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教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教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节 河流 第1课时 以外流河为主 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重难点 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准备 有关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图片,除了这些河湖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河流和湖泊?‎ 学生:交流讨论并举例说出我国的一些河流和湖泊。‎ 二、新课教学 ‎(一)众多的河湖 ‎ 1.设疑导读 ‎(1)同学们想一想,被人们誉为“大地动脉”的河流、“大地明珠”的湖泊,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它们是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学生回答)河湖对于人类既有好处又有坏处,既有利又有害。‎ ‎(2)河湖的好处有哪些呢?‎ ‎ (学生回答)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水能资源,便于人们航运、游泳、养殖水生动植物等。‎ 教师小结:河湖的好处在于除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灌溉水源、水能资源、航运的便利外,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渔盐便利等。‎ ‎(3)河湖不仅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带来过坏处。河湖有哪些坏处呢?‎ ‎(学生回答)河湖可带来洪水灾害、干旱等。‎ ‎2.读图学新知 引导学生读图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观察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塔里木河和弱水与其他河流有何不同?(塔里木河和弱水最终没有注入海洋。)‎ ‎(2)我国绝大多数河流注入什么海洋?(太平洋)‎ ‎(3)我国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和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各自最终注入什么海洋?(北冰洋、印度洋)‎ 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归纳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的概念。‎ 引导学生阅读外(内)流湖图后思考:为什么外流湖是淡水湖,内流湖是咸水湖?‎ ‎(学生回答)外流湖湖水靠外流注入其他河流输出,水中盐度大大降低,因而成为淡水湖;内流湖湖水靠蒸发输出,水中盐分较高,因而成为咸水湖。‎ ‎(二)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 ‎1.读图学新知 引导学生对照图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和图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仔细观察我国内、外流河各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哪一侧地区?(内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分布在它的东南地区。)‎ 8‎ ‎(1)西北地区有没有外流区,东南地区有没有内流区呢?‎ 西北地区有外流区,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北冰洋;东南地区有内流区,如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就有一小部分地区为内流区。‎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内、外流河(湖)的大致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2)同学们想一想,我国西北多内流河,东南多外流河,这和哪些因素有关?‎ 与地形(地势)和气候有关。‎ ‎(3)结合你了解的我国地形与气候的基本情况,分析它们对河流分布有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对照阅读《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 》 完成下面表格:‎ 影响因素 对我国河流的影响 地形(地势)‎ 地势西高东低,河水滚滚东流入海,‎ 成为外流河,位于外流区 气候 气温 夏季温度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河水就多 ,冬季温度降低,高山冰雪融水减少,河水就少 ,成为内流河,位于内流区。‎ 降水 增多,外流河水就增多,水位就上涨 减少,外流河水就减少,水位就下降 ‎  教师小结:我国西北内陆河流较少,多内流河、内流湖,一些地方为无流区,河流甚至出现断流现象。 这既有自然原因(这里河流水源不丰,沿途多沙漠、戈壁,蒸发、渗漏严重,很多河道成为季节性河道。),又有人为原因(近年来沿途灌溉用水增多,水资源浪费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西北内陆河道缺水的程度,甚至于出现河道断流。‎ 过渡:我国的外流河有些什么共同的水文特征?为何会形成这些共同的水文特征?‎ ‎ (三)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 ‎ 1.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 投影表1 :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及成因表 季风 外流 河 水量 ‎(增大、减小)‎ 水位 ‎(升高、降低)‎ 结冰期有、‎ 无或长短 夏季风 盛行 水文 特征 ‎   ‎ 水位   ‎ 形成   期 ‎ ‎   ‎ 成因 降水量   ‎ 气温    ‎ 冬季风 盛行 水文 特征 ‎   ‎ 水位   ‎ 形成   期 ‎ 秦岭—‎ 淮河以北 ‎  结冰期 ‎ 成因 降水量   ‎ 越往北,纬 度越  , ‎ 气温越  ‎ ‎  教师小结:投影表1答案,帮助学生巩固。‎ 8‎ 过渡: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虽有共性,但各地也有很大差异。‎ ‎2.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成因。‎ 引导学生阅读图2.31《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比较各河流流量的大小和汛期的长短。‎ 教师提问:‎ ‎(1)图中四条河流,哪条河流流量最大?哪两条河流流量较小?‎ ‎(2)西江、长江、黄河的汛期分别从何月开始至何月结束?‎ ‎(3)我国东部河流(除东北河流外)的汛期变化自南向北有何规律?‎ ‎(分组讨论)学生前后左右四人一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及时予以激励并小结。‎ 教师小结:从图中可看出:‎ ‎(1)长江流量最大,西江次之,黄河和松花江流量较小。‎ ‎(2)西江、长江、黄河汛期起止时间分别为:4~10月、5~10月、7~10月。‎ ‎(3)我国南方河流汛期来得早,结束晚;北方河流汛期来得晚,结束早。我国东部河流(除东北河流外)汛期变化的规律是自南向北,汛期越来越短。‎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外流河(湖)、外流区、内流河(湖)、内流区的概念、内(外)流区的分界、位置和主要的内(外)流河,了解了我国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分析了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同时也懂得了由于我国季风气候面积广大,各地区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不同,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第2课时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长江的地理概况。‎ ‎2. 了解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及原因。‎ ‎3. 荆江河段的治理及长江航运的开发。‎ ‎ 教学重难点 长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长江之歌》‎ ‎ 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它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的依恋和赞美。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 二、新课教学 ‎ ‎(一)地理概况 ‎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中国地形的分布图》《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图》《长江流域水系图》,仔细观察,教师提问:‎ ‎(1)长江发源于我国什么地形区,什么山脉的什么雪山?‎ 8‎ ‎(2)它的源头叫什么?‎ ‎ (3)长江曲折东流注入什么海洋?‎ ‎ (4)其干流形如哪两个英文字母的组合?‎ ‎ 学生讨论后,老师明确:‎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西南侧。‎ ‎(2)长江的正源叫沱沱河。‎ ‎(3)长江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边缘海东海。‎ ‎(4)其干流形如英文字母“V + W”。‎ ‎ 2.长江干流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并说出它们的简称。‎ ‎ 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共11个省区。‎ ‎ 3.长江自西向东依次流经我国哪些地形区?三峡位于哪两个省级行政区交界处?它自西向东由哪些峡谷组成?‎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峡位于渝鄂交界处。它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4.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并判断:划分长江上、中、下游三大河段的宜昌、湖口各在哪个省?(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 ‎(二)水能宝库 过渡:长江不仅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而且还是一个“水能宝库”。‎ ‎1.设疑导读 ‎(1)哪些数据或事实可以说明长江是一个“水能宝库”呢?‎ 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因而长江堪称我国的“水能宝库”。‎ ‎(2)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它的哪两个具体河段呢?这两个具体河段都位于长江的上、中、下游哪一河段中呢?‎ 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它的源头至宜宾段和四川盆地以东的三峡段。这两个河段都位于长江的上游河段中。‎ ‎(3)长江上游源头至宜宾和四川盆地以东的三峡河段中哪个河段水能资源最为丰富呢?为什么?‎ 根据《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长江流域水系图》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观察、计算并判断:‎ ‎①长江自源头至入海口,落差(即河面高差)约多少米?(约‎6700米。)‎ ‎②长江自源头至宜宾,河长约多少千米?落差约多少米?(河长约3200多千米;落差约6000多米。)‎ 通过读图、观察、计算可以看出,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的源头至宜宾段。因为长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流经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陡然降落到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很大,虎跳峡落差甚至达到‎200米,因而成为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2.课外延伸 8‎ 为了开发利用长江的水能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长江支流上建起了许多座水电站,并已在干流上建成了规模宏大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其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 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发电量为葛洲坝水电站的6倍。‎ 过渡:长江不仅有着巨大的水能资源,还是一条“黄金水道”。‎ ‎(三)长江——黄金水道 ‎1.看图设疑学新知 引导学生看《长江航运图》,结合图例观察,回答以下问题:‎ ‎(1)长江干流什么河段通航3000吨以上轮船?(湖南城陵矶以下的中下游河段)什么河段通航1000~3000吨轮船?(重庆至湖南城陵矶)什么河段通航 500~1000吨轮船?(四川宜宾—重庆)什么河段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四川宜宾以下的长江干流终年不冻,四季通航。)‎ ‎(2)哪些数字可以说明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呢?‎ 长江有大小支流3600多条,通航河道700多条,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总量的60%,而且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因此长江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 ‎(3)长江干流哪一个河段最为弯曲?这个河段叫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怎样治理这个河段的?达到了怎样的治理效果?‎ 荆江河段(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一段)。荆江河道蜿蜒蛇行,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出两岸江汉平原,加上河道弯曲,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积水,有长江“地上河”之称,因此有“千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首先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接着又完成了几处河段的裁弯取直工程,加固了荆江大堤,对防洪、航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收到了显著的效益。‎ ‎2.完成课本活动 ‎(1)同学们通过阅读P48“活动”,引导学生结合以下问题探讨:‎ ‎①长江为什么会发生洪涝灾害?②近些年来,人们的生产活动对长江上中游地区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③针对长江不同河段的问题,该怎么治理?‎ ‎ A组:长江流域广、支流多,流经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最容易产生洪涝灾害;长江洪水有三个主要来源: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B组:近些年来,人们为了生产粮食,人为地围湖造田,使长江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人们为了赚钱,在长江上中游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使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而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不断加剧。‎ C组:上游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树种草;中游退耕还湖,加大湖泊的蓄水量,减少洪水灾害;下游控制污水排放,减少水污染。‎ 教师小结:要避免或减轻长江的洪涝灾害,人们必须努力做到遵循自然规律,人地协调发展,综合治理长江。‎ 三、课堂小结 ‎ 这节课我们在了解长江地理概况的基础上,明白了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的长江不仅有巨大的水能资源,还有巨大的航运价值,以及人们应怎样开发利用长江的水能资源和航运价值,长江为何会发生洪涝灾害,怎样防治长江洪涝灾害。‎ 第3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8‎ 教学目标 ‎1. 了解黄河的地理概况。‎ ‎2. 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对策。‎ ‎3. 了解黄河下游断流的原因及对策。‎ ‎ 4. 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央电视台“黄河调水调沙特别报道”的声像资料。‎ 资料中白岩松说:“如果把黄河比作我们的母亲,母亲病了,我们要对她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黄河会治好了病又美了容。”据此提出问题:母亲病了,得了什么病?如何治疗?怎样进行才能做到既治病又美容呢?这一节课让我们来扮演医生,了解黄河,找出“病因”,“治疗”黄河。‎ 二、新课教学 ‎ 提出问题: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母亲?‎ ‎ 教师提供资料《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济南每年引黄河水5.4亿立方米”等饮水资料,刘家峡水电站、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景观图片。‎ ‎ 学生活动交流发言: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感性认识黄河为中华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 ‎ ‎ 小结黄河的贡献:提供灌溉水源、提供水能、塑造平原等。 ‎ ‎(一)黄河的概况 ‎ ‎ 教师讲述:我们现在作为黄河的医生,想要了解黄河的“病况”和“病因”,首先要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 ‎ 教师提供资料《黄河流域水系图》《中国政区图》《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等。‎ ‎ 提出问题:‎ ‎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又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上、中游以河口为界;中、下游以桃花峪为界;主要支流有渭河、汾河等。) ‎ ‎2.黄河流经地区地形、气候分别有什么特点?中、下游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地形区、气候区?‎ 黄河流经地区地形以原、平原为主,气候类型主要有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黄河中、下游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流经地形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流经地区的气候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设计理念:通过读 《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学会分层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 教师提供资料:黄河与世界许多河流比较表和黄河流域的景观图片。 提问:通过读图和表,你对黄河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黄河含沙量大。 )‎ 8‎ ‎ 教师讲述: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这是“母亲河”的病,而且病得很严重,急需治疗。‎ ‎ (二)黄河的忧患 ‎ ‎ 教师讲述:黄河母亲的“病情”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呢?“病因”是怎么产生的呢?让我们继续扮演黄河的医生,一起来探究。‎ ‎ 环节1: ‎ ‎ 教师提供资料:黄河的“化验报告”——《 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图》‎ ‎ 问题1:黄河各河段泥沙含量有什么变化? ‎ ‎ 学生活动:读图中年平均含沙量和年平均输沙量的数据,讨论分析数据的变化,认识黄河各河段的泥沙有“上游较小、中游剧增、下游略减”的特点。 ‎ ‎ 问题2:黄河下游有什么特点?‎ ‎ 学生活动:继续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图》,仔细观察,认识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 ‎ 环节2: ‎ ‎ 教师提供有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资料和下游“地上河”视频《中国地形的分布图》。‎ ‎ 问题:黄河中游为什么泥沙剧增?下游为什么流域面积狭窄,并无大支流汇入?‎ ‎ 学生活动:根据资料和所学知识探究(教师适当给予提示)。 ‎ ‎ 探究1:从黄河下游地形特点入手,探究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是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正因为下游形成“地上河”,所以流域面积狭窄,无大支流汇入。‎ ‎ 探究2: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有什么危害?‎ ‎ 学生活动:读课本P52阅读材料并结合“活动”,认识黄河水灾危害之大,明确“地上河”与下游水患之间的关系。 ‎ ‎ 环节3:‎ 学生归纳:黄河主要的“病症”是下游水患,其“病根”在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 环节4: ‎ ‎ 问题:黄河母亲还有哪些“病症”?‎ ‎ 学生活动:读图2.45《黄河的忧患》及课本P52~P53“活动”中的相关资料,简单了解黄河沿途的土地荒漠化、凌汛、断流等问题。‎ ‎ 设计理念: 本环节采用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情景生活化,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由于内容较多,课堂时间有限,在内容处理上要注意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 过渡:“黄河难治根在泥沙”,请同学们再次扮演黄河的医生,为母亲河开处方。‎ ‎ (三)根治黄河 ‎ ‎ 教师提供资料:最新的黄河调水调沙视频资料及数据,等降水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图,黄土高原植被变化资料。‎ ‎ ‎ ‎ 问题1:“调水调沙”对黄河治理有什么作用? ‎ ‎ 学生活动:认识“调水调沙”对治理黄河的重大作用。‎ ‎ 教师讲述:“调水调沙”有效地治理了下游水患,治标不治本。‎ ‎ 问题2:如何为黄河调理治本?(治理黄河的关键——黄土高原地区)‎ ‎ 学生活动:读“等降水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图”,讨论分析,得出治理黄河关键在于治沙,根治措施是在中游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8‎ ‎ 问题3:针对黄河各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如何开“处方”? ‎ 学生活动:针对黄河各河段提出相应地符合科学人地观的治理措施。 ‎ ‎ 河段 开发利用与治理措施 上游 梯级开发。修水库、建水利枢纽工程。‎ 中游 陡坡植树造林、缓坡修梯田,沟壑 打坝淤地等。关键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 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  教师讲述: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变化的相关资料,了解治黄的成就。‎ ‎ 设计理念:本环节重在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地观,选择新的热点素材对知识进行重组。目的有三:一、启发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加强对知识的整合能力;二、不拘泥于具体的知识框架,突出重点;三、拉近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亲知善学。 ‎ 三、课堂小结 ‎ ‎ 短暂的学习也许远远达不到对黄河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黄河更多资讯,详情可阅读《黄河儿女》类报刊杂志或登陆黄河网等,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小论文或演讲稿、手抄报等适合自己的形式完成《我说黄河》,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还黄河原来的美貌。‎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