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及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及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全册备课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    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二十八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十四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四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二)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教学 ‎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    2.阅读教学 ‎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   3.口语交际教学 ‎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    4.习作教学 ‎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    5.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三)重点教学内容:‎ 会写120个字。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     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     激发兴趣,明确交际目标,引导互动交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  ‎ 活用教材。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讲评中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      把握阅读材料,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11课时    ‎ 第二单元………………………………………………12课时 ‎    第三单元………………………………………………10课时 ‎    第四单元………………………………………………9课时 ‎    第五单元………………………………………………13课时 ‎    第六单元………………………………………………9课时 ‎    第七单元………………………………………………9课时 ‎    第八单元………………………………………………9课时 ‎ ‎ 单元备课   ‎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要会写19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的。‎ ‎4.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四、课时安排 ‎1 山中访友 2课时 ‎2* 山雨 1课时 ‎3 草虫的村落 2课时 ‎4*索溪峪的野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 3课时 回顾拓展一 2课时 ‎ 课时备课 ‎ 课 题 ‎1.山中访友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 ‎3.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难点 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整体感悟 二、初读课文 ‎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揣测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2 展开想像。‎ ‎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 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1.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正音。‎ ‎2.感悟内容: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一、复习导入 二、研读与赏析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读到第3自然段,明白原来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第二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访问的是什么? ‎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1.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   ‎ 悬崖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  ‎ 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 三、体验与反思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什么启示?‎ ‎ 2.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3.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1.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 ‎ ‎ 1 山中访友 古桥——德高望重 树林——知己 热爱大自然 山泉——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一唱和小诗 ‎……‎ 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 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3.摘抄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和排比句。‎ 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是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因此我在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作者,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生成点:联想和想象的区别是什么?教学中只是做了简单解答,总觉得没解决透,因此教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并将答案做了整理如下:‎ 联想和想象的区别是什么 ‎“联想”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想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都是由事物引发的,都是作者思考活动的结果,所不同的是: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例如《菩萨蛮·大柏地》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眼前看到的实景(雨后的彩虹):“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作者(毛泽东)由此而产生的联想。另外,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也都是作者的联想。如:“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喻体“长龙”是由本体“长城”引发的联想。还有借喻,也是把联想和实在的事物写在一起的,如《沙漠里的“船”》(课文标题)。‎ 想象虽然也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但设想(假想)出来的内容比较丰富,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而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却又合情合理的。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到街上卖火柴,实在受不住饥饿和寒冷了,就坐在墙角下,点燃了一根又一根火柴,终于冻死在街头。这是具体事实。可是小女孩临死前擦火柴时想些什么呢?作 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点燃第一根火柴,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第二根,仿佛看见了正冒着香气的烤鹅……;第三根,觉得自己坐在一棵圣诞树下……;第四根,仿佛看见了奶奶……;最后点燃了一大把火柴,仿佛奶奶把她抱在怀里带走了……。这些想象都是小女孩当时的心理活动,合情合理,读者读后一定格外同情这个小女孩。不仅这样,作者(安徒生)还借助想象,提出了穷苦孩子的希望。在大年夜,这些穷苦孩子应当不受冻挨饿,应当跟人们一样欢度圣诞节,应当得到应有的光明和温暖。“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那样的理想是会实现的,但在当时的丹麦,这样的理想还只是穷孩子们的奢望。作者写出这一理想社会的想象,是要鼓舞人们去创造它,去实现它。‎ 课 题 ‎ 2.山雨 教学时数 ‎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 ‎3.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难点 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 三、再读感悟,探究解疑 ‎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你一饱眼福。‎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板书课题)‎ ‎   ‎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提出疑难之处。‎ ‎    ‎ ‎ 1.自读感悟。‎ ‎ 2.小组内讨论交流。‎ ‎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l)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 让学生寻找文中作者的感觉,或产生自己独特的奇思妙想。‎ ‎(2)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3)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 ①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 ②组内朗读比赛。‎ ‎  ③各组代表在班上展示读,并配以音乐,读后师生评议。‎ 播放雨声的录音 四、总结 五、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课文。‎ ‎2、谈谈学了课文后你的感受。‎ ‎   ‎ ‎1.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 2.写一篇赞美自然景观的习作。‎ 板书设计:‎ ‎ 2 山雨 ‎ 雨来: 四面八方 无字歌谣 ‎ 声音 灵泉般 美妙 雨中: 喜爱山雨 ‎ 色彩 多而美 雨后: 宁静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小练笔。‎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这篇文章也是学生习作的优秀例文。我在教学中,先教给学生赏读的方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我还进行适当的课外延伸。我的这节课引着学生从课文中的文本延伸到了生活中、文学里,不仅是朗读、感悟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他能力的训练,收到很好的效果。‎ 课 题 ‎3.草虫的村落 教学时数 ‎ 2‎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进而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难点 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进而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出示新词,指名朗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提出疑问,引发探究。‎ 五、精读全文,感受交流。‎ ‎ 第一课时 ‎ ‎ 交流:‎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  ‎ 为什么这些我们常见的草丛和虫子会在作者的笔下是一座奇妙而且快乐的村落呢?‎ ‎  ‎ ‎(学生读划的句子,谈自己的分析或体会。)‎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 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 要求字正腔圆,发音清晰准确。重点指导“演奏”“行色匆匆”的读音,指导“谧”和“巷”的字形。‎ ‎ ‎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这个音乐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听演奏会有怎样的感觉?‎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什么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 一、听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二、修改评讲学生的短文。‎ ‎ ‎ ‎ 同学们,正是因为作者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和独特感受地表达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意。请你回家后观察一种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一篇短文。‎ 第二课时 ‎1.学生出声朗读自改短文。‎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的短文,师生一起修改点评(注意结合课文比较两者写法的异同),并总结升华。‎ ‎3.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短文。‎ 板书设计:‎ ‎ 黑甲虫村民 ‎ 大街小巷 珍爱生命 ‎3 .草虫的村落 音乐演奏会 ‎ 蜥蜴 热爱自然 ‎ ‎ ‎ 村民们的劳动生活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抄写词语;‎ ‎3.小练笔:观察一种动物。‎ 教学反思 自己初读课文《草虫的村落》就觉得有趣,草丛是村落,甲虫是村民,还有游侠,远方亲戚,音乐家,工程师……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有意思的故事啊。我想这篇文章学生也一定会喜欢。果然,大概学生天生对小虫感兴趣,阅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充满了热情,也追随着作者的目光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草虫的生活以及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这课堂小练笔,在学生感悟文字,体悟写法的基础上进行,对学生没有一点负担,反而是轻松上阵,一蹴而就。‎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加上自己练笔,知道了动物、小虫也有家庭,也有父母,也有兄弟姐妹,也有爱人,也有可爱的一面,也有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从而增强了阅读的兴趣,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对学习文章的表达也更感兴趣。‎ 课 题 ‎4*索溪峪的“野”‎ 教学时数 ‎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家界索溪峪的“野”性美。‎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 ‎3.欣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张家界索溪峪的“野”性美。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难点 使学生了解文章用拟人的写法,不但写出了索溪峪的“野”性美,还表达了作者对纯朴自然风光的向往和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 搜集张家界的风光图片,课件。‎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简单介绍张家界。‎ 三、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在前边我们学习了查字典,请查出“野”字是什么意思?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 检查生字、词。‎ ‎(1)“意念”指什么云。‎ ‎(2)“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3)“荡涤着我的胸怀”中“荡涤”是什么意思?‎ 四、默读课文。‎ 五、指名朗读 六、听录音朗读 七、齐读第五部分课文。‎ 分析文章的层次。野(山、水、物、人)――>荡涤着我的胸怀 默读课文,分小组议论课文的分段,概括段意。‎ ‎  ‎ 指四名同学,分别朗读野山、野水、野物、野人这部分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画出课文中每一部分的中心句。‎ 小结:作者这样写,既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文章脉络清晰。    ‎ 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注意作者对山野、水野景色的描写。‎ 讨论、交流。‎ ‎1.自己读“野山”的描写。画出课文中描写索溪峪的山的样子和形状的词语。画出描写山的惊险的词、句。‎ ‎ 2.读“野水”的美景。 ‎ ‎(1)“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什么意思?‎ ‎(2)作者是怎样描写山路和索溪峪的关系的?‎ ‎(3)说说你觉得作者这样描写野水的景色有趣吗?为什么?‎ ‎ 3.学生有感情地再次读课文。‎ ‎    ‎ ‎1.“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气”这是什么意思?‎ ‎2.人们总结了一句谚语是怎么说的?‎ ‎3.课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结:通过作者的联想,又一次表现了作者对索溪峪的赞美之情。 ‎ 板书设计:‎ ‎      4* 索溪峪的野 让学生体会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景物描写得越美,越生动,感情就抒发得越真挚,越充分。‎ 意念净化->野(山、水、物、人)->返朴归真 荡涤胸怀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3.完成辅导练习册。‎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美,表达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写。首先把走进张家界索溪峪的整体感受概括为一个“野”字;接着,分别描写索溪峪山的野、水的野、动物的野、游人的野;最后,作者说由于索溪峪的天然野性荡涤胸怀,使自己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和清爽。在教学中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野”这个重点,围绕“野”设计问题,组织学生选择相应方法进行学习。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整体处理,利用网络课件的形式重新科学安排教学程序,使学生通过初读、细读、悟读文本来感知索溪峪的“野”。‎ 课 题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时数 ‎ 3‎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难点 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   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揭题导入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  ‎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  第二、三课时 ‎ ‎(习作)    ‎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   ‎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     我是一棵××树 ‎     小树与鸟的对话 ‎     雪的自述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 ‎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 ‎     大自然的声音 ‎     蟋蟀在唱歌 ‎     听雨 ‎     游×××‎ ‎     …‎ 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    ‎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我是一棵××树 ‎     小树与鸟的对话 ‎     雪的自述 ‎     大自然的声音 ‎     蟋蟀在唱歌 ‎     听雨 ‎     游×××‎ ‎     …‎ 作业设计 抄正作文。‎ 教学反思 从六年级开始,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必须落到实处。每人准备一支红笔,交给改作文的基本方法,学会修改自己和同学的作文,对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有帮助。‎ 课 题 回顾.拓展一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准备 熟读本单元课文,体会课文所采用的写作方法。‎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回顾课文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 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二、联系课文,交流体会 一、激趣导入 二、出示诗句。‎ ‎1.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2.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第二课时 ‎   (日积月累)‎ 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  ‎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 (1)学生自由吟诵。‎ ‎ (2)尝试理解。‎ ‎ 2.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  己亥杂诗(龚自珍)‎ ‎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  月夜(刘方平)‎ ‎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三、趣味语文。‎ ‎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 菊花(元稹)‎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 3.背诵积累诗句。‎ ‎   ‎ ‎ 1.自由读故事。‎ ‎ 2.同桌自己的理解。‎ ‎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作业设计 读背“日积月累”的诗句。‎ 教学反思 ‎ ‎ ‎“暖”,学生最易写错字,有必要强。‎ 单元备课   ‎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 三、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 ‎5.《詹天佑》 2课时 ‎6.《怀念母亲》 2课时 ‎7*《彩色的翅膀》 1课时 ‎8*《中华少年》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3课时 ‎“回顾·拓展” 3课时 ‎ 课时备课 ‎ 课 题 ‎5.詹天佑 教学时数 ‎ 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它们的含义。‎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4.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训练思维,发展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学习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感受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 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关于詹天佑的相关资料。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时代背景。‎ ‎2.预习课文。‎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第一课时 课文是以什么来命题的?我们还学过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什么特点?根据经验你猜想一下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  ‎ ‎1.指读课文,结合正音,检查字词情况。交流自学情况,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讲给同位听。‎ ‎2.交流课外搜集的詹天佑的相关资料。‎ ‎    ‎ ‎1.思考: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的?文章围绕这句话安排了什么内容?‎ 三、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四、突出主线,引发探究。‎ 一、复习巩固 二、分组合作,问题探究。‎ 三、汇报交流,深悟感情。‎ ‎2.讨论交流,分段,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1.通过学习,你认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2.自由交流,简要陈述。‎ ‎  ‎ 第二课时 ‎1.出示:詹天佑是一位( )‎ ‎2.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一起来深入认识这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  ‎ ‎1.教师在合作前提出明确要求。‎ ‎(1)要抓住具体事例,结合自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说明自己的问题。‎ ‎(2)组内成员应明确分工,有组织,有秩序,确保合作高效。‎ ‎(3)可按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自行设计问题。  例:‎ A在( )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B找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的表现,仔细体会。‎ C把“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用画图或实验的方法来说明。‎ ‎2.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  ‎ ‎1.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并与其他学生一起,针对该组的学习收获,给予补充,评价。在此环节中,不硬性规定内容,学生畅所欲言。如:“詹天佑是个杰出的人”,“詹天佑是个爱国的人”“詹天佑是个一丝不苟的人”……都可以。‎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 四、创意表达,拓展思维。‎ 教师激情引发: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不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中国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个响亮的耳光。‎ ‎1.请你放开思路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2.想像一下当时当地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在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3.在帝国主义的讥讽声中,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下,詹天佑战胜了险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建成了我国铁路史上第一条铁路。这样的伟人,我们应该把他留住,留在我们的心底。我们每个人用一两句话赞美他。‎ 板书设计 ‎5.詹天佑 ‎    帝国主义 阻挠嘲笑 受任 南口以北 地势险要 杰出 勘测线路 身体力行 爱国 施工 开凿隧道 两端凿进 中部凿井 设计线路 “人”字形线路 竣工 有力回击 赞叹不已 只要学生够结合文中的事例,词句,进行流畅的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就可以。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讨论场”“表现场”。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作业设计 ‎1.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2.课外阅读《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和铁路史的课外读物。‎ 教学反思 教学完《詹天佑》的第二课时,课堂学习气氛很浓,我充分利用课件辅助教学不但使学生学习的兴致始终保持不灭,还将本课的几个难点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在与学生共同探讨示意图的画法,既注意认真去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重适时的点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通过板演再现了火车在“人“‎ 字型线路行驶的情形。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了自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法,加深了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吸取以往教学的不足,我进行了重点训练指导,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过这一节课有几个环节处理得不是很好,如:引导学生感悟詹天佑勇于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精神不够。上课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部分环节时间安排过于仓促,忽视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回答问题和动手的机会太少。今后在教学中要更好地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共同进步。‎ 课 题 ‎6.怀念母亲 教学时数 ‎ 2‎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 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难点 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和阅读文章《赋得永久的悔》,《我的中国心》的歌碟。‎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谈话引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母亲都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们知道失去母亲的滋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1. 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 ‎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一、朗读课文。 ‎ 二、(接第一课时)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 ‎ ‎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  2.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 第二课时 ‎1.朗读课文。‎ ‎2.品评同学的朗读。‎ ‎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  (1)出示第一句: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  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  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  (2)出示第二句: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  有感情地朗读。‎ ‎  (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  2.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  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体会到了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深深的爱与怀念。)‎ 导学生理解寝不安席,频来入梦的意思,结合对《赋得永久的悔》的阅读,进一步体会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真挚的情感。为理解对祖国母亲的情感作好铺垫。‎ 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 ‎  学生自由谈。(只要不偏离主题。)‎ ‎  有感情地读。‎ ‎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  ‎ ‎  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  《寻梦》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有(见课文),你能想象这篇文章的中间写了些什么吗?学生想象,再说一说。‎ ‎  3.学生交流感受。‎ ‎ ‎ ‎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你知道那首歌的名字吗?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 ‎ 板书设计:‎ ‎6.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爱慕 ‎         生身母亲 = 祖国母亲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3.完成练习册作业。‎ 教学反思 因为课堂容量过大导致课堂教学中的沟通合作、再次朗读感悟等方面有些欠缺。更让我有深刻体会的是备课过程中备学生备得不够。我将在以后的时间里积累相关的经验使自己在教学方面得到提高。‎ 课 题 ‎7*彩色的翅膀 教学时数 ‎ 1‎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守岛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改造海岛的高尚品德。‎ ‎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难点 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课件。‎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自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  2.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   ‎ ‎  1.同桌分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同学的读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  2.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  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   ‎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 ‎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 四、交流表达,朗读深化。‎ 五、课外延伸。‎ ‎ ‎ ‎  3.这些感受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一些感受。‎ ‎  ‎ ‎  1.交流自己的感受。‎ ‎  2.从你们所找到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读所勾画的句子。‎ ‎  3.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段。‎ ‎ ‎ ‎1.用一两句话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岛,海岛上有一群怎样的战士。‎ ‎  2.指名学生汇报后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战士们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上生活呢?‎ 战士们守着这样一个环境恶劣的小岛,有什么意义吗?‎ 让我们再来关注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这个小岛,可能位于祖国的那些方位?‎ 第二:如果这个小岛上没有战士驻守,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3.学生发言后,播放《说句心里话》结束课文教学。‎ ‎ 板书设计 ‎7*彩色的翅膀 ‎   边防战士爱海岛、爱祖国 教学过程中,学生谈到什么地方就一起体会那个地方,体会以学生所体会到的为主,体会表达出来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体会读书,其它同学在这个同学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补充自己的体会,加深理解,再集体朗读。‎ 作业设计 ‎1.摘录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教学反思 需要改进的地方:《彩色的翅膀》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比较好理解,如何在教法上有些新的突破?教完课文后,我认真钻研了课文,发现有几处亮点可以让学生用在自己习作的时候。今后可以把本文的学习定位在:从本文看对自己习作的借鉴作用。这篇课文中的什么地方我们可以在写作文的时候借鉴?可以从文章的结构来说,可以从文章的用词谴句来说,也可以从开头结尾、题目来说……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我觉得不仅仅是要把一篇课文理解了,还要让学生从课文中学到自己作文的点滴方法技巧。不同的课文,在备课时找准它的闪光点——最值得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上课及时渗透。‎ 课 题 ‎8*中华少年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  2.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难点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你可以从诗中找出哪些有所了解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谈话引入。‎ ‎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中华少年”。‎ ‎     ‎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五、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 ‎(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     ‎ ‎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  (1)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  (2)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  (3)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  (4)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  (5)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2.生分组活动。‎ ‎    ‎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  ‎ ‎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  3.评比总结 ‎  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 ‎   板书设计 ‎8* 中华少年 自豪骄傲 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作业设计 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教学反思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中华少年》这首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诵,这是分角色朗诵的基础,每个学生自由读,大声读,把诗读正确,读流畅,初步了解文中一些词句含义,弄懂每一小节的意思,整体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这样有利于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然后我让他们四人一小组练习按照本诗甲、乙、丙、丁分角色练读,然后每一小组读一个小节接读整首诗,同时让他们小组竞赛,读完以后我进行评价,当然是以鼓励为主,并且让学生互相评价。第一遍读得不够好,我范读了最难读的一个小节,学生心领神会,进步相当大,然后我让每个小组再重新练习,又接读了一遍。为了怕学生厌烦,每一小节我让他们顶多读两次,我再让他们读的时候,不再读自己已经读过的小节,而是延后一个小节。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他们充满了激情,越读越带劲,当下课铃响了以后仍然还想读。‎ ‎ ‎ 课 题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时数 ‎ 3‎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 ‎4.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演 讲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需教师多花工夫指导。‎ 难点 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需教师多花工夫指导。‎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学习汇报会”汇报内容,分组进行准备排练。‎ ‎2.教师准备演讲稿例文。‎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激情回顾,谈话导入。‎ 二、范例引路,指导习作。‎ 第一、二课时 ‎(习作)‎ 今天我们要写一篇演讲稿,表达心中的情感。‎ ‎ ‎ ‎1.出示演讲稿范例,教师或者请优秀的学生深情朗诵。‎ ‎2.说说听了之后,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哪些地方让自己感动?‎ ‎3.演讲稿的特点 ‎(1)针对性。演讲是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2)可讲性。由于演讲稿是为了“讲”,以易说能讲为前提。‎ ‎(3)鼓动性。演讲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4.再仔细读读这篇演讲稿范例,说说演讲稿一般要注意些什么格式?‎ ‎(1)先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 ‎(2)然后写演讲的主要内容,注意结合具体材料把要表达的观点说清楚;‎ ‎(3)最后可以用简洁有力的话点明主题,或向听众发出号召。‎ ‎5.本次演讲稿的主题是什么呢?‎ ‎6.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1)说说这次综合性学习中自己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搜集到了哪些资源?‎ ‎(2)从以上内容中选取写作材料,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对照要求,进行习作。‎ 课前安排好。‎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四、朗诵赏析,交流评议。‎ 六、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一、回顾历程,提出主题。‎ 二、团队准备,合作汇报。‎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  ‎ ‎1.每小组推荐同学进行朗诵,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2.教师点评,特别是肯定习作中的独特感受。‎ ‎   ‎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 ‎               ‎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今天我们将把前期的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将我们心中对祖国的热爱集中体现出来,我们将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二”中的学习提示,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说说要使本次汇报圆满成功,最关键的是什么? ‎ ‎3.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合,也可以自由选择同伴组合 ‎(2)小组确定后,选定一位同学主持,动员组内同伴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3)重点讨论:采用什么样的汇报方式?有哪些成员来负责准备?哪些成员进行展示?相互之间如何配合协调?‎ ‎4.分小组排练。‎ ‎5.分小组汇报展示。‎ ‎(1)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进行轮流展示。‎ 如果不想写演讲稿,也可以从自己读过的描写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文章或书籍中,选择最打动自己的一篇(一本),写一篇读后感。‎ 三、小结提炼,联系实际 ‎(2)引导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3)评比“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团队奖”“最佳个人奖”等。‎ ‎ ‎ 作业设计 抄正自己的作文。‎ 教学反思 作文课之前,播放演讲视频,然后再介绍演讲稿的格式,学生印象深刻。‎ 课 题 回顾·拓展二 教学时数 ‎ 3‎ 教学目标 ‎1.善于和同学分享读书学文的感受,提高表达能力。‎ ‎2.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并进行成果展示。‎ ‎3.积累名人名言,感悟伟人的爱国情操,受到感染,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难点 交流综合性活动的情况和收获。‎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爱国格言、准备好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忆课文,交流收获。‎ 二、谈活动,交流感受。‎ 一、谈话引入。‎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1.用直线将相关的词语连起来,并说说理由:‎ ‎   季羡林  京张铁路 ‎   詹天佑  《怀念母亲》‎ ‎   雷达兵  蝴蝶 ‎   小高   授粉 ‎2.回忆说说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和同桌交流,再推荐全班交流。‎ ‎3.引导评议: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 ‎ ‎1.谈谈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同一主题活动的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3.引导学生说说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是怎样克服、解决的?由小组内指定同学进行记录。‎ ‎4.推荐交流活动情况,对于还没有克服解决的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提出方案。‎ ‎5.谈谈自己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成员的自我评定,然后引导全班进行互评,评比”最佳活动小组”、“最佳活动者”。‎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1.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的名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自己祖国的钟情。‎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人名言。‎ ‎   ‎ ‎1.自由朗读这些名人名言。‎ 二、学习这些名人名言。‎ 三、拓展延伸。‎ 一、展示准备。‎ 二、举行“祖国在我心中”展示会 ‎2.选择其中的一两句名言,说说含义。‎ ‎3.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他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表情?‎ ‎4.朗读并背诵这些名言,进行语言积累。‎ ‎1.交流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 ‎2.朗读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 ‎3.介绍所收集句子或古诗词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想法。‎ ‎4.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积累。‎ 第三课时 ‎(展示台)‎ ‎1.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课本中这些学生分别展示的是什么?‎ ‎2.分组,综合性活动主题相同或相近的学生为一组。‎ ‎3.以组为单位,确定自己组内展示的内容,展示的形式,展示的特色以及分工情况。鼓励学生超越课文中展示的形式,自行设计新的展示形式。‎ ‎4.各组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进行展示准备。(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情况,并进行协调。)‎ ‎1.各组轮流介绍,并把自己组的作品带到展示区域进行展示、介绍。‎ ‎2.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 ‎3.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 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 作业设计 抄写、背诵名人名言。‎ 教学反思 单元备课   ‎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 ‎9.穷人 2课时 ‎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1课时 ‎11.唯一的听众 2课时 ‎ 12*用心灵去倾听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三 3课时 回顾.拓展三 1课时 ‎ 课时备课 ‎ 课 题 ‎9.穷人 教学时数 ‎ 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舒适”“搁板”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四、布置作业 一、启发质疑 第一课时 教师和学生交流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    ‎ ‎ 1.边读边想:《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 2.学生讨论,汇报。‎ ‎    ‎ ‎ 1.自学生字音形义,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 2.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 (1)读准字音;‎ ‎ (2)记住字形;‎ ‎ (3)理解词义。‎ ‎ ‎ ‎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二、 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三、 体会桑娜的高尚品德 四、 体会渔夫的高尚品德 五、总结全文 ‎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的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 ‎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 3.学生汇报:‎ ‎ 4.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 1.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 2.出示自学要求:‎ ‎ (1)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 (2)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 (3)可以采用课本剧或者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 3.学生准备、交流。‎ ‎ 4.汇报展示。‎ ‎ 5.教师总结。‎ ‎ 6.练习朗读。‎ ‎ 1.桑娜是善良的,渔夫面对妻子的举动,做出了什么选择?‎ ‎ 2.学生朗读课文。‎ ‎ 3.教师投影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 4.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 5.学生汇报。‎ ‎ 6.教师小结:‎ ‎     ‎ ‎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问题:你能体会到什么?‎ 作业设计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续写《穷人》。‎ 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心中明白现在的学生对穷人的感性认识是很浅显的,对文章人物没有一个很深的感情基础是很难在情感上产生与作者那样的共鸣的,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因此课前我布置让学生去查阅有关文章的背景资料,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前事迹;让学生自己收集阅读有关托尔斯泰的世界名著等,充分的让让学生通过资料去感受,丰富学生的课前感知。‎ ‎  文章是紧紧围绕渔夫和妻子桑娜“勤劳”和“善良”这两个内容展开的,从内容上看是对主人公思想品质的高度评价,突出了人物的思想境界,揭示文章主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就是紧抓住“勤劳”、“善良”这个文章的文眼来进行,起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学时,是轻分析,重感悟,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谈体会和感受,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做到时时在进行确实的语言训练,又时时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力量。在让学生补充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时,学生自然地引用课前阅读的资料故事发散地从人物的其他品质来进行说话训练,这一环节给予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语言丰满,全方位,引起了课堂教学的小高潮。‎ 不足:本节课开始调动学生的感情不够,一开始浪费了时间,学生学得被动。‎ 分析原因:课前没有充分预习,没有充分处理好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的关系。‎ 课 题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学时数 ‎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事例。‎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导入课题 二、精读指导 三、 总结 四、作业。‎ 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 1.自学课文,思考:‎ ‎ (1)本篇课文写了几个人?主要是谁?‎ ‎ (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 (3)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再读一读。‎ ‎ 2.分组交流。‎ ‎ 3.班级交流。‎ ‎ (1)他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 (为什么先是一楞,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 (2)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 (3)“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为什么急了?)‎ ‎ (4)“对不起,我这样做可能伤害了你。”他拍着我的肩头,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马,其实,没事的,你继续看书吧。”(这句话道出了摊主“撒谎”的原因,是不想伤害我,是希望我能继续看书,多么感人的谎话。)‎ ‎ 4.指导朗读。‎ ‎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  ‎ 搜集这样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 读时要表现摊主十分诚恳的语气。‎ ‎    残疾青年        我 热心、善良      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作业设计 搜集类似的事例,讲给同学听。‎ 教学反思 由于这篇文章比较长,学生读书、概括主要内容花了些时间,时间显得很紧。‎ 课 题 ‎11.唯一的听众 教学时数 ‎ 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体会“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感受“人间真情”的美好。‎ ‎2.围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不懂的、有价值的问题组织课堂对话交流,触摸语言,感受人物,学习写法。‎ ‎3.感情朗读课文,摘抄印象深刻的语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难点 ‎ 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音乐家的故事。‎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三、学习生字词 四、梳理文章层次 五、复述课文 一、复习巩固 二、深入阅读课文 ‎ 第一课时 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可是有一天锯桌腿的声音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 ‎ ‎ ‎ 1.齐读生字 ‎ 2.说说哪些字易混易错 ‎ 3.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     ‎ ‎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2.文章层次 ‎ 3.说说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这样的?男孩的心情有是怎样的?‎ ‎ ①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 ‎ ②诵读原文。‎ 第二课时 ‎ 1.听写生字。‎ ‎ 2.用你喜欢的方式说说文章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 ‎ 1.思考:‎ ‎ (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变?‎ ‎ (2)“听众”‎ 学生可能不会大胆站起来复述课文,课前要做好打算,鼓励学生积极复述课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 ‎ 四、品读评点 五、讲生活故事 的语言随着听琴的时间推移,其内在含义是怎样变化的?‎ ‎ (3)“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何? ‎ ‎ 2.小组交流 ‎ 3.指名汇报 ‎  1.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 ‎  2.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想像一下老人想帮“我”时和看到“我”成功时的心理活动?‎ ‎ 3.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  4.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 ‎ 任选一段令你动心、与你情感、生活贴近,易诱发你创想思维的场景片段进行研读,品味作品的特色和方法,为下面构想生活故事打基础。‎ 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经历”为题,把它记述下来,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             真诚无私 ‎         老教授      我 ‎             敬佩感激 作业设计 请你以“经历”为题,写一写生活中的故事。‎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感悟真情,唱响心灵之歌。而这篇文章正是通过一位音乐老教授装聋对青年小提琴手进行鼓励、帮助从而使青年人获得成功来歌颂人间真情的。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我”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二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通过这两条线表现出老妇人对“我”的爱护和鼓励,表达出“我”对老人这与众不同的帮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一、在质疑中培养能力。读议结合,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努力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能力得到提高。在学习老教授的言行时,通过“读--画—想—问”,再次要求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他们愉快地在老教授的语言神态描写等句子上进行批注,或多或少的写上自己的感受。我想,学生的自主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些过程中必将不知不觉地得以培养和提高。‎ 二、在朗读中提炼内涵。本文的重点是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对主人公无私的关爱和主人公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根据这一重点, 在深入学习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上,我运用了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同桌读、小组读、师生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力求通过丰富多样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体会老教授对“我”的关爱、鼓励和帮助,感悟老教授那诗一般的语言,使语文课重语言感悟的同时,又注意语言的表达,让语文课上充满语文味。‎ 三、在想象中感悟人物。对于本课理解上的另一个难点,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态描写“她平静地望着我”这句话在文中重复出现了三次。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她望着“我”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而“我”从那平静的眼神里能看到些什么?这些,课文都没写。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在地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出示了寂静的树林、老教授“平静地望着我”、“我”‎ 在专心拉琴的图片,要求学生看着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身处地去感受一下当时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题,都能体会到老教授为了维持那个美丽的谎言,一再用平静的眼神鼓励作者的良苦用心。 ‎ 当然,本课的教学仍存在不少遗憾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朗读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感悟也不够。虽然能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所以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课堂环节不够紧凑。如导入环节用时过长、学生在课上通读课文时间过长、老师的话过多等等,这些环节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使得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方面受到了影响。‎ 课 题 ‎12*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时数 ‎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 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难点 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质疑: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1.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 ‎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 四、总结全文 ‎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 ‎(1)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2)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3)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4)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5.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  ‎ 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希望同学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作业设计 苏珊留言时会想些什么?写一写,说一说。(小练笔)‎ 教学反思 教这课时,我真正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他们绝对有能力自己品味课文,读懂文章蕴涵的丰富内涵。抓重点句理解课文,是一种极好的读书方法,也是一种极好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好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做了这样一次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围绕重点句品读课文,表达见解,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中的感人?” 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是了不起的,是充满智慧的。课堂上,他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见解,他们竟然感受到全文的各个角落都是让人感动的。孩子们从课文的每一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标点,感受到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以及“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他们甚至还发现了用心灵去倾听真的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然后还迫不及待地举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多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多给孩子们一些机会,让他们好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多一些耐心,孩子们一定能自己获得成功的!‎ 课 题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时数 ‎3‎ 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积极尝试,参与辩论;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 难点 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教学准备 搜集与“诚信”或“善意的谎言”有关的事例、名言警句。‎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确立辩论双方。‎ 二、了解辩论特点 三、推荐人选,全班辩论 四、分组辩论,人人参与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1.读教材中的提示,确立个人辩论观点。‎ ‎2.根据观点异同分组。‎ ‎  正方:人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反方:生活中可以说些善意的谎言。‎ ‎1.大家各有各的观点,也各有各的根据。那该怎么辩论呢?是不是像平时争吵那样呢?‎ ‎2.总结辩论方法,辩论程序,明确注意事项。‎ ‎1.全班推选出6人,举行辩论,其他人和教师一起作评委。‎ ‎2.点评辩论情况,评出优胜方。‎ ‎3.师生共同总结辩论情况。教师提示小组辩论要求。‎ ‎1.八个人为一组,三三合作,另外两人作评委,小组内展开辩论。‎ ‎2.各组评委评出优胜方,并给出理由 ‎ 通过这次辩论,你对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师生总结,明确认识 一、明确要求 二、回顾课文,体会关爱 三、联系生活,拓展思路 四、独立拟题撰文 五、组内品评习作 六、全班交流佳作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与讲评)‎ 自读“习作”部分的内容,想想本次习作的要求。‎ ‎(1)体现相互关爱的事;(2)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3)注意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4)要表达真情实感。‎ ‎1.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请静静地回忆,细细地品味。‎ ‎2.学生浏览课文。‎ ‎1.教师导语:生活中有很多乐于付出的人,有很多感人的事,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如长辈与晚辈之间的,长辈与长辈之间的,如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邻里乡亲之间的……‎ ‎2.根据习作要求,回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甚至是自己从书上读来的事。‎ 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         ‎ ‎1.小组交流,品评小组各成员的文章。‎ ‎2.推荐本组优秀文章,组长记录推荐理由。‎ ‎1.学生上台朗读佳作,朗读前先由组长读推荐词。‎ ‎2.听佳作时学生做好优、缺点的速记。‎ ‎3.师生共同点评:要求先说优点,再补充修改建议。‎ ‎4.师生共同推荐范文,投影出示。‎ 七、修改习作 ‎5.教师根据学生点评,直接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在文中作示范性批注。‎ ‎1.学生再读课文“习作”要求。‎ ‎2.学生自改习作。教师作适当的帮助与指点,特别是习作困难生。‎ ‎3.组内交流改前与改后的语句、语段,谈谈修改体会。‎ 作业设计 抄正作文。‎ 教学反思 课 题 回顾.拓展三 教学时数 ‎1 ‎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2.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交流平台 ‎ ‎ 日积月累 课外书屋 ‎1.学生读例句,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 ‎(1)“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 ‎(3)“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2.回忆本组课文,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 ‎3.交流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4.课后积累相关的句子。‎ ‎  ‎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起欣赏有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2.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理解交流句子的意思。‎ ‎4.全班交流,交流句意。‎ ‎5.学生自由吟诵。‎ ‎6.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名言警句。‎ ‎1.自由读。‎ ‎2.交流最感兴趣的地方。‎ ‎3.交流课外阅读的其他歌颂人的美好心灵的作品。‎ ‎4.拓展阅读:‎ ‎  绿山墙的安妮(片段)‎ ‎(侧面烘托出桑娜对家人的热爱)‎ ‎(表明桑娜非常善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品质)‎ ‎(表现了“我”第一次到林中拉琴时那种兴奋的心情,暗示“我”对拉好琴充满了信心)‎ 作业设计 课外收集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学反思 单元备课   ‎ 一、教学目标 ‎1.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2.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力量。‎ 二、教学重点 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3.《只有一个地球》 1课时 ‎14.《鹿和狼的故事》 1课时 ‎15.《这片土地是神奇的》 2课时 ‎16.《青山不老》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四》 4课时 ‎《回顾·拓展四》 1课时 ‎ 课时备课 ‎ 课 题 ‎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材料的巧妙组合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使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对等地球。‎ 难点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社会调查:人口增长过快给我们生活的市、县带来哪些社会问题。‎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 ‎ 二、初读读文、整体感知 三、整体分析,点拨升华 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她孕育了亿万个生灵,并且无私的奉献着。你知道她是谁吗?对,她就是地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来了解我们这位母亲。‎ ‎1.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指名读课文。)‎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看看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 ‎ ‎4.课文读完了,老师给大家提个问题: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发表了怎样的感慨?‎ ‎1.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地球的可爱?‎ ‎2.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分析理解。‎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学生评价。‎ ‎4.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的外表美吗?从文章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 ‎5.让学生体会出地球的慷慨。理解能把有限的资源无私的奉献给人们这就是最大的慷慨。‎ ‎6.在我们的眼里,地球是那样的坚固。地球的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四、全文小结 ‎(1)地球的渺小。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地球的渺小?‎ ‎(2)资源有限。谁来说说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有限性?‎ ‎7.谁来说说可再生资源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我们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她却依然在遭受着破坏。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资料。请你根据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讲解我们的地球遭受了怎样的灾难?‎ 地球这个孕育着亿万生灵的神奇母亲,我们只有保护她。那是因为——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 ‎ 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的地球妈妈,正在遭受着无情破坏我们的家园——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 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看到我们的地球母亲所遭受的灾难,我们能为保护地球做点什么呢?‎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了解了地球母亲的苦难。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为保护地球母亲做贡献,让我们的家园的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清清的河水鱼虾欢畅,处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 板书设计:  ‎ ‎13.只有一个地球 ‎ 美丽 易碎——保护 作业设计 倾听家园的呼唤语文实践活动,展示介绍空气、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被污染和破坏的情况,可以是资料图片,也可以是文字介绍。‎ 教学反思 通篇来看,整篇教案目标设定之后,没有把目标分解开来,目标层次也不够清晰,导致整体框架设计也考虑得不够周全,层次可以再清楚些,从而通过阅读文本《只有一个地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课 题 ‎14.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故事导入 ‎ 二、阅读提示,初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效果。‎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五、总结扩展 板书:狼的故事 谈话:同学们,你们都爱听故事吧,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狼的故事吗?在这些故事中你觉得狼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它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鹿和狼的故事》,在这篇课文中你们将会对狼有不同的认识,并懂得新的道理。‎ ‎1.请学生阅读提示,说说这篇课文要学习什么?‎ ‎2.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  ‎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2.分组交流讨论。‎ ‎  3.汇报。‎ ‎  4.什么原因使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假如你就是当时的狼或鹿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 ‎5.这篇课文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1.投影出示《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2.你还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  3.让学生给美国已故总统罗斯福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儿,应该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 ‎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  ‎ 板书设计:‎ ‎14.鹿和狼的故事 ‎  杀狼->鹿繁殖->吃光植物->鹿群病死或饿死 ‎  不杀狼->狼吃病鹿->维护鹿群稳定->鹿健康繁殖 ‎ 作业设计 ‎1.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以“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  2.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朋友听。‎ 教学反思 课上我还是有些急燥,教师的语言太多.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言的机会。‎ 课 题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回荡、滋润、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课前收集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交流信息,了解背景 三、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四、自告奋勇,分段试读。‎ 五、默读思考,理清文脉 一、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二、走进文本,研读课文 ‎ 第一课时 在黑板上出一道词语填空题:请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使得词语间能搭配起来:这片土地是()的。(坚硬、黑色、充满希望、纯净等)‎ 那么,我们的课题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板书)‎ ‎“神圣”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美国印第安人和首领西雅图的知识,教师作简要介绍,为感知全文作铺垫。‎ 师:请同学们各自放声把课文读一遍,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     ‎ ‎1.教师随机指导易读错的字词的读音。‎ ‎2.同桌对读,互相指正纠错,互相指导。‎ ‎     ‎ 默读课文,想一想西雅图的信中都讲了哪些内容?(土地是圣洁的──大地和人的关系──善待河水──保护空气──照顾动物──热爱大地)‎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地方读明白了,什么地方还没读明白,做好标记。‎ 第二课时 ‎1.默读全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       ‎ 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 ‎1.提出问题:“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课文的哪些段落讲到了“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2、3自然段)‎ ‎2.学生读2、3自然段。‎ ‎3.共同交流难理解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学有余力的可以背诵下来。‎ 三、回应课题,再读全文 ‎5.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善待河水?(4、5自然段)(1)解决不懂的问题。‎ ‎(2)有感情的朗读第4、5自然段。‎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保护空气?(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照顾动物?(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课文哪几个段落强调了要热爱大地?(教学过程同“善待河水”)‎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一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的含义。‎ ‎2.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背诵。 ‎ 作业设计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它们是得到了保护还是遭到了破坏?就这个问题,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文章的语言文字,体会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不足:朗读时间少了,有的同学没有从字里行间中体会一个老者的谆谆教诲。‎ 课 题 ‎16 .青山不老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难点 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导入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 三、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四、写一写 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3.思考下列问题:‎ ‎(1)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样子?‎ ‎(3)老人为什么绿化这片山地,如果不绿化行不行?‎ ‎(4)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后果会怎样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全班汇报,检查学习情况 ‎1.老人既然这么辛苦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儿家享福?‎ ‎2.为什么老人说“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        ‎ 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作业设计 ‎1.会写本课的4个生字。‎ ‎2.写一写你对青山的感受。‎ 教学反思 略读课文教学,我收获不少。我明白了:‎ ‎1.粗知不是浅知:‎ 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粗知不是浅知,粗知不是少知。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句、学词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2.自主阅读也不是自学:‎ 略读课文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略读课上,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老师说得更少、更精到。但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地阅读。‎ 课 题 口语交际·习作四 教学时数 ‎4‎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知道应该投身环保,关爱家园。‎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难点 教学准备 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揭题导入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一、谈话导入,引起思考 第一课时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  组内交流讨论(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 第二、三课时 指导习作 ‎ ‎ 写建议书 课前准备:通过书本、杂志及走访了解现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并作好相关资料的搜集。‎ ‎ 1.回顾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二、明确要求,交流建议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2.谈话:是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它多么需要我们的保护呀!可生活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回忆一下,你听到过、看到过或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 ‎3.小结并交代任务:‎ ‎ ‎ ‎1.学生自己读题,明确要求。‎ ‎2.建议书有内容是什么?(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3.书中告诉我们写建议书有哪些步骤?‎ ‎(1)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 ‎(2)再说明产生的原因。‎ ‎(3)最后提出解决的问题的建议。‎ ‎4.针对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现象,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好的办法?提出来大家交流。‎ ‎5.咱们来看一下几篇例文:学生快速读文章。‎ 大家看了这几篇文章,觉得对写建议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引导学生着重从格式上谈)‎ ‎ 建议书格式:标题;称呼;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       ‎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 ‎ 第四课时 修改评议 作业设计 抄正作文。‎ 教学反思 课 题 回顾·拓展四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积累有关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难点 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准备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交流平台 二、日积月累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 ‎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给我们启发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面的名言警句?‎ ‎2.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和标语。‎ ‎3.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1)学生自由吟诵。‎ 三、趣味语文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体会或感受,明白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引入:你知道“竭泽而渔”这个成语故事吗?‎ ‎1.默读成语故事,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讲述的内容,思考:故事中哪些话解释了“竭泽而渔”这个成语?‎ ‎2.再读故事,讨论:“竭泽而渔”的策略对于当时的晋国有什么好处?从故事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这种策略存在的问题?‎ ‎3.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作业设计 背诵积累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句。‎ 教学反思 单元备课   ‎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的作用,理解选择典型的材料突出人物品质的意义;了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自然成段的目的。‎ ‎  2.阅读教学中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写作上要学会通过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的形象,学会抓住典型的材料,来以小见大,以平凡见深刻,以旧事反映时代的意义以及揭示人物品质。‎ ‎  3.唤起学生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积极向上的做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典型的言行、心理、动作、环境等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理解选择典型的材料突出人物品质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典型的言行、心理、动作、环境等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理解选择典型的材料突出人物品质的意义。‎ 四、课时安排 ‎17.《少年闰土》 2课时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3课时 ‎19.《一面》 1课时 ‎20.《有的人》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五 3课时 回顾.拓展五 2课时 ‎ 课时备课 ‎ 课 题 ‎17.少年闰土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初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 三、讨论交流 一、读一读 二、说一说 三、摘录 四、延伸 第一学时 ‎1.把课文读通读顺,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初步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   2.在朗读中理解词语。‎ 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根据所提示的问题快速思考,做到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 ‎1.闰土为什么要到“我”家来?闰土长得什么样?‎ ‎2.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 ‎3.闰土的性格有什么特点?“我”在哪些方面不如闰土?‎ 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     第二学时 ‎1.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读后将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评析词句)或谈谈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场景是什么,并说出理由。X| k |B| 1 . c|O |m 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描述,“我”和闰土是怎样话别的,再说一说。‎ 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再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课后,可阅读鲁迅作品《故乡》。‎ 板书 ‎ 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勤劳朴实 ‎ ‎          颈套银项圈 约莫十一二           雪天捕鸟 捡取贝壳    机智勇敢   17. 少年闰土              聪明能干           看瓜刺鸟 潮汛观鱼    知识丰富           舍不得  送礼物     真诚友善 作业设计 阅读鲁迅作品《故乡》。‎ 教学反思 本课是经典老课文,为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自己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设计力图体现教材特点和语言目标的“积累运用”的指向,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美好设想,在面对农村六年级的学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1.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跳跃性太高,对于学生来说显得有点唐突。‎ ‎2.整堂课的容量安排显得有点大,因为容量过大,导致教学有点蜻蜓点水。‎ ‎3.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不够到位,导致以后的教学出现不必要的分歧。‎ 课 题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时数 ‎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 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课件。‎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三、初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一、复习旧课。‎ 第一课时  ‎ 学生通过阅读“导读”,了解本单元的重点课和主要训练点。‎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你是怎么知道的?  ‎ ‎3.在预习中发现了哪些不懂得地方?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了记号。‎ ‎1.分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读完一段就说说这段主要讲什么。   ‎ ‎2.同座轮流分段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 ‎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 ‎1.指名读,思考:“我”为什么惊异?   2.讨论:‎ ‎“惊异”是什么意思?我对什么事感到惊异?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 “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 自学第二至第五段。要求是:读读课文,想想“思考、练习”1中的三个小题。       第二课时 ‎ ‎1.查生字读音。‎ ‎  2.指名朗读第一段。这一段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 ‎  ‎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三、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四、五段。‎ 四、讨论第三段。‎ 五、讨论第四段。‎ ‎1.各自朗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  3.讨论:‎ ‎  (1)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从这件事情,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1.总结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  第一步,想想着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步,联系具体内容理解比较难懂的重点句子;‎ ‎  第三步,透过这件事,体会鲁迅先生怎么样;第四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  2.学生按此方法自学。‎ ‎  ‎ ‎1.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2.鲁迅是怎么谈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3.鲁迅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4.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体会到什么? ‎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各自练习,再指名分角色朗读。‎ ‎1.这段讲的是什么事?鲁迅是怎样帮助他的?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 你觉得鲁迅帮助受伤车夫的态度怎样?‎ ‎2.读课文,体会鲁迅帮助车夫后的心情怎样?‎ ‎3.做了好事,鲁迅的脸上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什么?‎ ‎4.有感情地齐读第四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              ‎ ‎ 六、朗读第五段,想想五段内容之间的联系。‎ 一、讨论第五段。‎ 二、练习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三、抄写本课生字词。‎ ‎  第三课时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与女佣阿三的话有什么联系?‎ ‎4.最后这句话与整篇文章又有什么关系?‎ ‎1.学生试加小标题。‎ ‎2.讨论交流:可用:深切的怀念谈《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女佣阿三的回忆    ‎ ‎1.复习生字词,准备听写生字词。   板书:‎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谈《水浒传》  关心、教育孩子        讲“碰壁”   顽强斗争  深切怀念 救助车夫    忧国忧民        女佣阿三的回忆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读背背鲁迅名言,还可以搜集一些有关鲁迅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堂教学的过程是有常规可循的,但方式方法不必固守一律,可以多种多样,要因不同教材、不同教学要求、不同教学对象而有所变化。《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共分五部分,我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逐段讲解,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先讲第一部分和最后一个部分。抓住作者惊异的问题“伯父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呢?”和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这两个问题来设计教学思路。这样抓住文章的“因”与“果”,再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气氛活跃,效果显著。在本节课里,我对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字斟句酌,从不放过。如对第三段开头两句话的归纳——时间、风势、天色、行人以及寒冷的程度;对“淌”“流”“滴”等词语的辨析比较;对“扶、蹲、跪、来、洗、敷、扎”等动词的推敲,无不精雕细镂。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从而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另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心境,体会作品的意境,深刻地理解课文。‎ ‎    但由于学生生活在这个年代——生活条件优越,物质条件丰富。对当时的社会的黑暗,处于社会低层的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还是很难理解到位的。‎ 课题 ‎19* 一面 教学时数 ‎ 1‎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难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谈话引入 二、自读自悟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四、拓展写作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阿累眼中的鲁迅。‎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 ‎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  3.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瘦)‎ ‎4.勾画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品读写鲁迅外貌的句子,交流。‎ ‎1.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板书:‎ ‎19.一面 环境:秋深、风大、天冷 ‎ 人物:鲁迅——瘦——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 ‎   事件:赠书给“我” ——热爱劳动人民,关心 作业设计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教学反思 学生汇报得极不理想。其实,此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人物语言、动作体会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心,但学生读了两遍也未体会明白,我感到很纳闷。就想:是不是我让学生兜圈子了?拐大弯了?假如在学生初读课文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后,直接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鲁迅关心青年的句段,是不是就不会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课下我把课堂上出现的情况说给备课组长听,他也说可能就是教学中出现兜圈子了,所以学生才不知从何作答。‎ 课 题 ‎20* 有的人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人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带人新课时的学习。‎ ‎1.听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的体裁是怎样的?‎ ‎1.学生齐读诗歌。‎ ‎(1)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如果将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点出,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变化?‎ 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2.引导学生细读诗歌,对诗歌当中其他语言运用精妙的地方加以品味。‎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的具体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能够读出各节的真实感情。‎ 板书:‎ ‎20. 有 的 人 ‎  ——纪念鲁迅有感 ‎ 活 俯 流芳千古 ‎ 死 骑 遗臭万年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教学反思 较好的做法:‎ ‎   1.了解鲁迅,温故而知新,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最近,我班掀起了“鲁迅热”。同学们响应我的号召,纷纷收集了鲁迅的相关资料和故事。我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鲁迅的作品和有关鲁迅的文章,做到了温故知新。‎ ‎  2.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这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课堂上,我运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并设计了朗读层次,从初读诗歌,读准字音;再读诗歌,同桌互读,读得流畅;听读诗歌,评价;到精读、轮读相应诗节,理解诗意;再到小组共读,共品;最后出示毛泽东主席对鲁迅的评价,升华感情后齐读。突出了层层深入。教师,应立足语文教学,参与教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青少年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健康的成长。‎ ‎  3.善于启发思考,学生学有所思。在两次读后,请学生说自己对诗歌的发现,能启发学生说出对比的运用、诗歌小节之间的关系、作者的感情等。‎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时数 ‎3‎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讲述留在心里的印象最深的人,表现人物的独特一面。‎ ‎3.根据交流的情况,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讲述留在心里的印象最深的人,表现人物的独特一面。‎ 难点 讲述留在心里的印象最深的人,表现人物的独特一面。‎ 教学准备 能够引起回忆的物品。‎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聊天回忆,引入话题 二、回顾课文,明确要求 第一课 这一组课文,我们学习了鲁迅记忆中的闰土,作家周晔笔下的伯父──鲁迅先生,还了解了作家唐韬笔下的鲁迅。在你的生活中,肯定和不少人都打过交道,其中给你印象深刻的人一定不少,能举例谈一谈吗?‎ ‎1.回顾复习《少年闰土》:作者第一次看见闰土的时候,闰土给他留下了怎样的映像?闰土的形象在“我”的心中是怎样变化、加深的?‎ ‎2.确立交流对象与线索:‎ ‎(1)初次见面时的印象是怎样的?可以说一说他的外貌特征、性格等。‎ ‎(2)相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双方是怎样处理的。‎ ‎  (3)通过这件事情,你对他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3.分组讨论,组内交流 ‎(1)小组交流,畅所欲言。‎ ‎(2)相互评议,改进完善。‎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 (习作)‎ ‎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致很浓,都介绍了自己记忆中印象深刻的一个人。谈到了自己的小伙伴的特点。大家都有了强烈的写的欲望,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的小伙伴。‎ ‎1.复习指导,范文引路 复习《少年闰土》的写作方法,明确怎样写出人物的特点来:抓住人物的的语言、行动、神态来表现人物,不仅可以把人物写活,而且能够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2.开启思路,确定对象。‎ 我的写作对象是谁?他有怎样的特点?围绕这一个特点,可以用怎样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几件事情可以怎样安排顺序?‎ ‎3.题目举例,拓展思维:‎ ‎《爱国的肥猫》写一个外号叫肥猫的同学的爱国事例。‎ ‎《馋猫记事》写一个特别嘴馋的朋友。‎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 ‎ ‎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重点注意是否写出了特点。‎ ‎3.教师点评。‎ ‎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誊写本上。‎ 作业设计 抄正作文。‎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一定要提醒学生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要区别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课 题 回顾·拓展五 教学时数 ‎ 2‎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印象中的鲁迅,交流理解句子深刻的含义的方法。‎ ‎2.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感悟大文豪的精神写照。‎ ‎3.感受语文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感悟大文豪的精神写照。‎ 难点 交流理解句子深刻的含义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整理、搜集鲁迅的名言警句。‎ ‎2.趣味对联故事。‎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交流平台 第一课时 提取资料,交流印象 日积月累 趣味语文 ‎1.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有了一些了解。让我们来谈一谈自己心中的鲁迅。‎ ‎2.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中的事例谈一谈。  ‎ ‎3.你在阅读鲁迅作品之后,有怎样的体会和感受?‎ 联系课文,总结方法 ‎1.在文章中多数句子一看就懂,但有的句子含着深层的意思,需要认真体会。‎ ‎2.列举含义深刻的句子,小组交流怎样体会句子的含义。‎ ‎3.全班回顾学习方法,共同交流。‎ ‎4.师生共同小结:“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基本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还可以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5.师:希望同学们把习得的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第二课时  ‎ ‎1.自读句子,发现特征: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 2.全班齐读,读通顺、流利。‎ ‎3.自读句子,体会其中的含义,并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自己对名言警句的理解。教师给予帮助。‎ ‎5.自由朗读,力争背诵。‎ ‎6.检查背诵,全班齐背。‎ ‎7.你还搜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名言警句呢?全班交流?‎ ‎8.你从这些名言警句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1.学生自由熟读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2.你从这个故事中,砍刀了一个怎样的少年鲁迅?‎ ‎3.这个故事的趣味性体现在哪里?‎ ‎4.你还知道哪些内容类似的趣味语文故事呢?请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 ‎ 作业设计 背诵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教学反思 对于鲁迅先生的名言,可以稍作分类,如有关读书的,有关珍惜时间的等让学生进行积累。‎ 单元备课   ‎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二、教学重点 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 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四、课时安排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 2课时 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搜集诗歌。 2—3课时,含课外时间 诗歌分类、整理和补充,阅读《诗中的“秋”》 2课时 举办诗歌朗诵会。 2课时 合作编本小诗集;诗歌知识竞赛;动手写诗。 2—3课时 ‎ 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1课时 ‎ 课时备课 ‎ 课 题 ‎《诗经·采薇》《春夜喜雨》‎ 教学时数 ‎ 1‎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激情导入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 ‎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 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七、总结学习方法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2.自学。‎ ‎ ‎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      ‎ ‎    ‎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作业设计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放手让学生学,学生兴趣高,老师也轻松。‎ 课 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 感。 ‎ ‎3.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激情导入 二、初读诗歌 三、读中悟意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五、拓展延伸 ‎1.自由地读诗歌,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学生朗读,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 。‎ ‎1.学生合作学习,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 ‎2.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①让学生了解诗、词、曲。②解释个别词语。‎ ‎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 作业设计 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教学反思 课 题 ‎《太阳的话》《白桦》‎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六、拓展延伸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太阳的话》中,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 ‎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①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1.背诵这两首诗。‎ ‎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板书)诗歌的特点:‎ ‎ 高度集中、反映生活; ‎ ‎ 抒情言志、饱含感情;‎ ‎ 想象丰富;‎ ‎ 语言美。‎ 作业设计 ‎1.背诵这两首诗。‎ ‎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教学反思 学生对本课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能不容易理解,再加上特殊的时代背景,孩子们的体验更少,所以课前布置孩子去看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资料,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再次了解诗人艾青的爱国情怀以及写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为学习诗歌作好铺垫,在开课我们就以我们积累过的有关月亮的古诗入手,再结合到太阳的古诗,将诗歌的范围扩大到本课的这首现代诗歌。‎ 课 题 诗海拾贝活动一 搜集诗歌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难点 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教学准备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再次共同阅读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②近体诗。 ‎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一、 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二、 二、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第二课时 ‎1.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活动二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教学时数 ‎ 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难点 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准备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第一课时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 ‎(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一、学习欣赏诗歌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第二课时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 ‎(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 诗歌 作者 推荐理由 ‎ ‎ ‎ ‎ ‎ ‎ 推荐人:‎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等。‎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与诗同行活动一 举办诗歌朗诵会 教学时数 ‎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教学准备 ‎ 学生自己准备好朗诵诗歌。‎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 ‎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 ‎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 ‎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 主 题 ‎“秋诗冬韵”诗歌朗诵会 二、制定一张班级朗诵会安排表,如 时 间 ‎11.21‎ 地点 班 级 形 式 四人小组参赛 主 持 人 陈凯琴 教室布置 ‎1小组 串词准备 ‎2小组 道具准备 ‎3小组 评委安排 ‎4小组 场地清洁 ‎5小组 活动报道 ‎6小组。照相,写报道。‎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活动二 自己动手写诗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2.尝试写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复习导入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1.巧用比喻:‎ 云 云象一个忙碌的画家 ‎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     云象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     常常忘了回家 ‎     妈妈 ‎     妈妈是一个闹钟 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     每天早上叫我起床 ‎2.妙用拟人:‎ ‎     风 ‎     风儿微笑 ‎     在树上荡秋千 ‎     在草原上赛跑 ‎     在院子里拿树叶玩飞镖游戏 ‎     风 ‎     风最讨厌了 ‎     每次都偷偷掀起我的裙子 ‎     然后在旁边大叫 ‎     羞!羞!羞!‎ ‎     真是气死我了 ‎3.运用夸张:‎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不动了 ‎4.运用假设:‎ ‎     如果我变成风 ‎     如果我变成风 ‎     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     替妈妈 ‎     把脸上的汗珠 ‎    一颗一颗吹干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作业设计 ‎ 修改自己写的诗歌。‎ 教学反思 这次综合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增长了学生诗歌方面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能力,成效是多样的。本次综合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把综合性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再按照制定的计划自行开展活动。教师注意及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正确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适当指导的关系。目前许多学生知识面日益丰富,他们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世界等,在一个相对宽泛的空间发展着自己的个性,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可以把朗读、默读、快速阅读、思考、讨论引进课堂,在不断的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不断的朗读中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通过学生认真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  我觉得这次综合性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同学们都能参与进来。每个人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多项活动,都有自己的收获。正如朱泽智同学在总结中写的那样:我有很多收获,我很高兴参加这次活动,我希望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写的诗,虽然稚嫩,粗糙,但都发挥了大胆的想象,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想只要学生勇于创作,乐于抒发即可。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水平,一定会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  反思这次活动,我发现,尽管现在语文教材文学性更强了,但还是满足不了学生文学方面的需求,部分学生搜集的材料有限,应该适当安排阅读欣赏课,把学生带进阅览室,让他们在阅览室里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学修养。‎ ‎  其次,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师也该加强自己的能力。有些学生的诗歌,我看了,虽然能发现一些问题,却不知如何去修改。我想,作为教师,是否也应该向学生一样,认真参与到活动中去,和学生们一起去学习,去提高自己的能力?‎ 真希望在我们的生活中加入一些诗来点缀啊!它会教我们如何去面对万物,如何去品味自然,如何去在对待人生。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走过风雨,让我们与诗为旅,与诗同行。 ‎ 课 题 活动三 合作编诗集诗歌知识竞赛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积累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编诗集的方法指导。‎ 难点 编诗集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诗歌知识竞赛题。‎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合作编本小诗集 一、赛前准备 二、知识竞赛 三、小结 第一课时 ‎1.咱们收集了许多诗作,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 ‎2.小组合作编辑 ‎(1)准备好选入诗集的诗,可以编入搜集到的诗或故事,也可以编入自己写的诗或同学写的诗。‎ ‎(2)可以请父母、老师或同学写序。‎ ‎(3)注意封面设计的精美,诗集名字的引人注目,编排好目录。‎ ‎3.成果展示 ‎(1)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 ‎(2)评一评,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 ‎(3)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可请家长参观和评议。‎ 第二课时诗歌知识竞赛 ‎1.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 ‎2.题目: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等。‎ ‎3.方式:学生出一半的题,教师出一半的题。‎ ‎1.必答题.每组5道题,每题10分。‎ ‎2.抢答题。共20道题,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 ‎3.风险题。每组2题,分成10分、20分、30分三个分值档,答错扣相应分值。‎ ‎4.评出优胜组。‎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教学时数 教学目标 学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总结的写法指导。‎ 难点 总结的写法。‎ 教学准备 带上自己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以及活动前拟订的活动计划。‎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1.同学们,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开展得比较成功,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出了语文课堂,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延伸到了其他课堂和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在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大家都有了一些收获,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点滴的收获总结一下,让我们今后的活动开展得更好。‎ ‎2.还记得活动开始时我们自己拟订的计划吗?请大家将自己的活动计划浏览一遍,回忆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想想本次开展了哪些活动,哪些活动自己收获比较大,然后用5分钟的时间写一写。‎ ‎3.就象大家写的一样,这次活动我们有了不少的收获,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还记录了点滴体会,赶紧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活动中的收获,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教师相机板书:诗歌的特点诗歌的分类朗诵的技巧学习写诗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5.接着刚才所写的活动过程,详细地写写自己活动中的收获。‎ ‎6.小组里交流总结,评选出优秀总结。‎ 学生第一次写活动总结,可适当放宽要求,重在引导学生回顾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收获。‎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备课   ‎ 一、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养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课时安排 ‎21.老人与海鸥 2课时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1课时 ‎23.最后一头战象 2课时 24* 金色的脚印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七 3课时 回顾·拓展七 2课时 ‎ 课时备课 ‎ 课题 ‎21.老人与海鸥 教学时数 ‎ 2‎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难点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挂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 ‎  1.你喜欢海鸥吗?您见过海鸥吗?谁能说说自己喜欢的海鸥是什么样的?‎ ‎  2.请大家展示您搜集到海鸥的图片,用一句话赞美一下海鸥。‎ ‎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老人和海鸥”的故事。‎ 二、引导质疑,指导自学 三、检查效果,整体感知 四、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五、布置作业 ‎1.说说你读了这个课题,会有什么问题?(学生预设问题可能有:老人是谁?老人与海鸥感情怎样好?海鸥是怎么样的?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故事?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你认为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  ‎ ‎1.刚才大家认真阅读了课文,并进行了讨论,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  2.学生分节读书,教师正字正音。指导理解相关字词。‎ ‎  3.讨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情谊的?‎ ‎4.你认为哪些段落写的好,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一下文章中的感情。‎ ‎5.把您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把你认为是重点的句子或段落划出来,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  ‎ ‎1.细细地读一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然后说一说老人有哪些特点?‎ ‎  2.抓住描写老人外貌特点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能够很容易从人群中找出那位老人。‎ ‎  3.老人从城郊来到翠湖是为了什么?‎ ‎  4.你觉得这一位老人有什么特点?‎ ‎  5.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老人是如何喂海鸥的?从中看到了老人和海鸥之间有什么关系或感情。‎ ‎  6.细细地品味一下“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句话,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说一说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 ‎    ‎ 第二课时 ‎ ‎  1.复习生字词语。利用字词卡片,开火车读、组词、用词说话等。‎ 一、复习而导入,温故而知新 二、研读谈鸟段,感悟人鸟情 ‎  2.分段指读课文内容。回顾课文大意。‎ ‎  3.说说课文的写作顺序和重点。‎ ‎      ‎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  ①老人为什么要给海鸥起名字?‎ ‎  ②海鸥为什么能听懂老人的呼唤?‎ ‎  ③独脚海鸥为什么能在老人手上吃食?‎ ‎  ④一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为什么立刻动起来?‎ ‎  ⑤老人为什么说海鸥最讲情谊?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体会到了什么?‎ ‎  ⑥老人为什么说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你是如何理解“白鸥飞处带诗来”这句话的?‎ ‎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理解上述6个问题。可以研讨一两个问题,也可以研讨全部问题。‎ ‎  3.集体交流,感悟老人和海鸥的情谊。(①老人给海鸥起名字,说明老人对海鸥有十分亲切的情谊,把海鸥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②海鸥能听懂老人的话,是因为老人来此呼唤的多了,给海鸥喂食的次数多了,海鸥已经把老人当作亲人来看待。所以,老人一呼唤,海鸥就会飞过来。③独脚海鸥已经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它知道老人是给它喂食的,不会伤害它。④一谈起海鸥老人就兴奋,就高兴,就来神,所以他的眼睛立刻会动起来。这说明老人对海鸥已经产生了浓浓的情谊。⑤海鸥向老人告别,连续五次落在老人的帽子上。从海鸥告别的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来。海鸥对老人的依依不舍的心情。⑥海鸥善解人意,可以预报天气,又是航标。因为海鸥爱在礁石附近飞鸣觅食,因此,航船可以安全地绕过海上暗礁。海鸥啄食后,飘举而飞,上下翔舞,洁白美丽的身影,充满诗意。所以说是“白鸥飞处带诗来”。)‎ ‎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亲情来。‎ ‎  ‎ 三、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 四、拓展延伸练,体验升华情 五、总结话和谐,激发和谐情 ‎1.过渡:海鸥善解人意,是人类的好朋友。海鸥把老人当朋友,老人把海鸥当亲人,海鸥已经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 2.意想不到的事是什么事?海鸥看到老人的照片,有什么表现?仔细读一读课文,读出海鸥的感情来。‎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飞、叫、站”研读课文,感悟海鸥情。‎ ‎①海鸥看到照片,为什么翻飞盘旋,连鸣带叫,姿势跟平时不一样?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只海鸥,你会怎么想?‎ ‎②海鸥为什么会在老人遗像前肃立不动,站成两排?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直海鸥,你想对老人说一句什么话?‎ ‎  4.当我们不得不收起老人的遗像时,海鸥有什么表现?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如果你变成了一直海鸥,此时你会怎么讲?‎ ‎  5.指导学生反复地、深情地地朗读这段话。‎ ‎1.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一群海鸥中的“独脚”、或是“灰头”、“老沙”、“红嘴”、“公主”……,你会怎样向老人说?‎ ‎2.如果那位老人此时会说话,他会说什么?‎ ‎  ‎ ‎1.我们回头想一想,课文的作者是如何围绕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谊写具体的,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的好,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  2.同学们,我们国家当前和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和谐社会。读了这一篇课文,想一想,你在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能做一些什么贡献呢?(交流讨论)‎ ‎  3.你的周围有小动物吗?你愿意与小动物交朋友吗?说一说你打算怎样与小动物交朋友。‎ 板书设计:‎ ‎   21 老人与海鸥 ‎     老人喂海鸥情深深 ‎   老人谈海鸥情浓浓 ‎   海鸥送老人情切切 作业设计 ‎1.抄写课文的新字词。‎ ‎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第一,充分的让学生读。语文教学要“读占熬头”,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要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第二,合作中互助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尝试析疑、评价、研讨、感悟,够接受知识的更新、学习方法的辅导,同时尝试做简单的学习汇报,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能力训练的过程。‎ 第三,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在课文学完后进行创编献给海鸥老人的碑文。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发展情况设计的课文练习。特别拓展延伸阅读,贯穿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超文本阅读,这也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分层教学的需要而精心设计的。‎ 失败之处:‎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首先是对学情把握不足。新班学生对教师教学风格不熟悉,胆怯害羞不敢发言;不能领会教师的教学要求,所以课堂气氛沉闷。‎ 其次,教学时间把握不准,前松后紧,导致拓展延伸不到位。‎ 最后,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有些急于求成,有以教师思考代替学生思考的现象,过于强求教学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应该以学定教!‎ 课题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认识3 个生字,会写3 个生字。‎ ‎ 2.让学生了解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自主识字识词。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 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猜谜揭题,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三、精读课文,感悟课文。‎ 四、讨论交流 ‎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    ‎ ‎ 1.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 学习课文要从字词入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谁有信心来读一下。   ‎ ‎3.通过读课文,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你认为松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谁来说一下?‎ ‎  ‎ ‎1.同学们学的非常棒,通过读课文你能说一说松鼠的习性有哪些吗?‎ ‎2.通过读课文,归纳一下松鼠是如何过冬的。3、跑进家来的松鼠是如何与“我们”相处的。‎ ‎3.通过松鼠在“我们”家生活的过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松鼠都有哪些了解?‎ ‎2.你还知道松鼠的哪些生活习惯吗?‎ 五、拓展延伸 ‎3.你喜欢松鼠这种小动物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  ‎ ‎1.把这种美丽可爱的小松鼠介绍给你的朋友。‎ ‎2.把发生在你身边的动物和人和平相处的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 贮存粮食 晾晒蘑菇 ‎ 垫窝 作业设计 ‎1.抄写课文的新字词。‎ ‎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反思 今天执教《跑进家来的松鼠》一课,感受很深,总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处理得不错:‎ ‎1.本课教学目标制定恰当,教学过程精练,符合略读课的教学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人教版实验教材参考用书中曾指出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内容上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不需字斟句酌;方法上则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把课文读懂。在教学过程中,我很好地扮演了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几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然后展示学习的成果,整个过程教师没有过多插手,放手让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学生在这样的阅读实践中,既锻炼了独立阅读能力,又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 ‎2.教学构思巧妙。教学以学生根据课文题目“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切入本课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出几个重点、具有思考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然后汇报,这种理念很好地体现了学生才是课堂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关注了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在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能力,又发展了思想。‎ ‎3.注重写法指导。语文是听说读写的一个结合,课标也提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明白作者是通过松鼠在“我”家的几件趣事反映松鼠的可爱,表达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课后有意布置了一个小练笔:用一件具体的事写出自己与动物的感情,目的明确,就是要学生练习运用在课堂学习中习得的写作方法进行,达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 ‎4.注意充分利用课前导语。‎ 课题 ‎23 最后一头战象 ‎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28 个生字, 会写11 个生字。 ‎ ‎2.能力目标: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3.情感目标: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 写具体的。‎ 难点 体会人与动物的美好情谊。‎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 三、抓住重点句,‎ ‎    第一课时 动物园中的大象我们都见过. 可是你们知道大象也曾在战场上冲杀吗?《最后一头战象》就向我们讲了战象的最后一天.‎ ‎  ‎ ‎1.读课文, 每个字都读准, 句子读通(不能一个词一个词读)‎ ‎2.指名分段读,提出认真听的要求,评读。  ‎ ‎3.请5 位同学比赛读,评议。  ‎ ‎4.学习生字:课文读好了, 看课文中的生字是不是认识了。出示生字卡认读,读生字卡背后的词语,齐读,开火车读,看看生字回到课文中还会不会读。  ‎ ‎  ‎ ‎1.找出使你感动的句子, 带着感情朗读。  ‎ ‎2.说一说, 这些句子为什么使你感动?‎ ‎                ‎ ‎ 品读课文。‎ 一、回顾前文, 拓展延伸。‎ 二、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整体感知 三、深入分析课文。 ‎ 四、作业 第二课时  ‎ 课文写了嘎羧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在这最后一天中嘎羧都做了哪些事情?(预感死亡,寻找象鞍,绕寨三圈, 怀念战友,自掘象冢)    ‎ ‎1.嘎羧为什么要寻找象鞍?   ‎ ‎2.嘎羧要走了全村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 ‎3.请你闭上眼睛, 在脑海里想一想嘎羧站在打洛江畔怀念战友的场景。‎ ‎    ‎ ‎1.课文中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 从文中找一找, 说一说对嘎羧的行为进行具体描写有什么好处?   ‎ ‎2.嘎羧为什么不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反而是和战友们躺在了一起?   ‎ ‎3.你对大象这种动物有什么新的认识?      ‎ 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 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 都十分感人。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 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 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   ‎ ‎ 23最后一头战象 ‎ 预感死亡 ‎ 寻找象鞍 ‎ 绕寨三圈 怀念战友 自掘象冢 作业设计 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 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 都十分感人. 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 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 并写下来。‎ 教学反思 本课课文比较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但从实际教学来看并不理想。我抓住文中的几处重点语句分别让学生体会嘎羧的怀旧、英勇、善良育忠诚等,但由于课问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使悲壮与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读与想象也就无从谈起。反思本课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扎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教师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也难怪课堂上会如此沉闷 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也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这样既充分理解了课文,激发了情感,又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 课题 ‎24*金色的脚印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狐狸的亲情,说说自己的感受。‎ 难点 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 图片;课文片段。‎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谈话引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细读课文,研读重点词句 四、练习复述课文。‎ ‎1.狐狸经常被人们看成是一种狡猾的动物不被人喜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故事看看狐狸到底是什么样的。‎ ‎2.板书课题。   ‎ ‎3.学生质疑。  ‎ ‎   ‎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老狐狸为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我”是怎样做的?狐狸和“我”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什么地方使你最受感动?   2.学生按要求自学。  ‎ ‎1.师生讨论并交流:‎ ‎(1)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请在课文中找出来,并读一读。(初次给小狐狸喂奶和咬铁链救小狐狸;后又在“我”家地板下,冒生命危险做窝,养和救小狐狸。)    ‎ ‎(2)“我”为狐狸做了些什么?狐狸和“我”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 ‎(“我”为小狐狸和老狐狸送食品,向邻居讨回小狐狸,放了小狐狸。小、老狐狸不再以“我”为敌,我们之间建立友好的关系。狐狸通过我的帮助和爱护,体会到“我”对它们没有伤害的意思。)    ‎ ‎(3)课题为什么叫“金色的脚印”?     ‎ ‎“金色的脚印”体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关爱,体现了狐狸之间的亲情。这样的感情是非常珍贵的,因此用“金色的脚印”来加以赞扬。   ‎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 可用第一人称,也可用第三人称。  ‎ ‎  ‎ 五、观看动物世界片段——非洲豹。‎ 六、写感受 ‎ 说一说观看录像片段后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把它写下来。‎ ‎ ‎ 板书设计:‎ ‎ 24金色的脚印 老狐狸 喂奶 咬铁链 救小狐狸 做窝 养小狐狸。‎ 狐狸之间的亲情 人类对动物的关爱 作业设计 课外练笔:小狐狸老狐狸一起嗖地朝树林深处跑去了,以后它们会过上怎样的生活呢?以后的它们还会遇到困难吗?请你为它们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反思 一课时的教学,我只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能斟字酌句,抓住疑难之处进行点拨,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更详细地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我起到主导的作用。肯定没有十全十美的课,也只有这样才有进步的空间。‎ 课题 回顾拓展七 教学时数 ‎ 2‎ 教学目标 ‎1.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  2.积累古诗。‎ ‎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积累古诗。‎ 难点 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复习 ‎ ‎ 二、学生浏览本组课文 三.班内交流汇报 ‎ 第一课时 ‎1.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  (学生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  3.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  ‎ 本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小组选择其中的两篇进行合作学习,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题内容相同点、内容不同点、写法相同点、写法不同点 ‎  2.小组长将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准备在全班汇报。‎ ‎   ‎ ‎1.名小组长将合作学习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  2.一名小组长汇报完毕,其他学生互相补充,发表看法。‎ ‎    ‎ 四.教师总结 一、日积月累 二、教学课外书屋 ‎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  以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古诗,今天咱们一起再积累一首古诗,它叫《马诗》,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  (1)学生自己试读,读准字音,读熟诗句。‎ ‎  (2)指名读全诗,正音。‎ ‎  (3)你认为这首诗该怎么读?‎ ‎  (4)指名读。‎ ‎(5)这首诗中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  (6)交流一下对诗句的理解,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 ‎  (7)老师补充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  (8)学生自主背诵,小组内交流背诵的技巧,互相背诵。‎ ‎(9)学生背诵展示。‎ ‎1.老师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  3.如果有学生已经看过,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受,‎ ‎  4.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  5.拓展阅读:《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  6.交流阅读体会。‎ ‎  7.老师向学生推荐动物文学书目。‎ ‎  (1)中国作家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狼王梦》。‎ ‎  (2)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 ‎  (3)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 ‎  (4)日本作家椋鸠十的《孤岛野犬》《赤鸟》。‎ 要求学生课外到图书馆和书店寻找这些书籍,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准备读书交流会。‎ 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马诗》。‎ 教学反思 ‎ 学生对以前所学课文遗忘较多,今后可以再教学之前布置学生重温所学课文。‎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时数 ‎3‎ 教学目标 ‎1.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让同学从你描述的故事中体会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2.谈自己遇到的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练习运用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充分的理由劝阻别人不要伤害动物,激发学生关心动物的思想感情。‎ ‎3.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的想象,编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说说自己知道的动物故事,让同学从你描述的故事中体会动物的情感,加深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难点 根据图片报道,进行合理的想象,编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以及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谈话引出课题 二 、明确话题要求,自主选择话题。‎ ‎  第一课时 ‎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对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话题。‎ ‎  ‎ ‎1.指名读口语交际的内容,明确每一个话题的具体要求。‎ ‎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说,做好交流准备。‎ ‎  话题一: ‎ ‎(1)老师讲一个动物故事。学生听后说说自己印象深的部分,或者说说对故事角色的认识。‎ ‎  (2)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动物故事。‎ ‎  你知道哪些动物的故事?在众多的故事中,哪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就讲哪一个故事。‎ ‎  (3)在进行话题一的交际时注意把故事介绍清楚,小组内的成员可围绕这个故事进行评议和讨论。‎ ‎  话题二:‎ ‎  (1)如果你是小明,你将怎样劝说爸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理由进行劝说:一是自己知道的动物是我们人类朋友的故事;二是伤害动物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危害;三是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四是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好处;五是动物也是有丰富的感情世界。)‎ ‎  (2)你还知道那些伤害动物的事?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启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事件:一是自己身边看到的听到的事;二是从书籍报刊中看到的事;三是从电视网络新闻广播中看到听到的事。)‎ ‎(3)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口语交际呢?(启发学生采用情景模拟对话练习,话语要清楚明白,要有说服力,表演时要注意体态、表情等。)‎ ‎   ‎ 三、小组内讨论交流 ‎ 四、召开动物故事会 五、模拟场景,分角色进行对话 六、教师总结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选择话题一的小组,从小组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故事准备在全班交流。‎ 选择话题二的小组,分好角色进行模拟对话,从小组内选择两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 ‎   ‎ ‎1.选择五个小组推荐的五名同学讲故事。‎ ‎  2.讲完后,学生评价,谈感受。‎ 选择两组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注意表情、动作、神态。‎ ‎  1.对话完毕,学生评价。(引导学生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进行评议。)‎ ‎  2.学生补充有关伤害动物的故事,并谈一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  ‎ ‎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交流,我们又知道了许多与动物有关的故事,我们还知道目前还存在许多伤害动物的事件。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继续搜集有关动物的故事,我们还要带头宣传保护野生动物,让动物永远和我们人类友好相处。‎ ‎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   1.播放一组有关偷猎者残害野生动物的图片和打击偷猎、盗猎的图片。‎ ‎  2.学生看后说一说感受。‎ ‎  3.播放一组野生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的画面。‎ ‎  4.看后教师总结:当前世界各国已经把保护动物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各国都相应的制定了保护动物的法律,成立了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可以说保护动物已经深入人心,今天我再来看一幅与动物有关的图片新闻。(出示图片)‎ ‎    ‎ ‎(引导学生会倾听,能针对别人的发言有重点地表达。)‎ 二、观察图片,畅所欲言 三、图文对照,明确要求 ‎1.从图片中你看到些什么?‎ ‎  2.从图片中,你能想到些什么?‎ ‎      ‎ ‎1.读读课本中的文字,简要说一说图片内容。‎ ‎  2.明确习作要求: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  3.展开想象,补充情节 ‎  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补充故事情节。‎ ‎ (1)什么时间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 (2)为什么小鸭子在鸭妈妈的带领下漫步在温哥华街头?‎ ‎ (3)几只小鸭子是怎样失足跌入路旁下水道的?‎ ‎ (4)鸭妈妈看到小鸭子跌入下水道,它会怎么想,怎么做?‎ ‎ (5)鸭妈妈是怎样向巡警求助的?(求助的方法,求助时的表现,如鸭妈妈咬着巡警的裤管不放,把他拉到小鸭子掉下的下水道旁;鸭妈妈指挥另外的小鸭子把下水道围成一圈,不停地鸣叫,引起了巡警的注意)‎ ‎ (6)鸭妈妈是怎样带领巡警赶到出事地点的?‎ ‎ (7)巡警奋力搭救小鸭子的场面?其他司机怎么表现的?(神态、动作等)‎ ‎ (8)小鸭子被救出后鸭妈妈会有怎样的表现?‎ ‎ (9)在救助小鸭子的过程中,路人会怎么样?‎ ‎ (10)从这个故事中你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产生怎样的感受?‎ ‎  4.想一想:这张图片要表达的是什么?(动物间浓浓的亲情,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人类对动物的爱护。)根据要表达的中心确定详写的情节。‎ ‎  ‎ ‎  1.自己选择一个需要补充的情节,想一想:如何写具体?‎ 四、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写具体 五、组织讨论,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 六、学生自由习作 一、回顾习作内容及习作要求 二、朗读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习作 三、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  2.发言,依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提醒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点工夫:‎ ‎  (1)将鸭妈妈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  (2)将巡警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写具体 ‎  (3)哪些要略写?‎ ‎   ‎ ‎1.先口述一下故事情节。‎ ‎  2.学生选择几个情节,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情节写具体。‎ ‎  3.学生自由打草稿。教师巡视,参与习作,随时指导、点评。‎ ‎  4.学生习作结束后,修改习作,自己写出自评语。‎ ‎  ‎ ‎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  总体要求:根据图片报道,展开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  具体要求:1.想象是否合理。2.在体现鸭子之间、人与鸭子之间感情的部分是否写具体、生动了。‎ ‎   ‎ ‎ 1.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习作,将习作出示在大屏幕上。说说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 ‎  2.找出习作的精彩之处,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 ‎  3.再看看文章,说说你觉得什么地方不够好,提出修改建议。‎ ‎  4.教师小结:本次习作,是看图作文。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小作者之所以写的这么好,是缘于合理的想象,将故事情节补充的特别完整,许多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在展开合理想象的同时,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发表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 ‎   ‎ ‎  ‎ 四、自己修改,写出评价 ‎ 1.对照别人的习作,看看自己的习作那些地方写的比较好。‎ ‎  2.检查一下自己的习作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 ‎  3.按照以上要求,看看文章还有没有其它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 ‎ ‎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这两个具体要求进行评改。‎ 作业设计 学生习作,互评互改,抄正作文。‎ 教学反思 课堂中除了示范评改外,还应加强巡视,发现学生在自评、互评过程中做得比较好的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使学生的自评、互评落到实处 单元备课   ‎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本组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和实践。‎ 二、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四、课时安排 ‎《25.伯牙绝弦》 1课时 ‎《26.月光曲》 1课时 ‎《27.蒙娜丽莎之约》 1课时 ‎《28.我的舞台》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 3课时 回顾.拓展八 1课时 ‎ ‎ ‎ 课时备课 ‎ 课 题 ‎25.伯牙绝弦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难点 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准备 ‎ 课件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 ‎1.学生自由练读。 ‎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     ‎ ‎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师生诵读全文。‎ 伯牙绝弦 伯牙→钟子期 善鼓琴→子期善听 志在高山→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洋洋乎若江河 不复鼓→子期死 作业设计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教学反思 这样一篇饱含深意的文言文,该采用什么方法教学呢?我参阅了很多名师的教学设计,也观看了几个老师的教师视频,真是越看越乱,越乱越急,觉得什么内容都好,不知道如何取舍,曾想过用两节课的时间,但是又怕内容太少,没有亮点,一节课下来不够紧凑,再三思考之下,我还是决定一个课时完成,于是借助教师教学用书,我把这篇课文的学习分成了四大板块:整体读文,初解绝弦;再解绝弦(何为知音、知音相遇、知音之死);深悟绝弦;回味绝弦。紧抓“情脉“,体会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应。总以为这条线会一通到底,可是,事实是残酷的,我的幻想破灭了,一个一个的问题不断涌现出来。‎ ‎1、学生的朗读指导没有到位,虽然看似花了很多的时间,但是朗读的提高不大,特别是两个语气词“哉、兮”,引导了多次,学生仍然读不出味来,如果当时能示范读一读,传授一些技巧,那么效果会更好。‎ ‎2、以学生为主体现还不够,解难释疑时还不能放手,应该让学生自己读懂文章,并有所体会,但是为了节省时间,当第一个学生说道“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时,我已经迫不及待把我的教学流程继续下去,完全没有留下让学生提问的时间。‎ ‎3、时间的把握更存在问题,当铃声响时,我还有一个环节没有完成,就是“面对如此伤心难过的伯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本想利用高山流水的音乐,让学生去完成练笔,再回归课文,齐诵全文,来个总结,给这堂课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但是由于前面引的太多,导致无法完成了,课后我利用了一点时间,让学生去完成,发现学生写的得好,甚至还有同学引用了诗句,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莫愁前路不知己,天下谁能不识君。”等,感受颇深,事后想想,如果可以少引多放,也许这些亮点就会出来了啊。‎ ‎    总之,这堂课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幸运的是我还有机会去磨练这堂课,希望下次的我有所进步。‎ 课 题 ‎26.月光曲 教学时数 ‎ 1‎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的伟大的音乐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的朗读课文。‎ 难点 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月光曲》钢琴曲录音。‎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激情导入 二、自读悟情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段钢琴曲—《月光曲》。(放录音)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吗?又叫什么名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12课,齐读课题。‎ ‎1.出示自学提示:‎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描绘了《月光曲》的内容?想象描绘的景象。‎ ‎(2)《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贝多芬又是怎样一个人?    ‎ ‎(3)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作好简单的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生读第9自然段,谈《月光曲》的内容及自己想象到的景象。‎ ‎(2)分清事物与联想:‎ ‎  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是联想)是谁的联想?(兄妹俩)他们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呢?(默读第九自然段,把描写皮鞋匠听着钢琴曲时面前出现的景象的句子划下来,通过“好像”一词让学生知道这景象并不是事实,而是皮鞋匠的联想,并引导学生从“静静地听着”了解到这个联想是由贝多芬弹的曲子而引发的。)‎ ‎(3)想象这些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 ‎(4)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那么,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谁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观点。‎ 三、课外延伸:‎ ‎(5)现在你还认为《月光曲》是反映月光和大海变化的吗?(是反映贝多芬那天晚上和穷兄妹俩接触的过程和他的感情变化的。) (6)指名说一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贝多芬又是怎样一个人?‎ ‎1.师: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给我们带来了今天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让我们借助课外资料去感受贝多芬的音乐魅力。‎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板书: ‎ 月光曲 柔和徐缓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有力快速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高昂激荡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 作业设计 仿写练习:给《荷花》这一段加上适当的联想:‎ ‎ 多美的荷花啊!碧绿的荷叶把池塘挤得满满的。白荷花、红荷花竞相开放,全开的、半开的,姿态各式各样异,争奇斗艳。一朵刚刚绽开的花骨朵躲在荷叶后面,一只蜻蜒在上边飞来飞去。  ‎ 教学反思 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一直是我教学的主旨。 ‎ ‎ 在教学《月光曲》一文,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在体会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出心中的感受来,读出音乐所蕴涵的深情来,所以在导入课文时,我播放了月光曲的钢琴音乐,使学生先对这段音乐有了最初的感受。 ‎ ‎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师生角色的变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而是自主地“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了语言文字;通过展开丰富的想像,感受到了《月光曲》的优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 ‎ 文中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月光曲》的内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调、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最后,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分层读、表演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只是作为教师的我,情感的融入还不是非常到位。 ‎ 课 题 ‎27.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时数 ‎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 ‎3.培养欣赏名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 难点 培养欣赏名画的情感。‎ 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蒙娜丽莎”的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导入 ‎ ‎ 二、介绍达·芬奇 ‎ 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 四、深入分析课文 前两节课中,我们欣赏了中外名家所演奏曲子。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幅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 ‎ 达·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这是一个景色秀丽,风景如画的地方,展现出一派田园风光:山坡上有葡萄园,山谷里耸立着四季常绿的树木,潺潺的溪水和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构成了一曲欢快悦耳的音乐。在这样美丽的自然环境的熏陶下,达芬奇的观察力和感受力都逐渐敏锐和丰富起来。‎ ‎1.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感受?‎ ‎(1)笑得有时觉得舒畅温柔 ‎(2)有时又觉得严肃。安详 ‎(3)有时略含哀伤 ‎(4)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2.阅读课文,看看作者的分析。(读课文时要注意字词的读音。)‎ ‎1.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说明《蒙娜丽莎》的?‎ ‎2.阅读课文后,你觉得蒙娜丽莎美在哪里?说说你的理由。‎ ‎3.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你感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4.如果单是一幅蒙娜丽莎的肖像画而没有身后的背景作为陪衬,那《蒙娜丽莎》还会有多少神秘感?‎ 在“蒙娜丽莎”之前,肖像画一般是没有背景的,在这里画家打破了一般肖像画的局限性,使人物处在了远山。丛林。闪光的水池等背景之中,这一背景朦胧。安静,充满诗意,与蒙娜丽莎的精神生活和谐一致,更好地衬托了人物的内在气质。更为有趣的是,当我们集中看左边时,觉得远景下降而人物上升,集中看右边时,又觉得远景上升而人物下降,富有变化。‎ ‎1.作者达·‎ 五、拓展延伸。‎ 芬奇,意大利人。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天才不限于艺术,在数学。机械工程。医学。地质学。建筑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2.《蒙》是达·芬奇最负盛名的肖像杰作。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以一个年轻女性温雅的微笑,揭开人性觉醒的旗帜,赞美生命的可爱。集中而又充分地表达了他的。‎ 板书:‎ ‎ ‎ 等候 27.蒙娜丽莎之约 欣赏 魅力 感触 ‎ 作业设计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tiǎo tiāo)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qiǎo qiāo)然流露出( )、( )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让人觉得( ),有时又让人觉得(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按原文填空。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转瞬即逝: 耐人寻味: 4.用“ 画出描写画面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作者赏画时的想象和感受的句子。‎ 教学反思 在没有开始上课之前我就发现课堂的气氛不大对劲,有学生用书遮着脸,在下面偷笑,有学生低着头不知道在强忍着什么。课一开始,我就直接拿书中“蒙娜丽莎”的画像导入,让学生看看这幅画,找找文中对这幅画的描写,然后让学生对着画说说看,把蒙娜丽莎的美说给大家听,特别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是那么得恬静、淡雅。可是这个过程中总有学生捣乱,不是窃窃私语,就是低头摩挲。我并没有放下书本去追究,只是用眼神提醒他们而已,渐渐地学生也就融入了文本,感受蒙娜丽莎,感受蒙娜丽莎的微笑,他们也说虽然是副画,可是很逼真,就像是真的人一样,我加以引导,让学生知道了达芬奇绘画技艺的高超。这就是蒙娜丽莎的魅力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找找看,文中从侧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这一点学生很快就能找到,并且体会也到位。 ‎ 课 题 ‎28.我的舞台 教学时数 ‎ 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4 个生字。‎ ‎2.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3.理解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导入 二、简介作者 ‎《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剧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 年学习西乐。‎ 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四、深入分析课文,整体感知 五、小结 ‎1.阅读课文,注意字词。‎ ‎2.找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  ‎ ‎3.教师带有感情的范读课文。‎ ‎1.“我”还没出生的时候,与舞台结下了怎样的不解之缘?‎ ‎2.“我”刚会走路时,是怎么表演的?都有哪些观众?‎ ‎3.“我”的舞台都在哪里?‎ ‎4.“舞台”对我有什么影响? ‎ ‎    ‎ 无论音乐,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舞台艺术也是一样的。作者的舞台逐渐转移到人生的大舞台,“舞台”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说说自己的舞台。 ‎ 板书:28.我的舞台    吸引不解之缘    舞台→我兴味盎然    勤学苦练──练就了本领勇气、毅力 ‎ 作业设计 写一写对你有所影响的艺术形式。‎ 教学反思 本文的描写处处体现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执著。于是,体验作者的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朗读中,注重引导孩子交流不同的描写带给你的内心体验是课堂上我用心想要引领孩子的地方。如描写呀呀学语的我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学生感受到了字里行间流露的童趣,重要的是要试着去感受一个小孩子对艺术的朴实的爱。‎ 课 题 口语.交际八 教学时数 ‎ 1‎ 教学目标 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难点 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准备 发放《“身边的艺术”调查表》,让学生边学习本组课文边留心积累。‎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读内容,明要求 二、创设氛围,激发交流欲望 三、联系生活,创设交际情景 ‎1.自己读口语交际的内容。‎ ‎2.说说有什么要求?(向家大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品,讲跟艺术有关的故事)‎ 如:张贴优秀画作,播放经典乐曲,展示泥娃娃,手工编织,剪纸作品,或者多媒体演示与艺术有关的各种场面,使整个课堂有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从而激发动机,学生想说的欲望。‎ ‎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将学生分成三组:艺术形式大观圆艺术品展览厅艺术故事大联播 ‎2.把学生分好组后,引导学生交流。‎ 四、在个人陈述,同桌或小组交流展示“身边的艺术”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 要求:清楚明白,最好能用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好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方。‎ 交流形式不拘一格,或找同桌,或小组,或班级,也可组成一个个临时的口语交际单位,可导游介绍,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 题 习作 八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难点 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教学准备 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画面引入 二、上台介绍 三、小组交流 四、指导选材 ‎1.学生撰写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2.修改习作 七、赏析评改 课始,让学生展示充满情趣的学艺画面,并做简单的介绍。教师相机引导: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我们班的孩子个个多才多艺,见多识广,这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留下的精彩画面。我提议让照片的主人来做画面配音吧!‎ 教师可请1到2名学生上台介绍照片内容,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 ‎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带照片或艺术品的内容,将学生分成学艺组、艺术品欣赏组、艺术欣赏活动组等。‎ ‎2.组内交流,互相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改进。‎ ‎3.每组推荐1名代表,全班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与口语交际内容的联系,选出有价值的题材,鼓励学生用笔反映生活中妙趣横生的艺术。如:回顾“六·一”文艺汇演的欢乐,美术课上变废为宝的喜悦以及鼓号队的威武、雄壮等。‎ ‎ ‎ 教师引导学生赏识他人习作的成功之处,审视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取长补短,”修剪枝叶”甚至重起炉灶。‎ ‎1.学生修改完毕后,可以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析。‎ ‎2.教师选择少量习作展示、点评。‎ 注意提醒学生应用好词佳句。‎ 修改时可采用同桌修改,便于更好交流。‎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时要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有说话的材料,交流时注意要激发交流的欲望,特别要联系生活,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课 题 回顾.拓展八 教学时数 ‎1‎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体会;回顾本学期的语文学习,谈谈课外学语文的方法和经验。‎ ‎2.积累成语。‎ ‎3.学习成语故事“响遏行云”,懂得“学无止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交流课外学语文的方法和经验,积累成语。‎ 难点 交流课外学语文的方法和经验,积累成语。‎ 教学准备 ‎ 学生预习。‎ 教学步骤 学习活动 备注 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明白要求 二、找出课文中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1.在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 ‎2.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做法和经验。‎ ‎1.找出有关的句段,并读一读。‎ ‎2.读后体会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同桌互相说)‎ ‎3.全班交流。‎ ‎4.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习作,举一些运用得比较好的例子,或者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 三、教师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交流第二个方面的内容 四、日积月累 五、成语故事 ‎1.学生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说说自己课外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小组说,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学生的成功做法,推广一些课外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3.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课外学习语文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学语文。‎ ‎1.学生自己读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和什么有密切的联系 ‎2.自己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查成语词典,还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3.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过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的出处,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4.背一背这些成语,看谁先记下来。‎ ‎1.学生自己读成语故事,并读懂内容。‎ ‎2.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响是指声响;遏是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是指流动的云彩。响遏行云指声音高亢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声音响亮。)‎ ‎3.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成语 抓住本单元训练要点:恰当的联想与想象和写实相结合的写法,让学生回顾的同时理解更深刻,更利于在实际中运用。‎ 作业设计 背诵默写日积月累。‎ 教学反思 曲高和寡 读hè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