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胡适(1891~1962),近代思想家,现代诗人、学者,提倡白话文。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曾任教于国立青岛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四岁时便读父亲所作的诗。五、六岁上私塾,学习古文。大概在十一岁时,已经能够自己看古文书。 关于本文: 本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 文中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了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管理和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现出母亲的优秀品质,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
一、词语积累(给加红的字注音并解释) 文绉绉(zhō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翳( yì ):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龌龊(wò chuò):不干净,脏。比喻人品质恶劣;或形容气量狭小,拘于小节 下流:这里指卑鄙、不道德的意思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轻薄:言语举动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二、分析课文,然后思考: 1、 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1) 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2) 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3) 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4) 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5)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1)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 2) 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 3) 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4) 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三、课外探索。 1、母亲往往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产生重要影响?同学们,你们的母亲,哪一点给你们的印象最深?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事情,把它们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