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时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识记20世纪50~7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70年代的经济“滞胀”与“混合经济”、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新经济”的出现;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掌握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的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2.通过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及新变化的学习,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学习的重点是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概况及其成因;学习的难点是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利用教材和相关史料,提高归纳、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通过思考讨论西方福利制度的利弊,提高全面、客观分析历史现象,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本质及原因,懂得分析历史现象要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懂得多角度分析问题。
1.通过介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提问:这项重大的科技活动是谁主导的?二战后的美国为何有实力从事如此庞大的、耗费巨资的工程?这体现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哪些方面的新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2.本课的重点是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变”“新”,概括为经济政策的新调整、社会政策的新变化、经济运行机制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8 -
1.发展
(1)时间: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2)理论: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① 经济理论。
(3)表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4)结果:取得了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调整
(1)原因: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② ”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2)措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结果: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③ ”。
二、建立“福利国家”
1.背景和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④ ,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2.实质和内容: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3.发展状况:(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福利国家制度。(2)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3)1973年经济危机后,“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4)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4.影响:(1)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社会福利制度下依然存在⑤ 。(2)“福利国家”制度也有许多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1)背景:二战后,⑥ 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2)特点: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⑦ 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3)影响:用新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从而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2.美国“新经济”的出现
- 8 -
(1)背景:a.二战后,美国努力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b.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⑧ 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2)作用: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3)实质和特点: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⑨ 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答案】 ①凯恩斯主义 ②滞胀 ③混合经济 ④缩小贫富差距 ⑤贫富悬殊 ⑥科学技术 ⑦第三产业 ⑧经济全球化 ⑨知识经济
1.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或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2.“新经济”与知识经济
“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两大标志:一是电脑代替人脑;二是互联网的开通,以数字为基础的经济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一切。
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交流提示】 可以从战争、新科技、社会矛盾的作用与影响等方面分析。
【答案】 ①二战的特殊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战争中,国家必须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应付战争之需。这不仅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也为其在战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②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巨额的资金和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发展需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③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使经济危机频频发生,这就迫使垄断资产阶级呼唤国家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
2.如何全面认识“福利国家”的形成?
【交流提示】 首先解释“福利国家”的概念,然后从其形成的原因、经过及其主要特点等方面说明。
【答案】 “福利国家”的概念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现代福利国家则是20世纪的产物,它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社会福利。
形成原因: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形成经过:①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主要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1.二战结束后,有人把“福利国家”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同义语,这种看法正确吗?
- 8 -
【答案】 不正确。因为福利制度虽然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但是“福利国家”更多的是为垄断资本带来好处;福利基金的来源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一部分,而且,当资本主义经济面临危机之时,资本主义国家总是首先减少社会福利支出。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所以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
2.有人认为:“工人持有股票,意味着从被雇佣者变为公司的主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答案】 不正确。工人持有股票,意味着股票的分散化趋势,小股东虽有权参加股东大会,但不能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施加影响。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互动探究一 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
材料一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行业
国家
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加拿大
100
100
私有
75
75
法国
100
100
100
100
75
联邦德国
100
75
50
100
100
日本
100
私有
私有
75
25
美国
100
25
私有
25
私有
材料二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助企业进行高积累。最优先是发展经济。诸如防止公害、提高社会保障等事情只是排在第二位、第三位,因而舆论称之为“GDP第一主义”的政治,即一切为了GDP。
——[日]林直道《现代日本经济》
(1)据上表,分析哪些行业、哪些国家国有化程度较高。
(2)在日本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它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引导] 第(1)问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即可解答。第(2)问需要结合材料信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得出在日本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政府,而“主导作用体现”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参考答案] (1)邮政、铁路、航空运输和电力等行业的国有化程度高,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加拿大等国国有化的程度高。
(2)政府。体现:实施产业政策,促使资源流向有发展前途的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制定经济计划,引导企业的决策和行为;采用财政和金融政策来调控经济。
[知能拓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①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并以其巨大的力量,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追求的是国家垄断利润。国家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在一起,向工人阶级和整个社会征收的贡赋。国家垄断利润不能由私人垄断集团独占,而是由国家与垄断组织一起瓜分。③国家垄断资本经济实力雄厚,资本社会化达到新的高度。
互动探究二 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备用)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国家
2001年社会福利
开支占GDP比重(%)
1995~2005年GDP
年均增长速率(%)
美国
14.7
3.3
英国
21.8
2.8
挪威
23.9
2.8
德国
24.3
1.4
芬兰
24.8
3.5
- 8 -
法国
28.5
2.1
瑞典
29.5
2.7
23个发达国
家的平均值
22.0
2.6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
(1)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更有利于经济发展。试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
(2)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角度论证皆可)
[探究引导] 第(1)问从GDP的增长速率来分析。第(2)问属开放型题目,体现论从史出的特点,解答时要结合第(1)问的结论,注意论据的充分性和正确性。
[参考答案] (1)否。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
(2)反对的理由: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
支持的理由: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
[知能拓展] 战后资本主义在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的新变化
(1)经济领域:①生产力大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市场信息化、管理电脑化、工业材料复合化。其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转到资金密集型,再转到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总趋势是整体经济结构逐渐软化,社会生产的重心从物质生产部门转向非物质生产部门。②生产关系的新变化: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家私人所有制趋向社会化,即由个人直接占有发展为个人间接占有,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③经济模式的共同点: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和调控,使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和可调控的特点。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寻求宏观调控和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
(2)社会领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比较齐全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和公平竞争体系。
(3)政治领域:扩大了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健全社会法律体系。
1.(2013·江苏无锡高一期中)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在本质上表明( )。
A.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B.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D.美国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
【解析】 美国政府实行采购以及“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说明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A项正确。美国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第三产业、社会福利政策,C、D两项错误。
【答案】 A
2.(2013·江苏南通高一月考)“据欧盟统计局统计,芬兰对工薪者征收的所得税,加上雇主为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险金,在2001年占到工薪者工作收入的44.2%,在欧盟国家中仅次于瑞典……统计显示,芬兰的各种税收加在一起,在2001年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6%,比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
A.福利国家因财政负担加重而竞争力下降
B.福利国家的高福利是建立在高税收基础上的
C.福利过度发展,会使人们懒惰成性,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 8 -
D.福利国家鉴于开支巨大,纷纷放弃福利制度
【解析】 依据材料“44.2%”“46%”两项数据可以看出,芬兰的各种税收包括对工薪阶层的税收都很高,这与其过高的福利开支有关,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 B
1.20世纪50~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 )。
A.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B.普遍实施政府干预
C.实行计划经济 D.倡导“新经济”
【解析】 二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突出政府在经济恢复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答案】 B
2.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滞胀”的局面。“滞胀”是指( )。
A.经济发展出现停滞不前的困难局面
B.资本主义生产又出现了严重的过剩局面
C.社会产品滞销,通货膨胀不断加剧
D.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通货膨胀严重的局面
【解析】 可以从分析“滞”和“胀”两个字的含义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D项正确。
【答案】 D
3.(2013·山东枣庄高一期中)下图为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变化示意图。它反映出( )。
A.美国产业结构畸形发展
B.美国丧失了世界制造业的优势
C.美国经济以外向经济为主
D.高新技术推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
【解析】 材料反映了美国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结合时间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推行高新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D项正确;材料反映美国产业结构健康发展,A项错误;美国仍具有世界制造业的优势,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美国产业结构,不是外向经济,C项错误。
【答案】 D
4.下面为美国1970年、1979年就业人口结构表。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时间
项目
1970年
1979年
农业人口
5%
3%
制造业人口
30%
13%
- 8 -
服务信息业人口
15%
72%
A.第三产业在战后蓬勃兴起
B.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
C.“新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产业结构
【解析】 “服务信息业”是第三产业,从表中不难看出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A、B、D三项表述都正确;“新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C项错误。
【答案】 C
表1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
(以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基数,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国别
1951~1981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联邦德国
5.2
8.6
4.7
2.8
美国
3.4
3.2
3.8
3.1
日本
7.8
7.9
11.2
4.8
法国
4.8
5.0
5.6
3.7
英国
2.5
2.8
2.9
1.8
表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
(以1950年的工业生产值为基数,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国别
1951~1981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联邦德国
5.4
9.9
5.3
1.8
美国
4.0
4.0
5.0
3.2
日本
11.0
16.2
13.8
4.4
法国
4.5
6.4
4.9
3.0
英国
6.1
8.8
7.2
3.5
——齐世荣《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两张表格中的数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解析】 注意表格中年平均增长率的高低,再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与联邦德国的增长速度最快;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世界进入“滞胀”时期。
战后资本主义的调整具体有哪些措施?有何影响?二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有何特点?请你自拟一个知识体系图。
- 8 -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