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 图形的初步认识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第13讲 图形的初步认识》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四单元 图形初步与三角形 第13讲 图形的初步认识 考纲要求 命题趋势 ‎1.了解直线、线段、射线的相关性质以及线段中点、线段的和、差和两点间距离的意义.‎ ‎2.理解角的有关概念,熟练进行角的运算.‎ ‎3.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垂线、垂线段等概念及性质.‎ ‎4.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熟练运用垂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  中考中,对这部分内容命题的难度较小,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知识梳理 一、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的基本性质 ‎(1)两条直线相交,只有________交点.‎ ‎(2)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__________________.‎ ‎2.线段的性质 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______最短.‎ ‎3.线段的中点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________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4.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有几个端点 向几个方 向延伸 表示 图形 直线 ‎0‎ ‎2‎ 两个大写字母或 一个小写字母 射线 ‎1‎ ‎1‎ 两个大写字母 线段 ‎2‎ ‎0‎ 两个大写字母或 一个小写字母 二、角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1.角的有关概念 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射线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两边.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就叫做这个角的________.‎ ‎2.角的单位与换算 ‎1°=60′,1′=60″,1周角=2平角=4直角.‎ ‎3.余角与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______,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____,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同角(或等角)的余角________;同角(或等角)的补角______.‎ ‎4.对顶角与邻补角 在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四个角中,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称为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为邻补角.对顶角________,邻补角________.‎ 三、垂线的性质与判定 ‎1.垂线及其性质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_____,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说成:垂线段最短)‎ ‎2.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____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3.判定 若两条直线相交且有一个角为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四、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1.概念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性质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4.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________,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______.‎ 自主测试 ‎1.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4 cm,DB=7 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的长为(  )‎ A.3 cm B.6 cm C.11 cm D.14 cm ‎2.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COB,若∠EOB=55°,则∠BOD的度数是(  )‎ A.35° B.55°‎ C.70° D.110°‎ ‎3.如图所示,∠1+∠2=(  )‎ A.60° B.90°‎ C.110° D.180°‎ ‎4.下列四个角中,最有可能与70°角互补的角是(  )‎ ‎5.如图,已知∠1=∠2=∠3=62°,则∠4=__________.‎ 考点一、直线、射线、线段 ‎【例1】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A,截取AB=16 cm,再截取AC=40 cm,求AB的中点D与AC的中点E的距离.‎ 解:(1)当C在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D是AB的中点,AB=16 cm,‎ ‎∴AD=AB=×16=8(cm).‎ ‎∵E是AC的中点,AC=40 cm,‎ ‎∴AE=AC=×40=20(cm).‎ ‎∴DE=AE-AD=20-8=12(cm).‎ ‎(2)当C在B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由(1)知AD=8 cm,AE=20 cm.‎ ‎∴DE=AE+AD=20+8=28(cm).‎ 答:D点与E点的距离是12 cm或28 cm.‎ 方法总结 对于线段的和、差关系以及线段的中点问题的计算,需结合图形,认真观察分析.若已知线段上给出的点未明确其位置,还需要分类讨论,千万不要漏解.‎ 触类旁通1 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若AB=12,AC=8,则CD=__________.‎ 考点二、角的计算 ‎【例2】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EOC=100°,则∠BOD的度数是(  )‎ A.20° B.40°‎ C.50° D.80°‎ 解析:∵OA平分∠EOC,∠EOC=100°,‎ ‎∴∠AOC=∠EOC=50°.‎ 又∵∠BOD与∠AOC是对顶角,‎ ‎∴∠BOD=∠AOC=50°,故选C.‎ 答案:C 方法总结 解决有关图形中的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从图形中读出具有度量关系的角,如互余、互补、对顶角等,然后合理利用相关的定义、性质求解.‎ 触类旁通2 如图,直线EO⊥CD,垂足为点O,AB平分∠EOD,则∠BOD的度数为(  )‎ A.120° B.130°‎ C.135° D.140°‎ 考点三、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例3】如图,已知∠1=∠2=∠3=55°,则∠4的度数是(  )‎ A.110° B.115° C.120° D.125°‎ 解析:∵∠2=∠6,∠1=∠2,∴∠1=∠6,‎ ‎∴l1∥l2,∴∠3+∠5=180°.‎ ‎∵∠3=55°,∴∠5=125°.‎ ‎∵∠4与∠5是对顶角,‎ ‎∴∠4=∠5=125°,故选D.‎ 答案:D 方法总结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常用来解决下列问题:‎ ‎(1)作图形的平移;‎ ‎(2)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3)证明两直线平行;‎ ‎(4)证明两直线垂直.‎ 触类旁通3 如图,已知直线a∥b,∠1=40°,∠2=60°,则∠3等于(  )‎ A.100° B.60° C.40° D.20°‎ ‎1.(2012重庆)已知:如图,BD平分∠ABC,点E在BC上,EF∥AB,若∠CEF=100°,则∠ABD的度数为(  )‎ A.60° B.50° C.40° D.30°‎ ‎2.(2012山东临沂)如图,AB∥CD,DB⊥BC,∠1=40°,则∠2的度数是(  )‎ A.40° B.50°‎ C.60° D.140°‎ ‎3.(2012湖南长沙)下列四个角中,最有可能与70°角互补的是(  )‎ ‎4.(2012湖南长沙)如图,AB∥CD∥EF,那么∠BAC+∠ACE+∠CEF=________度.‎ A.2个 B.3个 C.4个 D.1个 ‎4.如图,已知直线AB∥CD,∠A=70°,∠C=40°,则∠E等于(  )‎ ‎(第4题图)‎ A.30° B.40° C.60° D.70°‎ ‎5.如图所示,已知CD平分∠ACB,DE∥AC,∠1=30°,则∠2=__________.‎ ‎(第5题图)‎ ‎6.如图所示,直线a,b被c,d所截,且c⊥a,c⊥b,∠1=70°,则∠2=__________.‎ ‎7.如图,把矩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则∠AEG=__________.‎ ‎8.(1)如图,∠AOB=90°,∠BOC=30°,OM平分∠AOC,ON平分∠BOC,求∠MON的度数.‎ ‎(2)如果(1)中∠AOB=α,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 ‎(3)如果(1)中∠BOC=β(β为锐角),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 ‎(4)从(1),(2),(3)的结果能看出什么规律?‎ ‎(5)线段的计算与角的计算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借鉴解法,请你模仿(1)~(4),设计一道以线段为背景的计算题,写出其中的规律来.‎ 参考答案 导学必备知识 自主测试 ‎1.B 2.C 3.B 4.D 5.118°‎ 探究考点方法 触类旁通1.2 因为AB=12,AC=8,所以BC=AB-AC=12-8=4.又点D是线段BC的中点,所以CD=BC=2.‎ 触类旁通2.C 因为直线EO⊥CD,垂足为点O,所以∠DOE=90°.又AB平分∠EOD,所以∠AOD=45°.因为∠AOD与∠BOD是邻补角,所以∠BOD=135°,故选C.‎ 触类旁通3.A 过∠3的顶点作直线c∥a,∴∠4=∠1=40°.‎ ‎∵a∥b,∴b∥c,∴∠5=∠2=60°,‎ ‎∴∠3=∠4+∠5=60°+40°=100°,故选A.‎ 品鉴经典考题 ‎1.B ∵EF∥AB,∠CEF=100°,∴∠ABC=100°.‎ ‎∵BD平分∠ABC,∴∠ABD=∠DBC,∴∠ABD的度数为50°.‎ ‎2.B ∵AB∥CD,∠1=40°,∴∠BCD=∠1=40°.‎ ‎∵DB⊥BC,∴∠2=90°-∠BCD=90°-40°=50°.故选B.‎ ‎3.D 因为70°角的补角=180°-70°=110°,是钝角,结合各选项,只有D选项中的角是钝角,故选D.‎ ‎4.360 ∵AB∥CD,∴∠BAC+∠ACD=180°①.‎ ‎∵CD∥EF,∴∠CEF+∠ECD=180°②,‎ ‎①+②得,∠BAC+∠ACD+∠CEF+∠ECD=180°+180°=360°,即∠BAC+∠ACE+∠CEF=360°.‎ ‎5.6 由题意得,平面内的不同的n个点最多可确定条直线,则=15,所以n=6.‎ 研习预测试题 ‎1.D 2.B 3.A 4.A ‎5.60° ∵CD平分∠ACB,∴∠ACB=60°.∵DE∥AC,‎ ‎∴∠2=∠ACB=60°.‎ ‎6.70° 7.130°‎ ‎8.解:(1)∠MON=∠COM-∠CON=∠AOC-∠BOC=×120°-×30°=45°;‎ ‎(2)∠MON=∠COM-∠CON=∠AOC-∠BOC=(α+30°)-×30°=α;‎ ‎(3)∠MON=∠COM-∠CON=∠AOC-∠BOC=(90°+β)-β=45°;‎ ‎(4)∠MON的大小等于∠AOB的一半,而与∠BOC的大小无关;‎ ‎(5)如图,设线段AB=a,延长AB到C,使BC=b,点M,N分别为AC,BC的中点,求MN的长.‎ 规律是:MN的长度总等于AB的长度的一半,而与BC的长度无关.‎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