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介绍了种子萌发的条件。课本通过“身边事”,就是“小丽”的凤仙花没有长成幼苗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接着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把一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发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各自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教师加以指导。本课要强调:(1)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内因和外因条件,其内因有:胚的完好;胚乳或子叶内的营养贮存充足;种皮的完整以及是否处于休眠和寿命之内。外因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2)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讲清楚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简述种子萌发时内在和外界条件,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自己设计完成探究实验,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萌发的内、外界条件。
难点: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途径。
教学媒体
种子萌发条件的动画,视频资料。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身边事)
小丽非常喜欢凤仙花,种了几粒凤仙花的种子在花盆里,可是过了半个月还没有发芽。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条件的。
随着教师的思路思考,同桌之间讨论
探究竟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那么,什么因素是种子萌发的所必须的呢?
随着教师的思路思考,同桌讨论,举例
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排除一些诸如阳光、肥料等等因素。比如:阳光不是必要条件,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种子埋在土里也会发芽”。肥料不是必要条件,“秋天落在地上的黄豆粒经过雨水就会发芽”……
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不可以自己设计实验证明这些条件是必需的呢?
讲述对比实验的概念,启发学生思考。
提出具体的实验方案
知识链
提问: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种子萌发都需要哪些条件?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种子萌发的?
播放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动画,和视频逐个提问学生,最后加以总结。
1.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发育完全,完好无损,以通过休眠阶段,在种子的寿限之内。
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3.外界因素的影响途径:
水分→使种皮变软,影响营养物质分解吸收
氧气→进行呼吸作用的物质,分解有机物放出能量
温度→是种子正常吸水,旺盛呼吸,顺利进行营养物质转化的条件
4.水分、空气和温度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缺一不可的。
播放种子萌发的条件的视频,总结记忆。
对老师的讲解和总结加以理解消化
实际用
1.提问:大家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小丽应该怎样才能得到凤仙花的幼苗?
2.引导学生思考,尽量得到最全面的答案,比如:(1)检查种子活性;(2)勤浇水;(3)温度适宜……
3.那么,在农业生产中种植庄稼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引入农业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1)在农业生产中要满足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2)测定发芽率:
发芽率=(萌发种子数/全部被测种子数)×100%
思考,单个回答问题
小节
本节我们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内在条件和外界条件两个方面。当两个方面的条件都满足时,种子能正常地萌发。
课堂练习
1.早春播种后,用“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促进早出苗的原因是( )
A.防止害虫破坏
B.保温、保湿,有利萌发
C.防止鸟类取食种子
D.种子萌发需要避光
2.发芽率=( )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