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整组备课单元内容简析:本单元围绕“爱国情怀”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我终于回来了》讲述去美国留学专家钱学森历尽各种磨难,最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丰碑》反映了赞扬了军需处长为了别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赞扬祖国的历史、近几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宏扬中华民族精神,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学习这组课文,要注意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本单元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4、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按照提示简要地复述课文。2、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典型的写作特点。3、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3、借助收集的资料和文中的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情,从而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2、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能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单元课时安排:7 我终于回来了 2课时8 丰碑 2课时9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2课时诗词诵读 渔歌子 1课时语文乐园(三) 4课时
课题:“我终于回来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知识与能力:l、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在语言环境中,给多义字确定字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按照提示简要地复述课文。 3、感受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过程与方法: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按照提示简要地复述课文。 2、感受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按照提示简要地复述课文。 2、结合课文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了解钱学森在回国过程中的重重困难。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能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挂图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意思,理解“立即、终于”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2、个性化朗读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教学重难点:个性化朗读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看课题质疑:谁回来了,从哪儿回来,为什么要说“终于”回来了?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口头填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 ( )从( )回到( )的经过,表现了他( )的思想感情。 (3)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自学检查。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课后题第1题第(1)小题。 2、指名回答,读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指导理解: ①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 “一切”指什么? (联系第一自然段,是指“博士学位”、 “专家”、 “教授”,在美国内金钱、地位、名誉。) ②但不能放弃祖国一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③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3、钱学森献身建设新中国的急切心情还表现在: 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决定回国工作。 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比较句子) “一……便立即……”充分表现了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急切心情。指名读。 4、分男女生读课文1、2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 (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5、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钱学森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便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早日回到祖国去。 四、学习第2段。 1.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思考:①美国当局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②在美国当局的阻挠下钱学森表现怎样? 2.读后回答: (1)美国当局阻挠钱学森回国的4种手段: ①民航局通知他不准回国。 ②海关检查他的行李,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是一个间谍。 (其实是教科书和笔记本) ③他突然被捕,被关在海岛的拘留所里,遭受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体重下降近15公斤)。 ④被保释出来后,行动受限制,信件受检查,电话被监听。 (2)钱学森的表现:读课文最后一句,读出钱学森在美国当局的阻挠和迫害下,不屈服,坚持回国的决心。 3.分组读三;四自然段,概括段意。 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钱学森没有屈服。 钱学森后来是怎样回国的,下一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练习。 1.作业本的1、2、3题。 2.朗读课文,熟读第一、二段。 板书设计:
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立即、终于”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2、个性化朗读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3、引领学生走进钱学森的精神世界,感受钱学森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教学重难点:引领学生走进钱学森的精神世界,感受钱学森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一、复习检查。 1.认读并听写生字词:名誉 放弃 贡献 行李 折磨 迫害 募捐 限制 监听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课文第三段。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能胜利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2.读后回答:钱学森胜利回到祖国的原因: ①他坚持了5年; ②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 (联系第4自然段,也包括美国科学界朋友的支持) ⑧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尤其是周思来总理对钱学森的关心一亲自过问……指示……在会晤中提出…… 3.读读钱学森胜利回国的语句,比较句子,体会含着的意思。 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 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 ——“被迫”说明什么? (说明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不是心甘情愿的,是在“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是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下,无可奈何的决定。 望着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 “我相信我—定能回到祖国,现在回来了!”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 “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雄伟”是什么意思? “终于”又说明了什么? (“雄伟”不但写出天安门城楼的气魄,而且还透露了钱学森对祖国“天安门城楼”是祖国的象征的无限崇敬之情: “终于”一词,说明了这一次的到来实属不易,它是钱学森历尽磨难,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才得以实现的。) 有感情地读钱学森说的话,读出他激动的语气。 4.齐读第三段,概括段意: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简要复述课文。 1.复述有三种形式: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 2.回顾第八册第二单元“复述课文”的要求。 3.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简要复述”的要求。 4.指导学生按课后练习第二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①第一段老师指导下复述。 ②第二段学生试着自己复述。 ③第三段放手让学生复述。 ④连起来复述全文。 注意: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 四、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出示作业本中的第4题,完成“按课文内容填空”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丰碑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知识与能力: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3、学习本课生字词。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过程与方法:1、 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2、 学习本课生字词。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挂图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经营、丰碑”等。2、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板书课题 丰碑(bei)“碑”字正音、辨形。“丰碑”是指什么? 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找答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教流 问: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 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 4.介绍时代背景《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 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 一(1-2) 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二(3-7) 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8-11) 四(14)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四(12-14)7.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什么叫艰难?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1)“冰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 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2)“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3.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染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4.小结:这一段的天气描写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三.讲读第二段 默读第二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亏困难?把描写这些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自己站起来读一读。灯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 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1)释“恶劣”、“袭击”(2)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指名读。板书:遇到的困难 可能……可能……可能……可能……a.提示:“吃不上饭”时说什么呢? “睡雪窝”呢? “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呢? “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呢?b.那么,你能想象一下,红军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c.这句话,一连串用了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前进中将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的,读了这个句子,红军战士所遇到的一个一个困难都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3)有感情朗读.(4)这个长句写得也很有顺序,它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呢?我请全体同学读总述的句子,四个大组分别读分述的四个可能。小结引读第四句困难实在太多,任务实在太艰巨,这不是一般人能经得起的,将军陷入了沉思,他想些什么呢?----板书:严峻的考验4.齐读第二小节5.配乐感读1.2节四.作业 1.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格 严峻(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经受住各种( )的考验。(2)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一贯( )。(3)对待工作,我们的态度要( )认真、不能马马虎虎。(4)爸爸的目光变得( )起来,弟弟惭愧地低下了头。2.抄写词儿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课文小结: 本文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正中得意见感人肺腑的故事,反映了长征中的艰苦生活,讴歌了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 板书设计:
第 2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军需处长那种一心为公、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叙述的方法。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一、导入1、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1)"丰碑"是什么意思? (2)《丰碑》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一件事? 文中为什么把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为"丰碑"呢? 二、出示目标。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思考: 红军在过云中山时,那里自然环境怎样?(环境十分恶劣)2、除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之外,还有什么困难在威胁、考验他们?(装备差)3、指导有语气朗读。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 默读,思考: (1)军长听到警卫员的报告后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注意带点的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 (2)军长知道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又是怎样做的?2、读课文,抓词,谈体会。军长听到"前边冻死一个人"的消息后,先是"一愣",表明事情发生得突然,没有想到,接着他边"急步朝队伍前面走去",表明他心里很着急。"军长思索着,脸变得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明显地抽动着。" 他为冻死了战士而痛心,为军需处长没有发给这位战士棉衣而愤怒。从军长"喊""大声命令""给我找来""叫来"可以看出军长心 中充满了对军需处长失职的愤怒。"好像一尊雕像"表达了作者对死者的崇敬之情。"镇定、自然"表明这位老战士甘愿牺牲,从容赴死的心境。 当军长从一位战士口中得知眼前死去的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满脸怒气的军长冷静下来,他向前几步,深情地注视着眼前这位死去的战友"他因误解军需处长而悔恨、自责;他因军需处长的崇高品德而感动。于是他"慢慢地举起了右手,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泪水湿润了他的眼睛"。表达了军长对军需处长的崇敬,对失去战友的悲痛。 3、讨论: 这段课文有几句话?是按怎样的顺序连句成段的?(这段课文共十五句话。 引导学生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弄明白上下句之间的承接关系。一、二句写军长听了警卫员的报告,疾步朝队伍前走去。三至六句写军长赶到队伍前边看到了已经冻死的老战士的神情和衣着。七至十三句写军长心中的疑问、面部表情以及发怒时的语言。十五句写军长感情的变化。句与句顺承相接,前因后果紧密相连,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情况后写。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4、学了这段课文,你敬佩军需处长吗?为什么?5、小结:这段课文具体、细致地描写了军长感情的变化(吃惊、着急--疑问、愤怒--冷静、悔恨、自责--崇敬、悲痛),具体、细致地描写了已经冻僵的老战士的神情、衣着,并把两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结合起来,表现了军需处长这位老红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6、指导有语气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齐读,体会"丰碑"的含义。 (投影)注意带点的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大雪很快地覆盖了死去的军需处长,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做光亮透明的高大的石碑,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伟大的红军战士的崇敬心情。)2、指导有语气朗读。 3、练习背诵。五、结束语: 可敬的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并和高高的云中山化为一体,然而在人们的心中,他克己奉公的精神却象高山一样永存,他所代表着的红军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永远前进。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诗词诵读 渔歌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 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景。3、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并默写这首词。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3、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挂图第 1 课时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一、导入:1、欣赏唐宋名家名词。2、 读生字:塞箬蓑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1、自读全词,整体感知。3、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4、 自读词,提出疑问。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五、总结升华 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课后反思:
课题:语文乐园(三)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知识与能力:1、 过自主认读词语,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认读量词。 2、 了解包含递进关系的复句,并会正确运用。 3、 积累名言警句。 4、 通过短文,引导学生搜集资料。5、 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书中人物。5、习作要按照一定顺序表达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详略得当;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过程与方法:1、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1、 课前观察了解:课中交流、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2、 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叙事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 理解并积累量词。 2、理解关联词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3、习作要按照一定顺序表达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详略得当;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学准备: 小黑板 挂图第 1 课时教学设计: 个性化备课: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熟练. 2.带着问题去发现:(1)指名读词,想想能发现什么(2)交流与提示:带点的字在词语中的意思。(3)结论: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词语环境中意思不同。(4)指名读第一排和第三排的字,想想能发现什么(5)交流与提示:带点的字与数字连在一起。(6)结论:这些字与具体的数字在一起,是数量词。 3.齐读,积累词语。 4.你能想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另外几个词语吗?二、学习“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说说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师讲解转折。 4 用这些关联词写句子。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 课题: 口语交际: 我喜欢的书中人物第 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2、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清楚表达,并能说得生动有趣。教学准备:收集书中人物教学设计:1.你们都爱看课外书吗:那么在这些书中肯定有很多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开展调查:你们都喜欢读哪些课外书,列举出最受同学欢迎的几部书。3.小组讨论:这些书那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喜欢书中的这几个人物?讲一讲这个人物身上最能表现他性格特点的一两件事情。4.全班交流。5.学生评价。6.评出班上的“说书大王” 个性化备课:课题: 习作 饭桌上的故事第 3、4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按照一定顺序表达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详略得当。 2、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3、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过程与方法 1、课前观察了解:课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独立习作,师巡视辅导: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2、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叙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能按照一定顺序表达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详略得当。教学设计:第三课时一、导入:1.故事引路导入。师讲有关鲁迅小侄女成年后,回忆鲁迅先生在饭桌上和她谈读书的故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你们家的饭桌上也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把!跟家人朋友一起就餐时,也一定听到过一些有趣的故事吧,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和快乐吧!附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佣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雾,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2.提出要求,学生思考:饭桌上有那些故事?饭桌上听到过那些故事?那些是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3.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受?(教会学生描写当时的场景,并且学会写自己的感受)4.自主选择,小组交流。各自选适合自己的话题,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鼓励学生选择多个话题。小组互评,说自己习作的内容,互相评议,推选代表全班交流。5.明确要求,学生写作:读一读提示中“试一试”的内容,说说给我们作了那些提醒?6.学生习作,教师巡视。帮助学的有困难的学生确定题目,构思习作提纲。对先完成习作的同学现场点平。7.交流习作,反复修改。8.小结。第四课时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我的小店”。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二、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五、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季节的特点和对季节的喜爱.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六、整体评文,总结闪光之处.七、展评习作,赏读优秀作品 1、选取几片在表达上各具特色的优秀作品,师生共同赏读评议:哪些画面令人难忘?哪些词句印象深刻? 2、选取更多学生的精彩语段组织点评,进一步领悟表达的顺序,描写的方法. 个性化备课:课后反思:
【习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