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7.1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案2(新苏科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七年级数学下7.1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案2(新苏科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7.1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2)‎ 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进行简单的运算和证明,能够运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基本事实证明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2.掌握相关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其互换;‎ ‎3.在定理的探索中锻炼观察能力,并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4.在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方法,逐步形成严谨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情境导入:‎ ‎ 小明沿正北方向走到A点,向左转50º行进到B点,为了保证继续行进的方向与开始时平行,小明应向哪个方向转多少度? ‎ ‎1.让学生代表上台演示.‎ ‎2.参考答案:‎ 小明向右转50º或者向左转130º.‎ ‎ 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表演,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思考.‎ 复习提问:‎ 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 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 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有什么 关系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1)①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 内 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全体学生对前一节的内容进行回顾,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 7‎ 新课引入:‎ 既然同学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大胆猜测.‎ ‎(2)请每位同学利用手中的条格纸,任意 选取其中的两条线作、,再随意画一条直线与、相交,用量角器量得图中两对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度数,看看与猜测是否相符.‎ 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即时提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操作感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对两直线平行的性质的理解.‎ 直观感受:‎ 利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的动画演示初步得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用《几何画板》课件验证,让学生直观感受猜想. ‎ 在学生操作感知的基础上,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从而让学生在观察与反思中感悟“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这一性质.‎ 实践探索:‎ 请你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 学生尝试着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说明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参考答案:‎ 因为a∥b,‎ 所以∠1=∠2.‎ 又因为∠1与∠3是对顶角,‎ 所以∠1=∠3.‎ 所以∠2=∠3.‎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通过师生互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树立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看法的信心.‎ 7‎ 学生互动交流:‎ 请你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说明“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学生动手解题,然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表达观点,相互补充.‎ 参考答案:‎ 因为a∥b,‎ 所以∠1=∠2.‎ 又因为∠1+∠3=180º,‎ 所以∠2+∠3=180º.‎ 引导学生从“说点儿理”向“说清理”过渡,由模仿到独立操作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师关注学生推理过程中能否做到知识的合理迁移、书写是否正确.‎ 生生互动,既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交换思想的过程,又是拓展他们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使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应用新知:‎ 例1 如图是梯形上底的一部分,已经量得∠A=115°,∠D=100°,梯形另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  ‎ 学生口述,老师在黑板板书.‎ 参考答案:‎ 因为AD∥BC(已知), ‎ 所以∠A+∠B=180°,‎ ‎∠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因为∠A=115°,∠D=100°,‎ 所以∠B=180º-115º=65º,‎ ‎ ∠C=180º-100º=80º.‎ 要求学生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模仿用规范的几何语言算出所求的度数,初次计算格式不一定很完整,通过同伴、教师的评价,不断修正和完善. ‎ 例2 如图,AD∥BC,∠A=∠C.试说明AB∥CD.‎ 参考答案:‎ 因为AD∥BC,‎ 所以∠C=∠CD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因为∠A=∠C,‎ 所以∠A=∠CDE,‎ 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进一步巩固对性质的理解及语言的规范,逐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 ‎ 7‎ ‎4‎ ‎3‎ ‎2‎ ‎1‎ A C B D E 例3 如图,已知AB∥CD,∠1=110º,‎ 你能求出∠2、∠3、∠4的度数吗?‎ ‎ ‎ 参考答案:‎ ‎∠2=110º,∠3=110º,∠4=70º.‎ 通过例题的学习,巩固所学平行线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在实践中体验“学以致用”的道理.‎ 对比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 从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由直线的平行得到角的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 ‎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判定与性质最大的区别在于条件和结论互逆.这里是学生升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判定和性质,要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防止在应用时发生混淆.为后面学习其他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作好铺垫.‎ 例4 如图,在△ABC中,‎ ‎(1)若∠BDE=120º,∠B=60º.请说明DE∥BC.‎ ‎(2)若DE∥BC,且∠C=40º.求∠CED的度数.‎ E D C B A 解(1)因为∠BDE=120º,∠B=60º,‎ ‎ 所以∠BDE+∠B=180º,‎ ‎ 所以DE∥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因为DE∥BC,‎ 所以∠CED+∠C=180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因为∠C=40°, ‎ 所以∠CED=180º-40º=140º.‎ 在解题过程中辨析判定和性质,进一步明确判定和性质的区别.从简单图形到复杂图形、从单一知识到几个知识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逐步提高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7‎ 巩固练习:‎ ‎1.如图,AB、CD被EF所截,AB∥CD. ‎ 按要求填空:若∠1=120°,‎ 则∠2=_°(  );‎ ‎∠3= -∠1= °(   )‎ ‎2.如图,已知AB∥CD,AD∥BC.填空: ‎ ‎(1)∵ AB∥CD (已知),‎ ‎∴ ∠1=∠ ( );‎ ‎(2) ∵ AD∥BC (已知)‎ ‎∴ ∠2=∠ (   ).‎ ‎3.如图,已知AB∥CD,AD∥BC.判断∠1与∠‎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随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老师从学生解题过程中了解教学效果.‎ 7‎ ‎2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7‎ 小结:‎ ‎1.平行线的性质的条件是什么?有哪些 结论?‎ ‎2.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有何区 别与联系?‎ ‎3.你能用三种语言表示平行线的性质与 判定吗?‎ ‎4.判定角相等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回顾总结:‎ 性质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技能两方面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回顾平行线的性质,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说明白性质和判定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突破难点;最后教师点明平行线的性质的作用及发现图形性质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认识.‎ 条件:角的关系→平行关系.‎ 特征:平行关系→角的关系.‎ 课后作业:‎ ‎1.课本P16-17习题7.2第2、3、4、5题;‎ ‎2.思考题(选做).‎ 已知:如图∠1=∠2,∠A=∠C,说明:AE∥BC.‎ ‎  ‎ ‎ 课后完成必做题,并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确定是否选做思考题.‎ 实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7‎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