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指导即时感悟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内环境的成分
2、 稳态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本质上阐述内环境的生理意义。
【难点、重点】
1、 内环境的成分
2、 稳态重要性
准确把握学习目标要求
【学习方法指导】
1、课前20分钟,依据自学指导,结合教材助读通读课本,边理解边搞好教材的勾画标记,初步掌握重点内容。构建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内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由科代表统一反馈给老师。
方法是指导
【知识梳理】
题型分析----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题型一、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
二、典型例题
1. 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基础知识
要夯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形态?
10
2.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⑤胃中的牛奶 ⑥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④⑦ D.①②③④⑥⑦
三、答题技巧
1.内环境的组成
2.毛细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细血管没有盲端,这是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方法。
3.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图示中组织液单向转化为淋巴,淋巴单向转化为血浆,这是判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
4.细胞外液的成分、渗透压和酸碱度
5. ①、②、④内存在的蛋白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而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
6.内环境各种成分的关系
10
7. 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
(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CO2、尿素等。激素、抗体、纤维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血红蛋白、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8. 写出细胞的具体内环境
细胞名称
直接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血浆
9.与内环境有关的2个易错点:(1)内环境概念的适用范围: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2)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四、变式训练
3.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A.血浆蛋白 B.麦芽糖
C.Ca2+ D.激素
4. 下列关于内环境各成分之间转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血浆中的许多物质都能渗出毛细血管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的组成成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10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
二、典型例题
5.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6. 如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液体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丙与乙之间的关系不存在
B.如果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淋巴不仅可以调节甲与乙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甲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乙
D.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
三、答题技巧
1.血浆pH调节图解
10
2.内环境知识网络
3.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5.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人正常体温在37℃左右。
四、变式训练
7.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0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B.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多
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至少需要经过3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D.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题型三、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
一、考查形式
选择题
二、典型例题
8 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9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三、答题技巧
1. 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 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10
4. 与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直接相关的系统、器官有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5. 葡萄糖和氧气进入内环境并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的途径,如图
(1)由图可看出葡萄糖和氧气由外界到最终被细胞利用分别穿过了7和11层生物膜。
(2)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分别在肺泡和组织细胞。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失衡分析
(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理化性质失调:①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
②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③体温失调——发热。
(3) 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失衡
7.内环境稳态应澄清如下两种误区
(1)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
(2)内环境稳态遭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如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
10
四、变式训练
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11. 下列哪项是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 ( )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C.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
D.稳态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我的疑问】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反思提升】请同学们整理本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你还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吗?
1答案 C
10
解析 根据题干及图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了内环境;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在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血浆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
2答案 A
解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分;喝牛奶和口服药物都在消化道中,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内环境。
3答案 D
解析 淋巴不能渗出毛细淋巴管成为组织液。
4答案 B
解析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血浆蛋白、Ca2+、激素均可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麦芽糖是植物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机体吸收,故内环境中不可能存在麦芽糖。
5答案 C
解析 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会引起细胞失水。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血浆中的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pH的稳定。血浆渗透压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6答案 A
解析 观察题图,根据所学的知识:淋巴中的物质只能来自组织液,而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汇入到血液循环中,故可以确定甲、乙和丙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甲与乙之间的水分交换是维持细胞生活环境保持正常渗透压的重要条件,如果这个平衡被破坏,则会引起组织水肿等病变,B正确。淋巴循环有三个作用:免疫、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水分交换、将组织液中的少量蛋白质运回血浆,C正确。细胞所必需的物质及代谢废物只有通过体液各个成分之间的相互交换才能正常地获得和排出,D正确。
7答案 B
解析 肌肉细胞缺氧时,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使血液的pH变化不大;②中的氧气到达④中,首先要穿过②的1层细胞膜,再穿过毛细血管壁的2层细胞膜进入组织间隙,最后穿过④的1层细胞膜,故共穿过4层膜;细胞②中无线粒体,不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
8答案 B
10
解析 稳态是在机体的调节作用下,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超过这个限度时,稳态就会遭到破坏。破坏内环境稳态的因素可能来自体外,也可能来自体内。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9答案 C
解析 根据稳态的定义可知,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人体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10答案 C解析 A、B选项描述的是稳态的调节机制,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下,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选项属于稳态的意义。因此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11答案 D解析 淋巴管阻塞会使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组织水肿,A项正确;血液中缺乏钙盐会引起机体抽搐,而血液中钙盐过多则会引起肌无力,B项正确;过敏反应是由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受到同种过敏原的刺激时引起的,C项正确;腹泻可引起机体体液中水和盐分的大量丢失,但不会引起体液中蛋白质的大量丢失,D项错误。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