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高考预测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以及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二、自学自练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人类与环境一直休戚与共,从崇拜自然→开发自然→征服自然。‎ ‎1.早期采猎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与环境是一种原始的 关系,人类对环境既 又依赖。‎ ‎2.农业文明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人类 自然,对环境依赖性减弱和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对人地关系有了科学的 。‎ ‎3.工业文明时期:人类 自然,大自然向人类也实施报复,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从局部扩展到全球。人地关系全面呈现 ,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二)直面环境问题 ‎ ‎1.环境问题的产生:人口增长过快和片面追求 的发展模式。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 ,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问题。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 ,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2.环境问题的危害: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到 ;局域性环境问题,有些已演变成社会公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3.环境问题的表现: ‎ 分类 主要表现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物污染等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问题 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资源枯竭问题 森林、草原、耕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减少与破坏 ‎4.环境问题的地域上差异:‎ 地区差异 国家差异 全球性 城市:环境 ‎ 发达国家: 环境污染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土地荒漠化 乡村: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 ‎ ‎5.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问题 ‎ (1)人口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人口增长率 ‎ ‎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滥采、滥伐、滥垦、过度放牧、过度消耗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 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它既 ,又 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① (基础)② (条件)③ (目的)。‎ ‎3.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 ‎ ① 性原则。包括有: 之间 、 之间、 之间、 之间。‎ ② 性原则。地球的 是有限的,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 和 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 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 问题往往会转化为 ‎ 8‎ ‎ 问题。对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国性目标和政策。‎ 三、考点讲解 考点一: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依赖性大 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束缚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过分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对人地关系的一种极端认识。‎ 人类中心论: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为提高,人类陶醉于“伟大的胜利”之中,自认为能为所欲为 人可以超越自然环境,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能动反作用可以决定一切 人地伙伴协调论:进入20世纪60年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开始反思并意识到以往经济行为所存在的问题 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具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考点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它们共同组 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合系统。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2)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3)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四、堂内练习 ‎1.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萌芽的时期是:( )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旧石器时代 ‎2.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 ‎ 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 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 ‎ 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3.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人地关系的认识水平也在变化。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采猎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B.工业文明时期——崇拜自然 ‎ C.农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 D.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 ‎4.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是指( )‎ A. 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 B. 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人工环境 C. 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D. 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物圈 ‎6.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开始出现于( )‎ 8‎ A. 采猎文明时期 B. 农业文明时期 C. 工业文明时期 D. 现代文明的信息社会 ‎7.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 ‎①共同性原则; ②持续性原则; ③公平性原则 ;④综合性原则 ‎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8.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有:( ) A.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B.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 C.国际合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D.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2011·广东文综·T4~5·8分)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9.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10.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贫乏 B. 交通设施落 C. 煤炭消耗量大 D. 第三产业发达 ‎(2011·浙江文综·T5~6·8分)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2(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11~12题。‎ ‎1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 图2‎ A.① B.② C.③ D.④‎ ‎1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五、课后练习 恩格斯曾有一段论述“……‎ 8‎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1.恩格斯的论述说明了哪种环境观的具体事例( ) A.天命论 B.地理环境决定论 C.人类中心论 D.人地伙伴关系 ‎2.“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这句话启示我们( )‎ A. 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B. 要保护生态平衡 C. 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D. 要考虑区域差异 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类对环境认识的进步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 ‎②采猎文明时期,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是强大的 ‎ ‎③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趋于和缓 ‎ ‎④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使自然资源利用的数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若丙处植被受到破坏,对其合理开发的整治措施是( ) A.修筑梯田,种植水稻 B.营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种植苹果树、梨树等经济作物 D.建草山、草坡、放牧三河马 ‎(2011·上海高考)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据此回答5~6题。‎ ‎5.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 A.降低大气温度 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促发光化学反应 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 ‎6.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 A.青藏高原上空 B.北极附近上空 C.南极附近上空 D.北美大陆上空 ‎(2010年江苏徐州模拟)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a、b、c、d曲线表示的因素是(   )‎ A.a—原料    B.b—土地 C.c—劳动力 D.d—技术 ‎8.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 ‎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 8‎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水资源丰富,近些年因开发利用不合理出现了许多问题。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决定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景德镇市位于鄱阳湖东部,景德镇的瓷器制作需经过取土、炼泥、洗料、做坯、喷釉、画青花、烧窑等过程。由于制瓷业上千年的发展,目前景德镇瓷土可开采储量不足100万吨。据此回答9~10题。‎ ‎9.有关图示区域内水资源的利用对鄱阳湖环境功能所产生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度用水会使鄱阳湖水量和面积减小 B.过度用水会减弱其对周边地下、地表径流的补给能力 C.引水灌溉,增加湿地面积,可增强鄱阳湖调节气候的功能 D.污染水体会减弱其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能力 ‎10.景德镇制瓷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资源枯竭、环境污染 B.酸雨、水土流失 C.国内市场日趋饱和 D.交通不便、瓷器运输费用高 ‎11.(2012·佛山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2:下表为D地某村一些发展资料。‎ 基本情况 面积 ‎4.1km‎2‎ 人口 ‎1 835人 土地 类型 丘陵 ‎5 100亩 梯田 ‎2 200亩 经济果林 ‎1 300亩 甘蔗田 ‎1 600亩 湿地 ‎500亩 经济 状况 农业产值 ‎91万元 村办企业 ‎3个红砖厂、1个制糖厂 8‎ 工业产值 ‎549万元 其他 空气质量 中等 水质 ‎3~4类 ‎(注:1亩=0.067公顷)‎ ‎(1)近几十年来河口等深线向外海凸出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善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F两处中宜建设度假村的是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当地人民政府决定在A、B、C三地中建设一大型能源港口,应选择在__________最适合,理由是__________。新建港口拟实行江海联运,最经济的实现方式是______。‎ ‎(4)由材料2可知,图中D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请为该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12、(2012·南昌模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的走向是_____________,铁路线名称是_____________。‎ ‎(2)甲河河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______,甲河汛期在________月(1,7)。‎ ‎(3)上世纪末,甲河下游曾经出现断流,简要分析其原因。‎ ‎(4)简要概括图中城镇分布特点。‎ ‎(5)冬春季节,该地城镇大气污染严重,简要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二、自学自练 ‎1.1平衡、崇拜;1.2利用、萌芽;1.3征服、不协调 ‎2.1经济增长、再生速度、环境自净能力;2.2人类生存;2.3污染、生态破坏;2.5发展 ‎3.1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3.2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3.3公平、同代人、代际、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不同国家与地区、持续、承载力、资源、环境、共同、地区性、全球性 四、堂内练习 ‎1、B 农业文明时期是人类开始科学认识自然的主要时期,开始认识到人地之间关系的时期 ‎2、D ①原始的采猎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在人地关系中是被动的,受地的制约比较大,对地的影响比较小。故A错。②农业文明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使农业种植范围扩大。由于不合理的耕作、灌溉和放牧等方式,使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故B错。③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排泄的“三废”物质和农业施用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可以说,这一阶段人地系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不是地区的、局部的,而是全球的。故C错。④‎ 8‎ 到了近代,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逐渐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且这种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3、D 采猎文明时期应该是崇拜自然;工业文明时期是征服自然;农业文明时期是改造自然;现代文明时期是谋求人地协调。‎ ‎4、C 在认识人地关系基础上,地理环境主要包括两部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A 环境问题就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并最终是影响到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发展的根源 ‎6、B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与农业文明时期,也是人类正确认识自然地开始 ‎7、B 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原则:共同性、持续性和公平性原则,缺一不可 ‎8、D 公平性原则主要包括有: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都是平等的 ‎9、B 点状统计图分析的关键是从图中的特殊点向横纵坐标做垂线,进而获得特殊点的具体含义,本题解答时可参照下图 图中实线方框内的人均CO2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虚线方框内的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者的交集就是本题的答案。‎ ‎10、C 山西和内蒙古的人均CO2排放量较高和两者作为我国的煤炭能源大省,消耗的煤炭量较大相关。‎ ‎11、D ]混合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并且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节牧草和麦田的面积,可见该地的牧场并非天然草地,同时为了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粮食作物中相当一部分是作为牲畜的饲料,因此④正确。①中天然草地,错误;作物没有进入市场,错误。②中作物没有进入市场,错误。③中天然草地,错误;作物没有为牲畜提供饲料,错误。‎ ‎12、A 题干中指出“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这就说明墨累河的水量会减少(②错误),湖泊面积会萎缩,湖中的水生生物会减少(③错误);由于大量的引水灌溉,如果灌溉不当就会造成次生盐碱化(①正确),由于农场规模和数量扩大,就会导致粮、草争水,为保农场,牧草就会生长不良(④正确)。‎ 五、课后练习 ‎1、C 人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主导性的作用,影响着环境的改变过程 ‎2、C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要满足后人对其的需求。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适度原则才能满足长久的发展 ‎3、C 本题主要考察对人地关系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认识 ‎4、B 从该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看出丙处海拔较高,平均海拔在1000-1200之间,而且纬度处于29°N附件,属于亚热带地区,根据实地情况适合种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B [臭氧吸收紫外线,可以减少过强紫外线对生命的损害。‎ ‎6.C 南极春季的臭氧空洞最为严重。‎ 8‎ ‎7、D a—土地,b—劳动力;c—原料,d—技术。‎ ‎8、D 工业生产对土地的数量、质量、类型要求少,重视土地的区位条件。‎ ‎9、C过度引水灌溉会使鄱阳湖水量和面积减小,削弱其调节气候的功能。‎ ‎10.A 要注意从所提供的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目前景德镇制瓷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 ‎11、本题以区域等值线为背景,考查了区域开发及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答案:(1)河流携带的泥沙淤积 做好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泥沙进入河流的数量 ‎ ‎(2)E E为一小岛屿,F为近海盆地 ‎(3)C 深水航道、避风良港、港区用地广阔 开挖运河 ‎(4)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关闭红砖厂,对制糖厂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清洁生产;新增农产品加工业(果品加工厂);发展城郊生态农业。‎ ‎12、根据经纬度及等高线走向可判断该山脉为祁连山,呈西北——东南走向;铁路线为兰新线;甲河河水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甲河下游出现断流与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及人类生产活动特点有关;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城镇多沿铁路、河流分布;冬季大气污染产生与取暖用煤量大、沙尘天气多及地处河谷地带有关。‎ 答案:(1)西北——东南 兰新铁路 ‎(2)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 7‎ ‎(3)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旺盛);沿途用水量大;沿途河水下渗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4)沿铁路分布;沿河流分布。‎ ‎(5)居民取暖用煤量大,向大气排放粉尘多;多大风天气,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多;地处河谷地带,污染物不易扩散。‎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