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教案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总课时:7课时 执笔人:刘丽娟 使用人:‎ 备课时间:第四周 上课时间:第五周 第6课时: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具有一定的图形分析能力和化归意识。[来源:Z+xx+k.Com]‎ ‎2.能综合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探索等过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及组合等几何变换的规律和特征,并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2.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图形变化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图形分析能力、化归意识和综合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概括、探索、归纳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3.通过图形间的变换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的变化可以通过一系列基本变化的组合得到,体会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通过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变换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更深刻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 教学重点:会分析图形变换 教学难点:描述图形变换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游戏及图片欣赏(5分钟,学生欣赏感受)‎ 活动内容:‎ 利用多媒体播放俄罗斯方块游戏及一些反映图形变化的图片。‎ 第二环节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学生欣赏分析)[来源:Z。xx。k.Com]‎ 内容: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课前收集整理的图片(可以是照片、资料、也可以是亲自仿制),并解说其中包含的图形变换。这些图形变换可能是单纯的轴对称或平移或旋转。‎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解决问题(20分钟,引领学生观察、分析,学生交流)‎ 内容:‎ ‎1.出示课本“想一想”,提出问题:‎ ‎(1)左图是通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右图的?‎ ‎(2)是利用一种变换还是多种变换?‎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2.出示课本例1及“议一议”,提出问题:‎ ‎(1)甲图案是怎样变成乙图案的?‎ ‎(2)是利用一种变换还是多种变换?‎ ‎(3)若是多种变换,是否有先后顺序?‎ ‎ ‎ ‎3.出示图3-19,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充分认识图形的组合部分,提出问题:‎ ‎(1)图3-19由四部分组成,每部分都包括两个小“十”‎字,其中一部分能经过适当的变换得到其他三部分吗?是什么变换?(学生找出轴对称、平移、旋转后,继续提问)‎ ‎(2)还有其他方式吗? ‎ 变换方法:‎ ①整个图形既可以看作是由一个“十字”通过连续七次平移前后的图形共同组成的。‎ ②还可以看作是一组浅色部分图形通过三次旋转形成的(旋转中心是整个图形的中心,旋转角度分别是90°,180°,270° )。‎ ③还可以看作是一组浅色部分图形先通过一次平移,形成图形下面的部分,然后,上下连在一起绕图形的中心旋转90°前后共同形成的图形。‎ ④还可以相邻两个图案作为一组绕中心旋转180°得到的图形。‎ ⑤还可以通过两次轴对称的变换得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不同描述,教师应予以肯定)[来源:学科网ZXXK]‎ ‎4.通过上面问题的讨论,你能谈谈对变换方式的认识吗?(学生先想一想,再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并派代表回答)评议学生的交流结果,总结:图形变换中,重要的是先选择基本图案。当选择不同的基本图案时,意味着会有不同的变换方式。而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是图形变换中最基本的三种变换方式,它们是今后设计图案的主要手段。‎ 第四环节:练习与提高(8分钟,学生独立分析,后全班交流)‎ 内容:随堂练习 ‎1.怎样将右边的图案变成左边的图案?‎ ‎ ‎ ‎2.下图是由三个正三角形拼成的,它可以看做由其中一个三角形经过怎样的变化而得到的?‎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2分钟,学生交流)‎ 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三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特点,怎样选择变换方式,课前准备所学到的课外知识及切身感受等。‎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来源:Z。xx。k.Com]‎ A组(优等生)创新设计 B组(中等生)创新设计 C组(后三分之一生)创新设计 教学反思:‎ ‎[来源:学科网ZXXK]‎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