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起源
复习目标: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知道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的起源。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4.了解为什么常把中国人称为“炎黄子孙”,知道禅让制。
复习重点:
1.元谋人和北京人;
2.山顶洞人会人工取火、进入氏族公社;
3.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4.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黄子孙”的由来;
5.禅让制。
复习模式:
印制出学案,以“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本单元的核心问题。
复习设计:
导入:有一位哲人说,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这节课,我们希望通过对《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一话题进行系统、深层次的探索。希望经过一堂课的对话与交谈,大家能更深刻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对话一:祖国境内最早的远古居民
问: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教材提供的信息后,穿越时光隧道,现场去采访元谋人,请他们回答以下问题:
(1)确定元谋人是人而不是猿的依据是什么?(2)元谋人从猿转化到人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3)元谋人为什么选择大河流域附近生活?(4)元谋人过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5)元谋人使用什么样的工具?(6)元谋人会使用火吗?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答:
归纳总结:
关键词:云南省元谋县,170万年,牙齿化石,大量炭屑,烧骨,打制石器,已知最早。
重点句:元谋人是祖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元谋人过的是群居生活,他们使用的是打制石器。他们已经会使用天然火。
对话二:北京人与山顶洞人
问: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只是他们生活的年代距离较远,没有机会相互沟通,今天,我们也穿越时空隧道,让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分别派代表对自己生活的年代,生存环境,外貌特征,生产工具,火的使用,生活状况等进行阐述,看看我们这些现代评委们能给予他们何等的评价。
请回答:
山顶洞人的问题:
北京人,如果你们保存的天然火熄灭了,你们能像我们山顶洞人一样人工取火吗?你们有“项链”戴吗?你们有蔬菜吃吗?你们的亲人死去后你们知道埋葬吗?你们知道自己跟谁有血缘关系吗?你们会磨光技术吗?你们会用骨针吗?你们有漂亮的衣服穿吗?你们居住在一起的人们是否也跟我们一样的确都有血缘关系?……
北京人的问题:
山顶洞人,“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9
: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近10万件石器……你们给子孙们留下了多少可以看的见的财富?
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不仅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巩固,还能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对比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后,学生们更能认识到历史的车轮是一直向前的,后胜于今是历史的必然。
归纳总结:
关键词:70万~20万年,3万年,北京,打制石器,天然火,人工取火,磨光和钻空,骨针,懂得爱美,埋葬,蔬菜,捕鱼打猎,氏族。
重点句: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对话三:原始农耕居民
问:“民以食为天”,原始农耕的出现是原始社会的重大事件。阅读教材后,请与下列习题对话,看看大家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两个原始农耕居民了解了多少。
请回答:
1.假如能由时光隧道回到原始农耕时期,在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居住的地方,我们各会看到以下哪种现象?
A.男人们在水田里播种水稻 B.妇女们忙着收割粟 C.小孩子们正在学习用耒耜耕种稻田 D.老人们在制作彩陶 E.太阳落山后他们都回到半地穴式房子里休息 F.有专人在陶器上绘制稻穗纹 G..他们可以从自己挖掘的水井里取水 H.有个妇女正在用陶器蒸大米饭I.一个小孩正在跟房子下面的栅栏里的动物嬉戏
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参考答案:河姆渡原始居民:ACFG.HI;半坡原始居民:BDE
归纳总结:
关键词:水稻,粟,耒耜,磨制石器,挖掘水井,陶器,干栏式,半地穴式,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会饲养家畜,种植庄稼,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重点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由于地理环境不同,气候差异较大,住房的结构就有了很大的差别。
2.观察原始社会房屋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I 图2
(1)图1中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 )
A.水稻 B.粟 C.玉米 D.高粱
(2)造成图2和图1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生产工具 B.生产方式 C.人文环境 D.自然环境
参考答案:(1)B (2)D
对话四:远古传说
9
谜:“山下一条虫,像龙不是龙”打一传说中的人物,是谁?
答:蚩尤。
问:我们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四千多年前的涿鹿,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决战。请蚩尤的部下说说你们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请黄帝和炎帝部落的谈谈你们之所有能战胜蚩尤凭借的优势有哪些?请黄帝回答对部落联盟的未来有何设想?
答:
问:“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 ”请大家跟随我穿越时空隧道,来到黄帝部落中,分别采访黄帝,嫘祖,伶伦,仓颉,等,请他们跟大家说说自己的发明创造。
答:
问:既然嫘祖发明的养蚕缫丝,伶伦发明的乐谱,仓颉发明的文字。为什么后人都认为是黄帝的发明创造呢?
答:
问:在黄帝之后,传说中有故事的人物还有尧、舜、禹。黄帝的子民们,谁能给我们现代人说说尧、舜、禹的故事?谁能说说“禅让”的含义?谁能谈一谈,当时,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9
答:
问:一直都是今人难为古人,今天,我这个传说中的人物,也给你们当代今人出一道题,考察一下你们对传说人物的认识。请听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哪位历史人物?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什么?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9
(4)上述材料中的“轩辕”、“尧”和“舜”的共同点有哪些?
答案:(1)黄帝;人文初祖。(2)涿鹿之战。历史影响: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3)禅让制。实质是一种原始的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4)共同点:传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及后人敬仰。
归纳总结:
关键词: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禹,禅让。
重点句: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中华儿女成自己为“炎黄子孙”;禅让制是是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单元知识构建:
教师引导学生从远古人类,农耕生活,传说时代三个层面去归纳整理,可以选用列表,图表,文字等任何学生喜爱的方式,整理完成后,小组交流展示。
单元检测(满分50分):
一、选择题(20分)
9
1.小明想利用暑假时间,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遗址,他应该去的省市是( )
A.云南省 B.北京市 C.陕西省 D.浙江省
2.“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 )
A.水稻和粟 B.水稻和小麦 C.水稻和玉米 D.粟和小麦
3.孙中山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是指 ( )
A.蚩尤 B.黄帝 C.炎帝 D.大禹
4.电视剧里有讲述半坡居民生活的四个镜头,你认为其中的哪个镜头是错误的( )
A.用火把肉烧成熟食用 B.使用陶器器皿装水
C.穿着麻布缝的衣服 D.使用铁制的农具劳动
5.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
A.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
9
二、材料分析题(满分30分)
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此后,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又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它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量的石器和石片等。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成堆的灰烬、炭块和燃烧过的角、骨、石头以及大量的朴树籽……”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远古人类名称是什么?(4分)
(2)该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4分)
(3)你能从材料中获取哪些重要历史信息?(4分)
7.阅读材料后回答: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1)文中所提到的事迹是何人所做?(4分)
9
(2)他所采取的方法是什么?(4分)
(3)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5分)
8.下面是一位同学想象的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共有5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指出并给予纠正和解释。(5分)
毛毛是个10岁的孩子,说是孩子,其实在北京人当中算是中青年了,因为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寿命不长。这天一大早,毛毛走出小木屋,他穿着兽皮缝制的衣服,手里拿着一把镰刀,他一个人走到了河边,河边有一棵大树,上面结了很多野果,毛毛摘了许多果子,他又用镰刀割水稻。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日头已到了正午,毛毛急忙往回赶,因为他还有一个重要发的任务,看管火种,要是火堆熄灭了,他们可能会有好长一段时间不能吃上香喷喷的熟食了。
参考答案:
1.A 2.A 3.B 4.D 5.D
6.(1)北京人。 (2)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3)居住在山洞里;过群居生活;会制造和使用极原始的工具;能够使用火;烧烤兽肉(能吃到熟食);过采集和狩猎生活。(答出四点即可)
7.(1)大禹 (2)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 (3)三过家门而不入
8.小木屋 ,应居住在山洞里;铁镰刀 北京人没有使用铁质工具;钻木取火,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不会人工取火;水稻 ,北京人生活时期没有水稻;单独,北京人群居生活。
9
作者简介:张春荣,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历史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热爱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参加课程改革与研究,有几十篇教学实录、随笔、感悟、论文、教育叙事等在省市及国家级刊物发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