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区地理——北方地区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国分区地理——北方地区

ID:69228

大小:0 B

页数:1页

时间:2012-06-1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中国分区地理 北方地区 一、位置(简图)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二、范围 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三、自然条件 1、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2、河流:黄河、海河、辽河、黑龙江、松花江等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A、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显著,一方面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另一方面,受季风强弱和进退的影响,旱涝灾害频繁,同时冬季寒冷干燥,生长期短,多寒潮严重影响农业的产量和质量。 B、地形: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黑土广布,多沼泽,北部有冻土;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缓斜平原,中部为冲积低平原,东部渤海沿岸。由于受地形变化的影响,各部分排水性能、土地盐碱化、旱涝危害的程度不同,使农作物产量出现了明显的分异。其基本特征是西部高产,东中部地区低产。黄土高原,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四、农业 1、以旱地为主的耕作业 东北平原: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中温带为主,一年一熟) 黄土高原:谷子、苹果、枣——(暖温带,一年两熟) 华北平原:冬小麦、花生、棉花、苹果、梨——(暖温带,一年两熟) 限制因素:水源不足——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2、主要问题: 东北平原:低温冷害、水土流失 华北平原:旱涝、盐碱、多风沙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水旱灾害 复习:黄土高原与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比较 相同点:坡度大、降水集中、植被破坏 不同点:降水量、土壤性质、流失程度、危害 3、森林宝库:东北林区——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4、温带果园:辽东丘陵、山东丘陵:苹果、梨              此外,还有柿子、板栗(黄河中下游地区) ★中国东北水稻种植的区位优势 自然区位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②地处平原,黑土广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③河网密集,径流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④地广人稀,工业发达,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⑤靠近东部沿海经济带,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⑥铁路和水运网络纵横交错,水陆交通便利;⑦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五、矿产丰富 北方煤、铁、石油、海盐等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地图册P103) 煤:山西(还有陕西也较大)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三条运煤铁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地图册P38,注意区分它们的相对位置,结合山东半岛) 铁:辽宁鞍山、河北迁安 油田:大庆、辽河、胜利(山东)、中原(河南)、华北(河北) 六、工业 1、 辽中南工业带:著名的重工业基地,煤、铁、石油、海盐丰富                   能源、水源不足 2、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便利交通和先进的技术基础                   水源不足 3、曹妃甸工业区:实行清洁化的生产,以钢铁工业为核心,其它产业布局都是为了实现再循环和再利用。 ★曹妃甸的区位因素: ①海水深到20~30米,港阔水深,不淤不冻(不冻:受到日本暖流分支的影响),有形成大港的条件。 ②周边煤铁资源丰富。 ③海陆交通便利,铁矿进口可以依托自身港口条件,煤矿运输可依托秦皇岛港(晋煤外运)。 ④依托京津唐工业区,市场广阔。 4、开发中的天津滨海新区:(参看区域地理P146) 5、高新技术产业(中关村):靠近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众多。 ★北京市目前要重点解决的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交通拥堵、绿地面积不足、垃圾处理等问题。 参阅材料: 1、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它的西南为属于太行山的西山,北面有燕山山脉,北京附近的长城即沿燕山修筑。北京的纺织、食品、印刷等轻工和钢铁、机械、石化等重工业,及新兴的电子产业,已有相当规模,是我国重工业城市之一。为适应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要求,本市控制工业建设规模,着重发展耗能少、耗水少、污染少和高科技的工业,使北京成为优美、清洁的现代化城市。 2、窑洞开发条件:阳坡,采光条件好;地势高,不易积水;(冬季风的)背风坡,防寒较好。 北方地区的国土整治 一、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参阅材料: ⑴地理背景: A、脆弱的生态环境: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原因:地理位置的过渡性;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如,毁林开荒、陡坡垦耕、草地垦耕);②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 B、尖锐的人地矛盾: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⑵发生原因:(比较南方低山丘陵) A、自然原因:①夏季暴雨集中,冲刷力强;②处于地形过度地带,坡度大;③半湿半干地区,植被稀疏;④黄土颗粒结构,土质疏松。 B、人为原因:⑤植被的破坏: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⑥不合理的耕作——转荒、灌溉制度;⑦露天开矿及城市建设。 ⑶主要危害:①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植被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③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⑷治理措施: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还牧;②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有序开矿,实行土地复垦,存放表土,加强绿化;④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平整土地,打坝建库,护坡固沟,增加水流入渗,拦沙蓄水,削减地表径流。 二、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参阅材料 ⑴地理背景: A、辽阔的冲积平原:河流的堆积作用对黄淮海平原的地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平原的西部地区,是由山前洪积和冲积物组成的缓斜平原——高产区(原因是: ① 乙地为缓斜平原,地面坡度较大,排水通畅,不易积水形成低湿地: ② 沉积物(冲积土层)颗粒较粗,有利于水分(灌溉水)下渗; ③ 地下水埋藏深,春秋季节(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小,不易形成盐碱地);缓斜平原以东,为冲积低平原——低产区,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渤海之滨则是地势很低的滨海平原——低产区。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滨海只有4米左右。在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 B、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旱涝、盐碱和风沙是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这主要受当地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的气候特征和低平起伏的地形所影响。(旱涝:季风气候显著,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春季降水稀少,气温回升快,而且风力大,蒸发旺盛,发生春旱;夏季暴雨集中,加上地势低洼,河道淤积,排水不畅,易涝) 【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的过程及规律】 A、水盐运动: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即水盐运动。 B、运动过程:旱季,蒸发强烈,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又被雨水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如此反复。 C、运动规律:我国土壤中的水盐运动,具有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相对稳定的特征。 C、区域优势:①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光照充足,热量丰富;②地势平坦,土地分布集中、水土资源丰富;③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交通便利;④工业发达,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 春旱成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春季雨带还未推移至此,降水不足;农作物处生长季节,用水量大。 洪涝成因:降水集中在7、8月,变率大,夏季多暴雨;地势和缓,蓄洪能力不足;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泄洪能力下降。 多风沙的成因:干旱时节(春旱)易起沙,春季多大风;地势和缓,缺乏风力屏障;不合理开垦,出现沙荒地。 盐碱地成因:干旱时节尤其春旱,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地势平,地下水位高,洼地排水不畅;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⑵综合治理: A、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因洼制宜”,推广鱼塘-台田模式,排灌相宜,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B、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改变农业种植结构,退耕还林等。 以治水为中心,采用井排井灌、引淡淋盐、覆盖和生物技术等措施,科学调控水盐运动,使土壤脱盐。(核心:治水为中心,科学地调控水盐运动;关键:实现土壤脱盐) 三、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东北地区): ⑴地理背景: A、土地资源优势:耕地面积大,人少地多;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地势平坦且耕地集中连片,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森林资源优势:全国最大林区;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林木畜积量1/3);宜林地区广;森林树种丰富(红松、落叶松)。 ⑵土地资源开发与商品粮基地建设: A、黑土的利用:黑土流失严重,土层变薄,肥力下降。 肥力下降的成因:过度开垦黑土,破坏自然环境;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导致黑土冲刷。 治理措施:①水土保持——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并植树造林;②土壤陪肥——增施有机物料(有机肥、草肥)、秸杆还田。 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培肥最有效措施。 B、沼泽的保护: 参阅材料 【沼泽地的生态功能】 A、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泥炭地、海岸滩涂、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稻田和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我国最大的沼泽区为东北的三江平原。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的洞庭湖、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和香港米浦等7处湿地已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B、沼泽的生态功能:①调节气候,涵养水源;②保持水土,净化污染;③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三江平原:丹顶鹤、天鹅),维持生态平衡。(另外,沼泽还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景观旅游、教育科研等经济和科学价值。) 沼泽土:富含有机质,生产潜力大。 沼泽利用问题:沼泽地受破坏,生态系统恶化。出现:盐碱化土地面积扩大;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 措施:应停止开垦,并逐步退耕还湿、还草、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 ⑶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A、存在的问题: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具体表现为①采育失调;②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③森林采伐以皆伐(不分树龄全部砍伐)为主,资源浪费严重。 B、利用与保护:①坚持合理采伐;②积极营造人工林;③促进珍贵树种更新;④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①综合开发挖掘森林工业发展潜力(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②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深度(采集、养殖、栽培);③发展果园林业(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和柞蚕生产(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东南部),加强林业基地建设。   西北地区 ⑴地理位置和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北的非季风区。 ⑵气候、地形特征: A、气候: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原因是深居内陆,距海远,水汽无法到达)        注:降水从东向西随距太平洋里程的拉架减少,后又逐渐向新疆北部增加(北部又增加的原因:来自大西洋、北冰洋水汽的影响)。 B、地形: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包括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平坦开阔,东部为典型温带草原,中西部多沙漠、戈壁;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都是亚洲中部重要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山麓草场广大。其中天山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地表景观呈环状分布,“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的第二大沙漠。(注:天山以南是暖温带,以北是中温带) C、东西差异——据干湿程度:以贺兰山为界 贺兰山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和西北温带荒漠地区的分界线。 ⑶农、牧业生产特点: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新疆的绿洲地区通过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是我国重要的甜菜产区,新疆是著名的优质棉花产地。 畜牧业: 内蒙古牧区:贺兰山以东,地表水较丰富,草质优良;以西气候趋干,产草量减少。主要饲养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宁夏牧区:牧场集中在山麓和山坡地带,为高山草场,主要靠冰川融水提供水源,冬季在较暖和的2000米以下放牧,夏季在较凉爽的4000米左右放牧。如天山牧民夏季在海拔较高的云杉上放牧。主要饲养伊犁马、新疆细毛羊。 灌溉农业: 河流水灌溉为主: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主要种植水稻。(由于地势较黄河低,可自流引水灌溉) 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地带,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高粱、长绒棉、甜菜、多种瓜果(葡萄、哈密瓜、梨)。 [NextPage]   参阅材料 1、补: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自然灾害有:多风沙,土地盐碱化,旱涝。 贺兰山对宁互平原的保护 2、贺兰山位于宁夏平原以西,古人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它阻挡了腾格里沙漠东移,削弱了西北寒流的侵袭,是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 3、河套地区成为农区畜牧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河套地区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可引黄河水灌溉,发展种植业的历史悠久。丰富的秸秆资源用作饲料,发展农区畜牧业。 4、秸扦畜牡业是“绿色产业” ① 用秸秆饲养牛羊是解决“人畜争粮”和“猪牛争料”的重要途径。 ② 用秸秆饲养牛羊,牲畜粪便可提供大量有机肥,有利于改良土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③ 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 改变牛羊肉的品质,有利于人体健康。 5、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的环境问题  ① 水资源严重不足,干早化日趋严重。 ② 农业生产中浪费水资源(漫灌等)现象严重,导致黄河、弱水中下游地区水源严重不足,造成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③ 植被破坏严重,边缘地区荒漠化土地呈蔓延之势 ④ 干早、沙尘、扬尘等灾害胜天气日趋增多。 6、新疆的城市和交通线分布有什么特征? 大多沿绿洲分布,其原因是受地形和水资源的制约。 7、新疆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内蒙古是蒙古族。 8、新疆正大力推广的先进农业技术:间作套种、立体农业、节水农业。 七、矿产资源:塔里木盆地:石油与天然气,伊敏河、霍林河、准格尔等:煤,包头:铁,白云鄂博:稀土、铁,玉门、塔里木、克拉玛依:石油,金昌:镍。 总之,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资源和以稀土和镍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极其丰富。 八、重要运输方式 1、中哈石油管道:优点:路程近,周期短,运费低;受自然灾害影响小,安全性强的特点;中国与中亚地区关系友好。 2、西气东输(见后) 3、第二亚欧大陆桥东段:兰新-陇海铁路线。东起我国连云港。 九、重要城市: A、呼和浩特:以毛纺织、甜菜制糖、奶食品等工业著名。 B、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新兴的综合工业城市。 C、兰州:石油化工(易导致大气污染:排放大量污染气体,河谷地形,废气不易扩散;水污染:河流向)    城市功能分区呈分散疏松式布局——地形与河流因素。    城市地域形态:条带式分布。 西北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⑴地理背景: A、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贺兰山为界) B、荒漠化急剧扩张:目前西北地区已发生荒漠化的土地,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制约,分布各具特色。在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土地荒漠化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通常以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为中心形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主要是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造成沙丘活化;在内陆河流和山麓冲击扇地区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植被缺乏水源而生长衰退,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在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等基本建设过程中造成的荒漠化呈点、线状。 ⑵发生原因: A、自然原因:①气候干燥,降水稀少;②大风日数多且集中,风力侵蚀强烈;③植被稀疏,土质疏松; B、人文原因:③过垦、过牧、过樵;④超量开采地下水和水资源利用不当;⑤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⑶治理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②合理耕牧,改革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③实行封沙育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④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加强对荒漠化的监控力度;⑤开辟致富新途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为了保护包兰铁路线)草方格沙障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但由于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高,费工大,无法在西北地区大范围推广。 ★包兰铁路建设的区位条件: 大致沿黄河河谷修建,地形平坦,施工条件好;沿线经过许多城镇和宁夏平原等灌溉农业区,客货运量大,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 ⑴地理背景: A、潜力巨大的天然气资源利用:天然气具有干净、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优点。 B、我国天然气的分布状况:我国天然气分布具有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点,主要分布地区有,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是我国四大气区。 C、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格局(西气东输的原因):①东部油气田(东北、华北)产量递减;②西部地区是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但有诸多制约条件(勘探开发资金短缺日益严重;西部地区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现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外运需要);③东部地区对天然气需求迅速增长,市场巨大(人口稠密、经济增长快,但能源短缺现状长期未改变;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使得大气环境恶化、酸雨大面积发生;煤炭发电和运输占用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资源) ⑵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和东部用户管网建设三部分。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气田,东到上海。该工程具有可靠的资源(塔里木气区、鄂尔多斯气区)和技术保证(石油化工基地、现代工业体系)、广阔的市场前景,对社会经济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A、西气东输工程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①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②促进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结构调整,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③推动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如建筑、钢材、机电和运输的迅速发展,从而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对中西部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也不容忽视) B、西气东输工程与东部地区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东部逐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缓解东部的能源紧缺和城市环境问题的压力。并且能带动东部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推动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补:管道输送天然气的特点: 运量大,运费低,连续性好,受自然环境影响小,占地少,安全可靠,但铺设专门管道的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南方地区 (1)地理位置和范围: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A、气候: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为我国“雨极”),且集中于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冬季寒潮、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B、地形: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素有“紫色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和“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地表崎岖不平,可耕地面积小,土层薄,土壤贫瘠,地表水缺乏,旱情严重,不利于农业发展。 ★我国北方地区也有深厚的石灰岩分布,为什么没有形成桂林山水那样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北方水热条件比南方差,流水的溶蚀作用比南方弱;北方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比南方低,流水溶蚀强度比南方小,不利于北方有深厚石灰岩分布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发育。 附:我国南 ★西南地区河运不发达的原因: 虽然位于多雨的季风气候区,河流众多,但喀斯特地貌广泛,地表崎岖,地势落差大,多暗河,地表水缺乏。 (3)农业    水田农业: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甘薯等的主要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    甘蔗产区: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四川、云南 淡水渔业:水域面积广,品种繁多,产量居全国首位。 经济林木和水果:桑蚕基地:长江三角洲、珠三角、四川盆地                 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热带、亚热带水果: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椰子等                 经济林木: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等 ★我国的部分特色农业形成条件分析   (4)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A、轻纺工业:棉纺织业、麻纺织业、丝绸(四川成都平原、浙江杭嘉湖、珠江三角洲) B、有色金属工业:江西的钨矿、铜矿、湖南的铅锌矿、锑矿,广西的铝矿,贵州的汞矿、云南锡矿。 铜(德兴、东川)、钨(大余)、锑、铅锌、锡(个旧)、汞(铜仁)、铝(修文) (5)主要城市:上海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以浦东新区为例) ⑴地理背景: A、上海优越的区位条件 便捷的交通: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间位置和长江航线的出海口,并通过京沪、沪杭线铁路联系全国铁路网; 广阔的腹地:位于沿海、沿江两大经济地带的交叉点,又是最大的城市带——沪宁杭城市带的核心城市; 高素质的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劳动力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和商品经济意识; 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的农业基地之一。 有利的自然条件:该地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B、上海市的问题:①道路狭窄、交通拥堵;②居住拥挤;③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④用地紧张 ⑵浦东新区的规划和开发: A、开发作用:①解决上海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问题;②以浦东开发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B、开发条件:位于黄浦江东侧,东濒东海,北临长江;地形平坦,河渠纵横,面积广大;浦东邻近繁华的上海闹市(外滩和南京路);原为农业用地,开发成本低。 C、城市规划:①浦东新区分为城市化区和非城市化区两部分;②浦东新区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③通过多种交通工程,把浦西和浦东联系起来;④把浦东建成花园式城市。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 ⑴长江三峡和长江三峡地区: A、长江三峡:长江干流自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之间200千米左右的河段。自西向东依次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B、三峡地区:从宜昌到重庆的三峡淹没区及周围地区,包括20多个县(市、区)。实际就是三峡库区。 ⑵长江三峡工程的意义和作用: A、防洪: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尤以中下游洪水灾害最为严重。 B、发电: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地区,对缓解该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以及以清洁的水电代替火电缓解城市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C、航运: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对宜昌以下航道也有改善作用。 此外,三峡式程的兴建,还对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三峡水库提水流往丹江口水库,再引水至华北)、库区养殖等发挥作用。 【长江洪灾多发原因】 A、自然原因:①流域内季风气候显著,夏季暴雨集中;②流域广、汛期长、支流多、水量大,河流干道泄洪能力不足;③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和蓄洪场所。 B、人为原因:①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②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⑶百万移民的安置: 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范围广、人数多、补偿资金巨大;库区的移民环境容量不足(最大困难);受人文因素的影响巨大(库区经济技术文化落后,移民闹返迁的影响)。 移民安置有利条件:就地后靠、就近安置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因三峡工程周期长,因此安置的时间较充裕;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国的支援 开发性移民:(优势)保证移民的生产生活不低于原有水平,同时为库区经济持续发展和移民致富创造条件;把移民安置和库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两者相互促进,有利于移民安置的长治久安。 [NextPage]   ⑷生态效益: A、正面(主要发生在中下游):①有效减轻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民的生存环境;②有利于中下游地区血吸虫病的防治;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④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⑤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的危害。 B、负面:(主要发生在库区):①水库蓄水淹没土地、耕地和部分文物古迹;②移民、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③水库蓄水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区滑坡的可能性增强;④库区、库尾泥沙淤积加重;⑤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⑥对水中生物中的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影响;⑦水库蓄水可能加剧蚊虫孽生,影响人群健康。 ★注:长江的荆江段是“悬河”即地上河   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以南方低山丘陵开发为例) ⑴地理背景: A、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域广阔,其范围大体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深受季风影响,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该区具有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是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 B、农业资源优势:①光、热、水丰富,配合良好,生产潜力大;②生物品种多,生长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③山地丘陵比重大,土地类型多,适于多种经营,发展立体农业;④降水充沛,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C、农业制约因素:①受季风活动不稳定性的影响,旱涝灾害频繁,多寒潮、伏旱等气象灾害;②地形复杂,开发利用难度大,生态脆弱,且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③红、黄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低,酸性强,土质黏重;④农业利用的生物品种单一,经营方式极为粗放。 ⑵综合开发:①走立体农业(以江西千烟洲为例)道路,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优势产业;②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土壤,改革耕作制度和灌溉技术,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③封山育林、育草,控制水土流失,加强生态建设;④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读右图说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是什么? 受低山丘陵的影响,宜于发展立体农业,低洼地的地方发展渔业,平原发展种植业,丘陵和缓坡发展果园,山地发展林业。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的原因:(比较黄土高原) 自然原因:山地丘陵多,地形起伏大;降水多,且多降暴雨。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强取耕地;能源短缺,过度樵柴,破坏植被。 ★水土流失的危害:单位面积流失土地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和社会影响都比较大;石质山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威胁下游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解决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封山育林。但必须解决农村生活用能办法:大力推广生活用煤、大办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开发小水电;进行炉灶技术革新,推广省材灶。   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和重大工程面临的困难和解决措施:(以西南为例) ⑴地理背景: A、资源优势:①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具有种类多、储量大、分布集中、地域组合较好等特点(有色金属矿、贵州的煤炭、四川天然气、西南山地水能);②丰富的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少数民族风情);③漫长国境线,发展边境贸易;④丰富的农林资源(四川盆地“天府之国”、云南“动植物王国”等)。 B、交通建设的重要性:西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地处内陆边疆,少数民族分布集中,发展交通意义重大。 ⑵解决措施:完善交通网络 A、出海公路:成都-贵阳-南宁-北海(过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两广丘陵) B、泛亚铁路(图中A段):昆明-新加坡,使云南和东盟各国拥有一条贸易通道,缩短我国内陆省分南下印度洋的距离。 C、南昆铁路:南宁-昆明 A⑶南昆铁路区位因素分析: A、自然因素:①气候湿润,暴雨集中,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率高;②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表崎岖,工程难度和耗资量大;③地壳活动频繁,地质条件复杂,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④河流密布,地势落差大,峡谷纵深,桥梁建筑不易; B、人文因素:⑤经济文化水平落后,但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⑥少数民族分布集中,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 C、区域意义: ①连接西南内陆与南部沿海,实现优势互补,带动经济发展。  例:解决云南磷矿外运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红水河水能资源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②巩固国防,促进民族团结,平衡区域经济发展。 ③加快西南地区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课本材料: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西南区兼具“沿海”、“沿江”、“沿边”,以及距东南亚、南亚诸国位置近便的区位优势。因此,借助大西南区位优势,发挥南昆铁路大通道作用,对于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进而形成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④促进当地第三产业(商业、旅游业)发展,起到对人、财、物、信息、资金的吸引和集聚作用。 ★简述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接近铁矿(含有钒、钛)、煤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靠近金沙江,水源充沛;水陆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地形起伏大,平地少。   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以海南岛为例) 思考:图3-2-29一月和七月降水量分布有有何差异? (一月呈带状,由南向北递减:①主要受到纬度变化:南部纬度低气温较高;②南部为阳坡,光照较强;③北部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气温较低。七月呈环状分布,中间低周围高:主要是受到地形为中间高四周低的影响) 分析全年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降水夏季多,冬季较少,东部多,西部较少。主要受到夏季东南季风的景响,东部为迎风坡,多地形雨) ★盐场分布在西部(莺歌海盐场) 分析岛上河流流向特点及原因?(由发源于中间向四周注入大海。原因:地形中间高,四周低。) ★海南岛最高山地五指山(1867米) ⑴地理背景: A、地理区位优势: 海陆区位:南部大岛,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与海洋国土的结合部; 经济区位:近傍港、澳、台,内靠珠三角,外临东南亚。 意义:既有经济腹地的依托,又受到经济发达区的辐射和带动,便于内引外联,发展经济。 交通区位:靠近东亚与东南亚之间的国际深水航道;南海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印度洋直到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海运便利。 意义: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B、热带资源优势: ①气候资源:光照充足、热量、降水丰沛,适宜发展热带高效农业 ②生物资源:是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有利于发展成为热带作物的基地和旅游业基地。 ③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是环带产业布局的自然基础。 C、海洋资源优势: ①生物资源:生物种类多,适宜发展海洋捕捞和养殖业。当地海洋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珊瑚礁、河口等多种类型,它们不仅能提供丰富的食品资源,还是极佳的旅游观赏区。 ②渔业资源:南海是我国发展热带海洋渔业的基地,渔场面积大,浅海、滩涂面广大,港湾众多,适宜远洋捕捞业和发展人工养殖业。 ③油气资源:沉积盆地广(北部湾、珠江口、莺歌海等),是我国未来油气基地。 ④旅游资源:海南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海域环境良好,浴场、滨海和海下热带景观构成了别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海岸热带景观、红树林、热带雨林、热带作物园、自然保护区)。 ⑤空间资源:可开发成海上渔业补给、贸易、旅游、热带海洋科研基地。 ⑵开发和保护: A、合理布局产业(见右图):环带开发布局是海南岛资源开发和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基本特征,即适应了海南岛自然环境的环带状分布特征,又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客观要求。 B、发展特色经济: 特色工业: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建设现代大工业体系,建设西部工业走廊,大力发展生态型工业和高技术产业; 热带高效农业:发挥“大温室”的作用,建设具有市场需求的:瓜菜生产基地、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热带作物经济生产基地、水产业和育种基地; 特色旅游:利用优美的热带海滨风光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大力发展度假休闲旅游业。 C、海洋环境保护:①扶持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②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和杜绝人为破坏环境的问题;③加强海洋环境的管理和监测,及时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 ★可开发的新能源:风能和潮汐能   青藏地区(未整理) ⑴地理位置和范围: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以南。 ⑵高寒气候: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多夜雨,地区差异大;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⑶农牧业生产特点:以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青稞(春小麦)、小麦、豌豆、牦牛、藏山羊、藏绵羊。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①地势高峻,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光照充足,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物质的转化;③高寒低温,生命活动弱,生长周期长,有利于降低消耗,增加营养物质积累;④夜雨较多,有利于减少蒸发,让植物充分吸收利用;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其主要制约因素有,①降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生长期短; 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⑷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能源资源有,太阳能、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水能、地热能(羊八井)、柴达木盆地煤、石油等。柴达木盆素有“聚宝盆”之称,除能源外,还拥有铅锌、钾盐(察尔汗)、池盐等矿产。 ⑸主要城市:拉萨(日光城)、西宁(兰青、青藏铁路交接点)、格尔木(进出西藏、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的重要门户)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表现 原因 水平分异 东南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旱;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出现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北部和南部是呈东西走向的山脉,西北部是较完整的高原,东南部是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夏半年有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进入。 垂直分异 随海拔升高自然景观发生明显变化;从高原边缘至内部,垂直变化由繁及简 高原边缘相对高度大,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变化大; 高原内部相对高度小,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变化小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