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地理 自然资源学案 鲁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1、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理解区分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2、分析自然资源在形成和分布上的共同特征;分析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预习内容】
一、认识自然资源
1.概念:人类可以直接从__________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__________与________,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分类
3.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1)分布的______性
(2)资源间的联系性:__________资源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
(3)________的有限性。
(4)利用的发展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________和利用________将进一步拓展。
二、土地资源与人类
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______________。
2.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土地资源对人类的影响
社会阶段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主要生产方式或标志
狩猎、采集
种植、养殖
____________的使用
数量对人类的影响
________
较大
很大,并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制约因素
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较大
________
含义和标准已变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制约因素
利用方式
简单、单一
中等
____________
利用率
低
中等
____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较小
较大,开始主动地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
很大,土壤污染和________________越来越严重
三、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背景: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对资源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利用,导致了某些资源的________和环境的________。因此,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程。
2.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途径
要求
适度开发
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______
利益兼顾
人类要将________利益与长远利益、______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利益
重视保护
- 5 -
要高度重视对________________的保护,实现科学利用与保护的统一,力争达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享有更好________________的目标
公众参与
应充分调动________________的积极性与主动性。________________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自主、合作、探究】
探究一:认识自然资源
图4-1-1五幅图所反映的内容,哪些属于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根据表4-1-1,说明自然资源分为哪几类?是怎么划分的?
探究二: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
我国天然林面积①不足国土面积的10%全国木材产量的②40%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东北是②全国的林业基地。由于种种原因,东北拥有用材林、成熟林已由新中国成立时的1200万公顷减到1998年底的590万公顷,③减少51%,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风沙旱涝灾害频频发生,一些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物种减少。近年来,东北林区一方面保护和营造人工林,另一方面,实行森林的④综合开发和深加工,挖掘潜力,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分析资料中划横线部分的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反映出的陆地
自然资源特点
对人类开发
利用的启示
①
②
③
④
探究三:下列物质属于图中B所示的是( )
- 5 -
A.铜矿、焦炭 B.雷电、沙漠 C.化肥、大米 D.森林、海盐
探究四:材料一 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材料三 近几年来,我国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导致生态恶化,风沙灾害频发,一些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物种减少。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说明自然资源具有哪些共性特征?
2.根据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分析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探究五:
1、下图中A、B、C、D四图能正确表示自然资源、能源、矿产资源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2、下列地理概念,反映包含关系的是( )
- 5 -
A.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 B.土地——平原—耕地
C.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D.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林地
【当堂达标】
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陆地以上的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2.下列物质和能量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水稻 B.钢铁C.雷电 D.地热
3.自然资源潜力的扩大和提高立足于( )
A资源的再生性B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C物质运动的循环D自然资源数量巨大
4.下列资源中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
A.石油资源 B.森林资源C.煤炭资源 D.铁矿资源
5.判断非农业用地的土地质量,主要依据的是( )
A.土壤肥力的高低B.耕作的难易程度C.土地的区位和用途D.土地的酸碱度
6.人类开始主动的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是开始于( )
A.采猎文明阶段 B.农业文明阶段C.工业文明阶段 D.后工业文明阶段
7.在资源开发利用时,要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这是考虑到自然资源具有( )
A.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B.资源的联系性C.数量的有限性D利用的发展性
8.下列不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气候资源 B.水资源C.矿产资源 D.生物资源
9、读下表及图4-1-3,分析:
项目
面积或利用率
水土流失
367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及受荒漠化的威胁
400多万平方千米
各种农作物对肥料的利用
氮占40~50%,磷占10~20%,钾占30~40%
图4-1-3
(1)该图表反映了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即:
① ,原因是: 。
② ,原因是: 。
③ ,原因是: 。
(2)图中“对现有土地过分使用”主要指( )
A.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不合理灌溉B.半湿润地区的陡坡开垦
C.草原地区过度放牧D.乱伐森林
(3)该图、表反映了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十分巨大,表现在:
① ,
② 。
- 5 -
参考答案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D 2.A 3.D 4.A 5.A
二、综合题
6.(1)①水土流失 毁林开荒 ②土壤侵蚀和荒漠化 过分使用土地 ③土壤污染 过分施用化肥
(2)BCD
(3)①人口压力 ②深刻的环境危机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