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2.经历举例、操作(画图、度量、拼图)、观察、归纳、说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提升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教学难点
理解用推理的方法说明为什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一定等于180°.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新课引入——问题导入:
(1)同学们,小学里我们就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多少度?
(2)你能举例说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吗?
(1)集体回答:180°.
(2)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等于60°,和为180°;两块三角板的三个内角(30°、60°、90°与45°、45°、90°)之和也都为180°.
开门见山,点出本节课所研究的问题.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体会说理的重要性.学生举例说明之后,教师追问:对于任意三角形,它的三个内角之和是不是等于180°呢?为什么?于是,引出下一环节的操作.
探究一——画图、度量、计算
请每位同学在课堂笔记本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内角的度数,并求它们的和.
动手操作,交流结论.
初步得出基本事实: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探究二——观察
利用几何画板中的课件动画演示(通过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内角),再次验证“
观察.
进一步确认上述事实.
5
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探究三——拼图
(1)问:还记得小学里怎么说明“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的吗?
A
B
C
(图1)
(2)请每位同学将课前发下的三角形纸片的3个内角(如图1)剪开,然后拼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和是否为180°.
A
B
C
(图2)
(3)教师找出如图2、图3、图4等拼法,贴在黑板上,并标上相应字母.
动手操作.
通过前一环节,学生对相关结论已经深信不疑.但是,画图、度量、计算是不可能验证出所有三角形都具有上述性质的.为此,逐步引导,为下一环节的说理作好铺垫.
5
(图3)
A
B
C
A
B
C
(图4)
……
探究四——说理
优化选择适当的拼法,进行说理,从而得出结论“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师生互动,进行说理.
经历说理,体会说理的必要性.
5
知识应用——牛刀小试
课本P29练一练第1、3小题.
口答.
熟练运用所学得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口答形式能较好地看出学生对性质的掌握情况与应用意识.
知识应用——例题
例1 已知,在△ABC中,∠A=40°,∠B=∠C,求∠C的度数.
A
B
C
D
O
(图5)
例2 如图5,AD、BC相交于点O,∠A=50°,∠B=32°,∠C=45°,求∠D的度数.
发表意见,表达观点,相互补充.
参考答案:
例1 在△ABC中,由∠A+∠B+∠C=180°,∠A=40°,得∠B+∠C=140°,又因为∠B=∠C,所以∠C=70°.
例2 在△AOB中,由∠A+∠B+
∠AOB=180°,∠A=50°,∠B=32°,得
∠AOB=98°.又因为∠COD=∠AOB,所以∠COD=98°.在△COD中,由∠C+∠D+∠COD=180°,∠C=45°,∠COD=98°,得∠D=37°.
学以致用,师生互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例2得出结果之后,追问:若不给出具体角度,你能说明∠A+∠B与∠C+∠D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吗?
5
知识应用——练习
1.在△ABC中,若∠A+∠B=90°,则
△ABC一定是__________三角形.
2.在△ABC中,若∠A∶∠B∶∠C=2∶3∶4,求∠A、∠B、∠C的度数.
3.课本P29练一练第2小题.
1.作答.
2.学生代表口头交流解答思路与过程,其余学生聆听并作补充或纠错.
进一步巩固新课知识,并在训练中提升学生有条理的书面表达能力.
其中,通过练习1,让学生了解“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反之,“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也成立.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会正确运用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说出来告诉大家.
共同小结.
师生互动,总结学习成果,体验成功.
课后作业:
课本P34习题7.5第1~5小题.
课后完成.
巩固、运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