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福建地方史复习重点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0年高考福建地方史复习重点

ID:66560

大小:14.4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0-02-2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0年高考福建地方史复习重点 一、闽商: 简介:福建商人简称。作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与晋商、徽商等齐名。闽南人具开放与向外扩张的意识。传统文化中的“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等观念在闽南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闽南人闯荡全球显现出很明显典型的海洋文化特征。 海外开拓历史悠久:远在4千年前的昙石山文化就已显示出海洋文明特征;宋元期间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处;明中后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商人和商业资本集团,以明代社会经济大发展为背景,以本地发达手工业为依托,闽商开始大规模海内外贸易活动。明代福建商人依托本地土特产获利,主要活动区域在江浙地区。具有现代意义的崛起是在19世纪后半期,鸦片战争五口通商后。 海外谋生原因: (1)人口激增,北方人口南迁。 (2)山多土地贫瘠。 (3)位于东南沿海,长期积累的贸易航海经验。 (4)远离中原文化区,商人地位未受到挑战。反使中原那种贬低商人的传统制度与观念受到冲击。 (5)闽商中许多商帮由于得到地方势力与乡族势力的保护和支持,成为地方不可忽视的力量。 闽商品行:创业冒险、不好存款、回馈乡梓、扶持同乡、帮会宗亲明显、妈祖文化典型 商帮精神:爱拼敢赢、尚观时变、顺势而为、敢于冒险、合群团结、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乡祖 明清时期五大特点:从商历史悠久、人数多;以血缘为核心,以宗族为凝聚力,家庭经营较为普遍;形成不同区域的特点,比如福州、兴化等地区商人都有特点;受中原影响弱,推崇:商能致富、商胜于工、商胜于农;妈祖崇拜成为典型文化标识。 闽商在中华文明中最重要的特质:国际化、市场化。 闽商是游离在封建集权和农业文明之外的。价值在于海洋文明的开拓精神。台湾区域的海洋文明特征是福建海洋文明的延伸。 二、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古代史: 政治:秦在福建设置闽中郡;西汉郡国并行制时曾有闽越王国、南海王国和东海王国等政权;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统治福建;元朝第一次设行省。 经济:唐宋时,泉州成为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发源地;明清时期闽商成为十大商帮之一。 文化:具有东南“邹鲁”之称: 春秋后期,孔子诞生于邹,定居于鲁,创立了儒家学说,使鲁成为文教兴盛的中心。邹鲁文化融会了周文化、殷文化和东夷文化而后形成的文化,博大而精深,邹鲁也是儒学的发源地,以鲁产孔子、邹产孟子而著称于世。“邹鲁”一直被尊崇,在中国各地,有很多类似“滨海邹鲁”、“江南邹鲁”称呼,“邹鲁”之词亦不绝于史书典籍。“邹鲁”作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名词而有口皆碑。 文化名人: 蔡襄:兴化人,北宋书法家(宋四家之一)。 朱熹:我国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出生于尤溪县。2009年版《辞海》在编篡过程中,有关专家鉴于朱熹诞生于尤溪的史实,将朱熹条修改为“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理学思想要掌握)。 李贽:晋江人。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主张要掌握)。 1、福建茶文化: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比《茶经》早300余年。 2、福建家谱: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载体,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福建省的家谱资料,可以了解到福建移民台湾的最早记录是两宋之交的苏姓。有些资料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关系。 重视家谱的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 当今意义: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 学术价值: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 ★近代史: 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开放福建的福州、厦门为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仍属当时福建的台湾淡水。 1928—1930年,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根据地中在福建的有赣南闽西根据地、闽浙赣根据地。 随着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在福州等南方城市出现了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 1、船政文化: 与洋务运动有关。依山傍水的福州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 1866年(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船政文化内涵及主要精神: (1)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船政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第一次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尝试,也是中国学校以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学生的开始,堪称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中国官僚机构与近代工业企业、科技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有机体。是中国最早最大的官办船厂和船政学堂。 (3)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福建船政是当时远东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设备最完整的造船基地。 (4)近代中国培养科技队伍的基地。船政学堂是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近代性质的高等学校,也是中国第一所科技海军学校,培养了大批造船和航海以及其它相关人才。船政局产生了中国早期无产阶级和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 (5)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福建船政局制造出一艘艘兵商轮船,组建起中国近代第一支舰队;船政学堂培养了许许多多海军人才,成为北洋、南洋、福建、广东水师各级将领供应基地,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建与发展。 (6)中国航空业的摇篮。福建船政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正规的飞机制造厂,自行设计制造出中国首批达到当时国际水平的飞机;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飞潜学校,培养了第一批航空工程人才。 (7)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船政文化所体现的自立自强、开放革新、学习进取等等精神,世代传承,永放光芒。 (8)精神体现:民族自强、崇尚科学、对外开放、改革创新、学以致用、追求卓越、爱国忘我、当好表率。 2、三坊七巷: 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 严复(1854-1921),近代著名思想家。林白水(1874-1926)近代民主革命者,报人,教育家。林觉民(1887-1911),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旭:“戊戌六君子”之一。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沈葆桢(1820—1879):在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中,被推向前台,中国“船政之父”。林长民:“五四”运动引发者。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与《国民公报》上出现《外交警报告国民》的文章惊呼:“山东亡矣,国将不国,愿四万万众誓死图之。”王冷斋(1891—1960):“七七事变”见证者,被称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王牌证人”。 ★现代史: 一五计划成就:鹰厦铁路。 改革开放的试验基地:1980年厦门经济特区;1984年福州为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闽南三角区(闽东南地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