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但初二学生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光的折射》第一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及各种应用的基础,如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显微镜、望远镜、远视眼的矫正等等;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的,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的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2、 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5
3、 难点和重点
根据新颁布的课程标准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是解释很多光现象的根据同时又是后面几节内容学习的基础)
(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
三、选用的教具及设备
1、 选择教具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2、 教具:
光的折射演示仪;玻璃杯;适量的水;一支有颜色的铅笔;不透明的杯子;一枚硬币;多媒体课件。
四、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实验现象引入新课,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由现象再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观察演示实验,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应用知道,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五、教法、学法
1、 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5
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观察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 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采用观察、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
一、复习提问:
光在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
什么是光的反射定律? (光在不同种物质中如何传播呢?)
二、新课引入:
【演示一】:
每两个学生在不透明杯中放入硬币,把杯放在一定的高度使一个学生刚好看不到杯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录像重放)
【演示二】:
在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色笔,让学生从侧面观察现象。
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三、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现象
【演示三】:
光的折射,让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录像演示)
学生可观察到进入玻璃中的光线在界面处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特别强调: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画图)
【演示三】:
5
利用光的折射仪演示:
① 光线斜射入玻璃中;
② 让入射角先发生变化;
③ 光线垂直射玻璃中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规律,得出结论。
①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三线共面) (比较光的反射)
②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两线分居) (比较光的反射)
③ (光线从空气斜射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④ 光线垂直射入水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教师补充]:如果光从空气进入水、水晶等透明物质时,折射情况与上述相同。
【演示四】:
①电脑课件模拟演示光的折射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改变入射角度,在电脑上直观显示及折射角度随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
复习: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教师指出:光在折射中光路是否也可逆呢?
〖提问〗:如果光线从玻璃中到空气中,那折射角是否小于入射角?
【演示五】
②光线从玻璃中斜射进入空气中
〖结论〗:
①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②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让学生动笔画出光折射的光路图,并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5
3、用光的折射解释现象
〖现象一〗:插入水中的笔为什么会弯折?[学生讨论,代表回答]〔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现象二〗:原来杯底的硬币看不见,倒入水后却能看到硬币? [学生讨论,代表回答]
〔利用电脑课件解释〕
〔问〕:我们看到河水的深度(视深)跟河水的实际深度那个大? [利用电脑课件解释河底变浅的原因]
〔讲述故事〕:在清澈见底的池塘,常有小孩下水戏耍而溺死,有的老人说,这是水中有鬼迷惑小孩。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小孩溺水可能的原因。联系生活实际。
[提问]:若从水中看岸边的物体位置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生活走向物理)
4、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1)下图那个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向水中。( )
(2)请画出光经过玻璃砖的折射光路图。
5、复习小结:
利用电脑多媒体小结
6、布置作业
(1)课本p63-64 1、2、3、4题
(2)作业本中体节内容的全部练习
(3)小实验:观察压在厚玻璃板下的图像文字有何变化?并用折射规律加以解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