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鸦片战争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13 鸦片战争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案13 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1)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了工业革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2)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英国走私毒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严重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2.概况: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于1839年6月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英国政府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重点精讲]‎ 为什么说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1)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的走私活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2)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尊严,他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关键点拨]‎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中国禁烟,而是列强打开中国市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深化探究]‎ 材料 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思考 ‎ ‎(1)“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为什么?‎ ‎(2)马士认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目的”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1)不是。“危机加剧”的原因是英国坚持鸦片贸易,破坏中国的禁烟运动。‎ ‎(2)马士认为鸦片战争是“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实质是英国要侵略和掠夺中国。‎ 二、鸦片战争 9‎ ‎1.过程(1840年6月~1842年8月)‎ ‎(1)1840年6月开始:广东海面→厦门→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道光帝改派琦善“议和”。‎ ‎(2)1841年初开始: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驶抵南京下关江面。‎ ‎2.结果:1842年8月,被迫与英国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割地赔款: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 ‎(2)开放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3)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3.影响: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易混易错]‎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有体现。“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深化探究]‎ 材料 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不应忘记,英国在19世纪中叶已开始相信有一种在各国经商的神圣权利,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的,应受谴责。‎ 思考 ‎ ‎(1)根据材料,分析英国在19世纪“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的原因。‎ ‎(2)最后英国是怎样除去这些“障碍”的?‎ 答案 (1)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扩大世界市场,而中国闭关锁国,严重阻碍其经济侵略。‎ ‎(2)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攫取了协定关税、开辟通商口岸等侵略特权,更利于进行经济侵略。‎ ‎[重点精讲]‎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教训及启示?‎ ‎(1)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先进强大的资本主义;中、英两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等综合国力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质的差距。‎ ‎②直接原因:战争中军事指挥不当,策略上左右摇摆。‎ ‎(2)教训:落后必然挨打,妥协必败。‎ ‎(3)启示:保持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先进性;坚持对外开放,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反映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战火再燃 9‎ ‎1.原因 ‎(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 ‎(2)直接原因: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 ‎(2)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 ‎(1)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2)签订《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美俄两国也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重点精讲]‎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1)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3)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深化探究]‎ 材料一 签订了《南京条约》,实行五口通商以后,伦敦曾经“兴奋若狂”,众多英国商人把钢琴乃至吃西餐用的刀叉都大批搬到中国来,在他们的梦想中:“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棉织睡帽,一双袜子,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在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绝大多数贫穷的中国人更是买不起远不如土布耐穿的洋布。‎ 思考 ‎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一中“梦想”破产的原因有哪些?‎ 9‎ 答案 原因:中国自然经济根深蒂固,小农经济下的生活方式拒绝商品经济;不符合中国广大人民的生活习惯;开放口岸仅局限于东南沿海五口,广大内陆市场还远未打开;绝大多数中国人贫穷,无力购买。‎ 材料二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项修约条款。清朝君臣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不应另立新章,对外国的要求未予理睬。‎ 思考 ‎ ‎(1)材料中英国提出修约的目的是什么,清政府是怎样答复的,带来了什么影响?‎ ‎(2)继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进一步影响有哪些?‎ 答案 (1)目的: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答复:清政府拒绝了英国的修约要求。影响:英法联合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攫取了大量侵略权益。‎ ‎(2)影响:中国进一步丧失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课堂小结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林则徐禁烟 B.中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C.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D.英国工业革命完成,需要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答案 D 解析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抢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当时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大国,所以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2.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士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答案 D 解析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上海成为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3.下面漫画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揭示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 9‎ A.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签订的 B.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C.清政府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政权 D.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答案 B 解析 图中的“平等谈判”是关键信息,它恰恰揭示了这一条约的不平等性质。‎ ‎4.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缴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此条款侵害了中国的(  )‎ A.司法主权 B.关税自主权 C.领土主权 D.内河航运权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故选B项。‎ ‎5.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确立。”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以上材料表明(  )‎ A.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英法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在华利益 答案 C 解析 从时间以及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来看,材料表明的是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6.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可推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火烧圆明园。‎ 9‎ 学思之窗 思考:为什么自诩为西方文明国家的军队,会将东方文明的精华焚毁?‎ 答案 19世纪中期的西方殖民者虽以文明者自居,但在全世界到处扩张、侵略。他们的本性是贪婪和掠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城。当他们看到那些“比巴黎圣母院的珍宝的总和还要多”的珍宝时,他们的本性立即取代了“文明”的面孔。劫掠之后再放火焚烧,还要美其名曰“这是为了给中国人一个教训”。强盗逻辑暴露无遗。‎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用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答案 (1)中国主权的变化:①政治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②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战争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2)社会矛盾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是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矛盾。(3)革命任务变化: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以上这些变化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二、学习延伸 上面这段文字是当时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原因的说辞,你认为他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答案 义律的说辞是错误的。首先,他无视英国鸦片走私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巨大伤害,反而指责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是“残酷的战争罪行”,是“一种侵略”,纯属颠倒黑白;其次,他故意将中国政府没收的鸦片说成“英国人的财产”,意在打动坚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英国资产阶级,使他们的代表能够在议会中支持对华战争的议案;第三,他提出中国政府没收及销毁鸦片“在原则上是如此的危险”,意在让那些反对鸦片贸易的议员相信他是在为英国的正当贸易“据理力争”。因此,义律此举属于编造事实、偷换概念,再一次印证了“强盗的逻辑就是不讲逻辑”这一公理。 ‎ ‎[基础达标]‎ ‎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9‎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答案 B 解析 理解“世界大势”要注意结合当时世界的发展趋势来分析、归纳。鸦片战争前,世界的发展趋势是英、法、美等国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故选B。‎ ‎2.《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内容不能作为直接依据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 100万银元 C.开放五口通商口岸 D.与英国协定进出口中国货物的税款 答案 B 解析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自主权、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赔款不能说明主权遭到破坏。‎ ‎3.据《大清律》规定:“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最早以条约文本形式打破这一规定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答案 A 解析 《南京条约》的附件中,英国获取了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是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从而打破了《大清律》:“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的规定。‎ ‎4.近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地灾难和创伤,有人咏叹一场战争时说:“通川(州)烽火逼,仓皇幸热河,密云惟豆麦,宫禁满兵戈。”这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中提到的战争地点可知在北京附近,皇帝逃往热河,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 ‎5.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应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 C 9‎ 解析 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允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是《天津条约》签订后。‎ ‎[能力提升]‎ ‎6.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打开大门”指的是(  )‎ A.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B.中国失去了香港岛 C.外国人可以进入中国内地进行贸易活动 D.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答案 A 解析 鸦片战争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与西方国家的交往,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打破了这一政策,打开了中国的大门。B项与题干不符,C、D两项不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实现的。‎ ‎7.据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中国被迫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发生的变化有(  )‎ ‎①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 ②列强获得在内地游历传教的权利 ③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④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反映的信息来看,其反映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③④正确。①②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获得的特权。‎ ‎8.据北京汇文中学校史记载:“本校肇建于前清同治十年(1871年),时有美以美会(美国基督教会)初立教堂于北京崇文门内,因附设蒙学馆一所”。据此推论,下列史实对汇文中学的创办有一定影响的是(  )‎ A.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 C.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答案 B 解析 北京汇文中学建校于1871年,又根据“初立教堂于北京崇文门内”,结合《天津条约》的规定,外国人可在中国内地传教。综合分析选B项。‎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9‎ 材料二 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这些观点是:‎ ‎1.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如这一点做不到,将前功尽弃。‎ ‎2.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材料三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漫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郑观应《盛世危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相对于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 ‎(2)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没有?请说明你的理由。‎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 (1)变化:由东南沿海地区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且深入到长江中游;由远离清朝的政治中心到临近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带。‎ 实质: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已经扩大到整个东部沿海,并开始深入到长江沿岸和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带。‎ ‎(2)得到了。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增开沿海沿江11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3)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成为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9‎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