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导学案(岳麓版必修1)》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导学案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及影响。‎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能力: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特征和影响;知道皇帝制度的由来和特点,认识郡县制的演变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获取历史信息和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认识秦代政治制度高度集权、严密、残酷的特征,初步理解秦制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深远影响。‎ ‎【学习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的确立;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地方推行郡县制)‎ ‎【学习难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自主学习】主干整合(学生填充记忆基础之上适当知识补充细化)‎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一)背景 ‎1.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 ‎(1)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2)兼并争霸战争不断,大量诸侯国被吞并。‎ ‎2.战国:公元前 475 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大国国君改号称“王”,各国进行政治 、经济和军事等改革。‎ ‎(二)统一 ‎1.条件: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强大。  ‎ ‎2.统一:公元前221 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建立: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内容 ‎(1)皇帝制度:________________,实行“家天下”的________________制。‎ ‎(2)中央政府:三公九卿 ‎①内容:‎ 三公 丞相 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___________‎ 御史大夫 掌管律令、图籍,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__________‎ 太尉 协助皇帝管理__________‎ 九卿 ‎______之下设九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②作用:三公九卿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3)地方制度: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4)用人制度:制定了一套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制度。‎ 4‎ ‎(5)法律制度:秦法细密严苛,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______________的政治体制的工具。‎ ‎2.影响 ‎(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_____________(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奠定了中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 ‎(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3)专制制度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恶化了人民的处境。‎ 二、思考探究(课堂共同思考、探讨)‎ ‎1.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充分体现了皇权专制的特色。‎ ‎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项目 分封制 郡县制 相同 实质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作用 都在维护国家统一、巩固统治方面发挥过或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同 经济基础 土地国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前提 周王室势力强大 国家大一统 基础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打破血缘关系,以地域为基础 传承制度 诸侯王位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 权利 有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 郡县长官都是由君主任命,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中央控制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1)皇权至上,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2)大小官吏由皇帝任免,废除了世卿世禄,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3)内部两对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的矛盾,主要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预习自测】‎ 一、单选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国       D.秦朝 ‎2.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 A.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六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     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3.抛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朝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同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包括 ‎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 ④三公九卿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4‎ ‎4.以下有关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 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5.秦统一后设置的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 ‎【课堂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秦朝中央官制中并无“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中,太尉是虚设的,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由此,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  )‎ A.牵制丞相,监察百官 B.代替太尉,管理全国军务 C.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任命郡守和县令 ‎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废除 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3.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他为能够“制六合”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 ‎4.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 ‎ 皇帝信玺 右丞相印 御史丞印 南郡侯印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论者认为 (  )‎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D.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 ‎6.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吸取分封制导致战国诸侯割据纷争的教训 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 C.它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4‎ ‎7.我国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 A.统一六国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郡县制 D.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8.“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指 (  )‎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了万里长城 D.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二 “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均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观点?其论据是什么?‎ ‎  (2)材料二是如何反驳材料一的观点的?对此提出了什么措施?‎ ‎(3)你如何评价材料二的观点和措施?‎ ‎ ‎ 第 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导学案 答案 ‎【预习自测】‎ ‎1. D 2. B 3. B 4. B 5.A ‎【课堂达标检测】‎ ‎1.A 2.C 3.A 4.C 5.A 6.C 7.B 8.B ‎ ‎9.(1)观点:实行分封制有利于统治的稳固。论据:商周时期都因分封而统治长久;分封诸侯王可以削弱地方特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反驳:李斯认为分封制是造成战乱的原因。措施:建议焚烧秦以外的史书和《诗》《书》、百家著作。‎ ‎(3)对分封制的否定是正确的;焚书也可以起到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4‎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