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晒盐第一课时复习(鲁教版)
第1课时 海水“晒盐”的过程
1.海水“晒盐”的原理
海水→蒸发池→结晶池→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如何配制室温下一定量的食盐的饱和溶液?
答案: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不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拌,至食盐不再溶解时即可。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3)结晶: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时要注意:(1)应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因为改变温度或溶剂的量,饱和溶液和不饱溶液可以相互转化。(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溶液进行的分类。(3)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是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若没有剩余溶质,也不能说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因为该溶液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这时可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该溶质,观察其溶解情况,即可判断。
【例题】 2011年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灾区饮用水受到大面积污染,肆虐的疾病也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为控制疫情传播,防疫人员通过喷洒含氯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该含氯消毒剂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对不饱和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是浓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C.一定是稀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思路点拨:许多同学在解题时常错误地认为,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其实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它们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溶质质量也有很大不同,这就导致了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5
解析:不饱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也可能是浓溶液,故A、C错误;因溶液未达到饱和,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故B错误,D正确。
答案:D
1.(2011·山东滨州)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
C.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2.小红同学为证明某硝酸钾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设计了以下方案。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溶液
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给溶液加热,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D.给溶液降温,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溶质的量一定达到了最大值
D.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4.在一次课外实践活动中,小明想使一杯某温度下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他采取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加水 B.不断搅拌
C.升高温度 D.加氯化铵晶体
5.常温下,将少量生石灰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静置后,待其恢复到室温时,关于所得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质量不变 B.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溶剂质量不变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
参考答案
1. 解析:海水晒盐的原理是利用常温下风吹日晒,将水蒸发,使氯化钠结晶析出。
答案:D
2. 答案:B
3. 解析:对于不同溶质而言,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浓溶液也不一定是饱和溶液,A、D错误;对于相同溶质而言,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错误。
答案:C
4. 解析:加水会使溶液更不饱和;搅拌只能加快溶解速度,不能将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氯化铵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升温后更加不饱和。
答案:D
5. 解析:生石灰加入饱和石灰水中,会与水发生反应,使饱和溶液中的溶剂减少,因此饱和
5
溶液中的溶质氢氧化钙析出,最终导致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都减少。不考虑温度,原因是题目中有“恢复到室温”的提示语。
答案:D
1.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指( )。
A.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B.浓度较大的溶液
C.还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
D.再加入其他物质后,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2.炎热的夏天,小林打开冰箱,从4 ℃的储藏室里拿出一杯底部有少量蔗糖晶体的溶液a,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晶体消失了,得到溶液b。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 ℃时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室温下b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蔗糖晶体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有某物质A的不饱和溶液,在温度不改变的条件下,当溶剂部分蒸发后有晶体A析出,则此时的溶液( )。
A.变成饱和溶液 B.仍是不饱和溶液
C.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4.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过如下变化: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乙和溶液丙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D.溶液丙若再蒸发掉5 g水,析出的晶体可能大于2 g
5.20 ℃时,将不同质量的食盐固体分别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食盐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其中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选项
质量
A
B
C
D
加入食盐质量/g
10
20
30
40
所得溶液质量/g
110
120
130
136
6.实验室需要一定浓度的饱和食盐水,小方和他的实验团队一起开始了配制,请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已知温度和溶剂的量一定):
(1)为加快食盐的溶解,他们应采用的方法是( )。
5
A.增加溶质 B.增加溶剂
C.用玻璃棒搅拌 D.将食盐研碎
(2)如何知道所配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
A.降温看是否有食盐晶体析出
B.继续加入食盐晶体看是否还溶解
C.加入硝酸钾晶体看是否继续溶解
D.用玻璃棒搅拌看是否有溶质析出
7.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右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中________区域(选填“Ⅰ”“Ⅱ”“Ⅲ”“Ⅳ”);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其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或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解析:饱和溶液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改变溶质会继续溶解。
答案:A
2. 解析:a溶液有少量未溶解的蔗糖晶体,故4 ℃时,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溶液中没有晶体,则可能是饱和的,也可能是不饱和的;在冰箱内不能溶解的蔗糖晶体在室温下继续溶解,说明蔗糖晶体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溶液和b溶液中的溶剂相等,但b溶液中含的溶质多,故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只有A正确。
答案:A
3. 解析: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最大的。原溶液是不饱和的,恒温蒸发一部分溶剂后,有晶体析出,变成饱和的,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应变大。
答案:A
4. 解析:因溶液乙在蒸发水时有晶体析出,所以乙有可能是饱和溶液。丙溶液是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所以一定是饱和的。若乙接近饱和,而丙是饱和的,所以当再蒸发5 g水时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2 g;若乙恰好饱和,丙再蒸发5 g水后也析出2 g晶体。
答案:CD
5. 解析:此题应通过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剩余溶质来确定溶液是否饱和。在20 ℃时100 g水中分别加入10 g、20 g、30 g食盐,食盐都能够溶解,A、B、C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但在20 ℃的100 g水中加入40 g食盐时,只得到了136 g食盐溶液,说明有4 g食盐没有溶解,故D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答案:D
5
6. 解析:题干中温度和溶剂的量一定,因此温度和溶剂的量不能改变。用玻璃棒搅拌和研碎食盐颗粒都有利于食盐的溶解。
答案:(1)CD (2)B
7.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没有必然的联系,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2)氯化钠易溶于水,0.9%的医用生理盐水属于不饱和溶液且为稀溶液,故可归于图中Ⅲ区域;要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
答案:(1)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2)Ⅲ 加入氯化钠固体至不再继续溶解 蒸发溶剂至刚好有晶体析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