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捉迷藏(第2课时)导学案(北师大版)
课 题
捉迷藏(第2课时)
上课班级
一(1)班
主备教师
宋娇
副备教师
上课时间
2015.03.0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巩固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正确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
计数棒,计数器,口算卡片
教法运用
实践探索和演绎概况
学法指导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经历收集加减法的方法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检查预习)
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9= 6+8= 9+6= 10+8= 15-5=
8+7= 4+8= 15-9= 6+10= 8+9=
以开火车的形式,看谁算得又多又快。
复习导入,加深对十几的组成,调动学习兴趣。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
复习知识点: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12—8=?
1、数数法 从12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数法
2、平十法:把8分成2和6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2和6呢?
师板书:12-2=10 10-6=4
3、破十法 把12分成10和2 先用10-8=2,再用2+2=4
师板书:10-8=2 2+2=4
4、逆算法:想加法算减法 因为8再添上4就是12,8+4=12,所以12-8=4
师板书:8+()=12
学生分小组讨论,说说关于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并举手概况回答。
以复习知识点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
1.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尝试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7―8= 12-8= 14-8= 16-9=
请四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4位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
在纸上列算式
摆小棒
(1)先摆16根小棒,再从中一根一根地拿掉,拿走8根后,就知道还剩8根。
(2) 先把摆好的16根小棒分成10根和6根,再从10根里拿掉8根剩2根,把这1根加上6根,就得到还剩8根了。
(3) 把8根小棒分两次拿。先从16根里拿走6根,再从10根里拿走2根,最后只剩下8根了。
(4) 想8+8=16,反过来16-8=8
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实施有效的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拓
展
学
习
(深入探究)
3.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1题,用计数器或小棒做一做,算一算。
请2位小朋友说得数,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师写过程和得数。
4.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2题。
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画的。订正结果。
5,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3题,要求学生先弄清楚每幅图表达的意思,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列式计算。
6,完成书本第5页练一练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计算,再说一说每组算式的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再集体订正答案。
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通过练一练让学生更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的计算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当
堂
检
测
(学习诊断)
课堂练一练:
1、准备题
8+( )=11 8+( )=14
8+( )=15 8+( )=17
2、想一想 做一做
15-8=□ 想:8加( )得15。
17-8=□ 想:8加( )得17。
18-8=□ 想:8加( )得18。
3、做一做
8+( )=13 8+( )=16 13-8=( )
11-8= 14-8= 17-8= 12-8=
学生自主完成,分组讨论结果。
学生运用新的方法计算,巩固新方法。
课
堂
小
结
(梳理归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进行讨论,并举手回答。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算法。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
板书设计(突出重点)
完成本课配套练习册
捉迷藏
方法:(1)数数法 一根一根的减
(2)破十法:把16分成10和6 10-8=2 6+2=8
(3)平十法:把8分成6和2 16-6=10 10-2=8
(4)逆算法:想加法算减法8+(8)=16 16-8=8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