费极大,用工达八十多万人。南朝建康就有佛寺五百多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萧梁百官为赎梁武帝,每次都耗钱上亿。这些钱财“皆是卖儿贴妇钱”!其三,占田夺人,寺院经济恶性膨胀,与封建政府争夺劳动力。讲述这一危害时,教师应注意照应上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   教材还讲述了当时的反佛、灭佛。其一,范缜从理论上给佛教以沉重打击。范缜“卓越不群而勤学”,“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他目睹“浮屠(佛教)害政,桑门(僧人)蠹俗”(《梁书·范缜传》),立志反佛,破除时弊。他的《神灭论》轰动一时。范缜认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矛头直指佛教灵魂不死,即神不灭的说教。他发展了我国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在上下崇佛成风之时,树起了无神论的旗帜。其二,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当时,北方佛寺遍布,直接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役来源,所以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先后灭佛。   五、关于“承上启下的文学”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成就斐然。这一时期的诗文都上承秦汉,又有许多新意,从而下启隋唐,它继往开来,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本目内容十分丰富。   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原因与特点。教师应让学生明确,社会大变动丰富了文学的内涵。这一时期文学的特点就是承上启下,最突出的成就是诗歌。   关于建安文学。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女诗人蔡琰(文姬)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作品的特点是内容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他们的诗歌直接继承了汉代乐府民歌的写实传统,反映了乱世人民的疾苦。在诗歌体裁方面,建安文学使五言诗臻于成熟,使七言诗独立成形(人们公认曹丕《燕歌行》是我国第一首七言诗)。建安文学上承前代传统,又在内容、形式上加以改造,使文学创作更上一层楼。   关于陶渊明与田园诗。陶渊明是建安文学以后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突出的诗人。他的田园诗清新自然,朴实恬淡。陶渊明对社会黑暗现象极为不满,辞官归隐。他的田园诗描绘了如画的田园、宁静的乡村,以及无忧无愁的劳作生活。从《归园田居》中,人们看到了早出晚归的劳动者形象。《桃花源诗》及诗序《桃花源记》,向人们展示了诗人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桃花源”一词竟成后世理想社会的借代,可见其影响之大。毛泽东《七律·登庐山》亦有“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的名句。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田园诗之鼻祖。在他的影响下,后世田园诗、山水诗风靡一时,唐朝许多大诗人的作品中都不难找到受陶渊明影响的痕迹。   东晋、南朝,山水诗兴盛,成就较大的是谢灵运。鲍照对七言诗的创作也有新的发展。   关于南北朝民歌。民歌是这个时期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讲述本目时,教师应以当时南北民歌的实例,引导学生诵读赏析,了解南北民歌的不同风格。南方民歌多为恋歌,短小清新,婉转缠绵。北方民歌,虽也有描写爱情的,但比南方民歌直率,而且多为牧歌、战歌,粗犷雄浑,慷慨爽朗。《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野,此处依诗韵应读作y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仅仅27字,出色地描绘了辽阔苍茫的北方草原景象,反映了草原牧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木兰辞》则是叙事诗,语句通俗,语言丰富,节奏感强,叙事清晰,情节感人。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使木兰也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喜爱、崇敬的巾帼英雄的形象。   六、关于“大放光彩的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得到全面发展,名家辈出,精品多有,尤其是书法、绘画、石窟雕塑艺术,代表着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教师应突出重点,讲清这个时期的艺术成就。   由于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中国人使用毛笔作为书写工具,汉字书法成为独特的、具有东方魅力的艺术。在讲授关于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发展及其成就时,教师应说明下述内容:其一,书法艺术始于东汉末年;其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书写字体发展增多,书法大师各领风骚。钟繇独辟蹊径,创立楷书;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并称书法“二王”,又分别被人们称为“书圣”与“小圣”,在书法史上享有至高地位。王羲之的夫人在书法艺术方面也有极高造诣。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游龙”,笔体开放俊秀,结构又非常严谨,通篇笔飞墨舞,一气呵成。他的书法已摆脱了汉魏墨风,开创了新的书法意境。其三,北方的书法艺术以魏碑为代表,气势雄浑,较多地保留了隶书的痕迹,于古拙中透出强烈的美感。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进步很快,出现了一批大画家,其中以东晋顾恺之最为著名。讲授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应简介曹不兴,突出顾恺之,略述画像砖。其实,曹不兴是孙吴的著名画家,善绘佛像,他的学生都很有名;画像砖更是极为珍贵的古代艺术品和历史资料,但是,由于突出重点的需要,教学中只能略讲。顾恺之,东晋最著名的画家,善画人物,据《晋书·顾恺之传》记载,他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他回答道:“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阿,ē。阿堵:这,这个。此处指画中人物的目睛)中。”可见他对自己的点睛妙笔何等自信。当时人们都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女史箴图》是根据晋人张华写的《女史箴》为题材而画的历史故事,《洛神赋图》则是根据曹植写的《洛神赋》而画的洛神形象。   教师讲述石窟艺术时,应讲清:其一,石窟艺术的出现与石窟艺术本身都反映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反映了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摄入、包容,并使它本土化。其二,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是这一时期石窟艺术的典型。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文成帝,主要洞窟大都开凿于5世纪后半期,即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前。龙门石窟则是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始凿的,经北魏至唐朝不断辟建,现存两千一百多个大小洞窟。   七、本节内容极为丰富,涉及科技文化诸多方面,知识点多。建议教师:以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社会生活状况贯穿本节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在内容转换时以此承接,力求使全节内容形成整体。   建议教师:在讲授本节关于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时,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为主旨,注重提高学生的文艺鉴赏能力,在课前应准备一些必要的教具,如一些著名的诗歌和一些图片、照片,假若条件许可,利用幻灯、录像以及多媒体电脑进行教学,则效果更好。有条件时,教师也可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魏晋南北朝诗歌配乐朗诵会等。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