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海洋概述
一、陆地和海洋的有关概念辨析
概念
说明
陆地
地球表面未被水体淹没的部分
由大陆、岛屿组成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全球共分六块大陆,澳大利亚(768.2万平方千米)大陆最小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或湖泊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
地峡
两端连接大陆陆地,两侧濒临海洋的狭窄陆地
中美地峡被称为“美洲大陆的桥梁”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217万平方千米)面积最大
大洲
大陆及其附近岛屿的总称
全球分七大洲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全球分四大洋
海
海洋的边缘附属部分
分为陆间海、边缘海、内陆海
海峡
连通海洋与海洋的狭窄天然水道
有六个海峡成为大洲分界线
下图中的字母代表的是海上咽喉要道,据此完成下题。
(1)填出海上航运的咽喉要道的名称。
A是________海峡,沟通了________洋与________洋。
B是________海峡,连接了________洋与________洋,被中国、日本称为“________”。
C是________海峡,是波斯湾石油外运的重要通道,被称为“________海峡”。
D是________海峡,处于________气候区。
5
E是________海峡,冬季由波斯湾运往欧洲的油轮,经过此处时________风(顺或逆)。
F是________运河,其所在国家的重要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
G是________运河,沟通________洋与________洋。
H是________海峡,I是________角。
(2)由C经B至东亚的航线是石油污染很严重的海域,为什么?
答案 (1)白令 太平 北冰 马六甲 太平 印度 海上生命线 霍尔木兹 石油 曼德 热带沙漠 直布罗陀 逆 苏伊士 长绒棉 巴拿马 太平 大西 德雷克 好望
(2)该航线是中东石油运往东南亚和东亚中国、韩国、日本的海上航线,意外事故和运输过程造成石油泄漏污染海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主要海峡、运河及海上运输线的特点及其分布。由各海峡、运河的位置可确定其名称,结合所掌握的相关基础知识,可解决相关问题。海上石油污染主要是石油在海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C—B—东亚是中东石油运往东亚的路线,油轮失事和运输过程中石油泄漏会造成石油污染。
二、2007~2008年人类重大海洋科考
名称
发生的时
间及事件
结果或影响
考查角度
我国第
24次南
极科考
2007年11月12日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乘“雪龙”号前往南极中山站。2008年4月15日返回上海
是“雪龙”号历史上航行路线最长、跨越经度最广的一次远航。大洋考察也实现了横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环绕南极洲的海洋综合观测,完成14项科考项目
航行过程中穿越的主要海洋、海峡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俄罗斯
北极科
考
2007年7月24日,俄罗斯科考队从俄罗斯北方重要海港城市摩尔曼斯克出发开始此次北极考察之行,至8月7日结束
宣称已发现北冰洋水下绵延近2 000千米的罗蒙诺索夫海岭实际上是俄罗斯大陆架的延伸,这证明了北冰洋大片地区属于俄罗斯大陆架
北冰洋、北大西洋暖流、摩尔曼斯克港以及大陆架等相关知识
澳大利
亚南极
海洋生
物考察
2008年2月29日,澳大利亚三艘海洋科考船对南极海洋生物进行了考察
在南极大陆架水下发现了一些不明的海洋生物
科考船途经的路线、考察的海域以及时间问题
“大洋一
号”开始
第20航
次科考
“大洋一号”2008年4月10日离开青岛,开始第20航次远洋科考的任务
“大洋一号”是我国迄今现代化水平最高的综合性海洋科学考察船。在远洋期间,“大洋一号”将在太平洋海区进行环境调查、在东太平洋海区进行热液硫化物探查、在印度洋海区对生物基因和生物多样性等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科考船经过的海洋、海峡、洋流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5年4月2日
5
,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从青岛港徐徐起航,开始执行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根据计划,“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将东出太平洋,途经巴拿马运河、好望角、马六甲海峡,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此间将分别在6个作业区进行作业,计划历时约300天,预计2006年1月回到青岛港。
材料二 “大洋一号”环球示意图
材料三 2006年1月22日上午,完成历史使命的“大洋一号”科考船缓缓驶入青岛港。
(1)“大洋一号”科考船穿越的大洋中完全处在东半球的是( )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2)“大洋一号”环球过程中穿越的大洲分界线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3)“大洋一号”环球过程中穿越的板块有( )
A.1个 B.3个 C.5个 D.6个
(4)2005年11月23日,“大洋一号”驶离开普敦向印度洋进发,当时开普敦的气候特征
为________,该种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考人员在当地看到的植被类型为__________。
(5)科考船12月31日在印度洋上穿越赤道,当日中午,船上旗杆影子的朝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从新加坡航向青岛港的过程中,科考船的主要航行情况如何?试分析原因(从大气环流和洋流角度分析)。
答案 (1)C (2)A (3)D (4)炎热干燥 副高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正北 顺流、逆风。受冬季风和日本暖流影响。
解析 本题以“大洋一号”的科考情况为背景,综合考查了世界海陆分布、六大板块、气候类型及成因、洋流等知识。第(1)(2)(3)题,读图便可得出答案。第(4)题,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是受西风带和副高的交替控制而成,受其影响夏季炎热干燥,对应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5)题,12月31日科考船越过赤道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附近,旗杆影子
朝北。受冬季风和日本暖流的影响,科考船从新加坡驶向青岛港的过程中逆风顺流。
1.两图中的水域分别是( )
A.咸海、大西洋 B.里海、太平洋
C.黑海、印度洋 D.红海、太平洋
2.下列关于全球海陆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29%是陆地,71%是海洋
B.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北极周围是一片陆地
C.海洋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陆地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
5
D.南半球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北半球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小
3.有关人类对海洋探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郑和开辟了印欧航线
B.西班牙人麦哲伦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C.葡萄牙人达·伽马首先完成了环南极航行
D.意大利人哥伦布4次到达南美洲,标志着大航海时期的到来
4.现代海洋学研究真正开始的标志是( )
A.1925~1927年德国“流星号”的南大西洋调查
B.1902年第一个国际海洋科学组织——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的成立
C.1872年~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的环球考察
D.1957~1965年的国际印度洋考察
5.读“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图”(如图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1)人们的认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麦哲伦是________(国家)的航海家。读“航线图”回答:________年他的船队从________出发,渡过________洋,绕过________洲南端,进入________洋;后又经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________返回,成功地绕地球一周。
(3)早在________年,著名的航海探险家________就进行了一次横渡大西洋的远航,他从________出发一直西行,目的是去______、________等东方国家寻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坚信地圆说,认为目的地虽在欧洲东方,一直向________航行也可到达,结果成功地发现了美洲大陆。有趣的是,第一次航行共用了37天到达美洲,次年再去美洲,仅用了20天就到达了。原来,第一次是逆着________(填洋流名称)航行的;第二次是顺着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航行的,因而时间缩短了许多。此后,欧洲人就经常利用后一条航线去美洲经商。
答案
课时作业
1.B
2.A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地球表面海洋占71%,陆地占29%,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任何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D [达·伽马开辟了印欧航线,麦哲伦是葡萄牙人,英国人库克首先完成了环南极航行。]
4.C
5.(1)不断发展变化的
(2)葡萄牙 1519 西班牙 大西 南美 太平 好望角
(3)1492 哥伦布 西班牙 中国 印度 黄金 丝绸 香料 西 北大西洋暖流 加那利寒流 北赤道暖流
5
解析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程,答题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历史知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