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教案(3)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诗经》两首教案(3)

ID:67382

大小:10.2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0-05-1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多媒体显示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有未读文章先有情之效。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入境,体味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帐之情。     4.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教师可同时出示投影,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投影显示: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蒹葭    伊人    溯洄    唏    湄    跻    坻    浚     选两个同学注音。     明确:jiān   jiā    yī   rén    sù  huí    xī    méi  jī   chí    sì     5.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多媒体显示: 蒹  葭 芦花一片白苍苍,    逆着曲水去找她, 清早露水变成霜。    越走越高道儿难。 心上人儿她在哪,    逆着直水去找她,     人儿正在水那方。    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逆着直水去找她, 绕来绕去道儿长。    一片芦花照眼明, 逆着直水去找她,    太阳不出露水新。   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心上人儿她在哪,  隔河对岸看得清。 芦花一片白翻翻,    逆着曲水去找她, 露水珠儿不曾干。    曲曲弯弯道儿拧。 心上人儿她在哪,    逆着直水去找她,      那人正在隔水滩。    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三、美读全诗,重在鉴赏     1.教师请同学们谈初读诗歌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     生1:本文写的朦胧缥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生2:这首诗意境优美,我特别喜欢秋天凄清悲凉的况味,和诗人惆怅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     生3:我最佩服主人公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精神,因为诗中几次提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嘛!     生4:我觉得“伊人”应该是漂亮的、高洁的,又是时隐时现、闪烁不定的。     ……     教师总结:看来本诗的确“言尽而意无穷”,给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想象、开拓、创造的空间。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式结构,使这首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     2.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     明确: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3.具体赏析诗歌的美。     教师把全班分为六个组,每两组负担一个方面的鉴赏任务。围绕“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个组为主。另一个组补充、评价。     成果展示:     1.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2.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     (1)烟水迷离的景和主人公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3)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     (4)“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3.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教师小结:《蒹葭》诗的丰富美感,我们可以作多重解渎。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四、比读全诗,问题探究     教师提问:《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     明确:《关雎》一诗重在“叙事”,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蒹葭》没有一个明确故事。只选一个场景。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蒹葭》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比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五、课堂小结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于于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六、布置作业     1.《蒹葭》这首诗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上网搜集相关信息,看哪些诗篇化用了《蒹葭》的诗句。     2.背诵这两首诗,并为一篇写一段赏析文字。 课后反思       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课堂教学可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全面领略诗歌的美感,力求在诗歌鉴赏和文化积淀上都有所收获。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