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树》
教学设想:
教师试图从老树的特点、功用入手,探究老树的命运,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及对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王鼎钧其人。
2、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品味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品味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挖掘能力,鼓励学生在分析、品味中质疑解难,发现创造。
3、鼓励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对散文的主题有自己的心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认识保护自然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学生懂得,人类文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和谐的自然环境作保障。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树的生命历程。
2、感知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从老树的命运中挖掘作者更深刻的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导语: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着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有那么一棵树,他又经历着怎样的命运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那树的命运。
二作者简介。
3
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
三、检查预习。
四、朗读,感受那树的形象。
用下列句式说话:
那是一棵 的树,因为课文第 段中这样说“ ”。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概括:
1)、从树的生长环境方面概括:
2)、从树的外形方面概括:
3)、从树的品格方面概括:
4)、从树的遭遇方面概括:
5)、从作者对树的感情方面概括:
明确:
★有古老的历史的大树。
★有着坚固而稳定身躯的大树。
★对人类大有功德的大树:抗台风之神树;心理的慰藉;送阴纳凉;鸟儿栖息;给情侣温馨;扩张荫庇的面积,绿化大地,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大树为世间珍奇之物,是人类的守护神。
★有着无私奉献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品性的大树。因为当大树的生存受到威胁,身处逆境时,它仍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
★有爱心的大树.自己面临杀戮时,也要告诉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表现一种爱心。
3、而就是那株世世代代长久地造福于人类的老树又遭遇了什么样的命运,作者给予老树和人类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被伐(用电锯、利斧及美制十字镐等现代化的工具,还将断根闷死在层层石子柏油之下。)
作者的感情:对树——同情、怜悯、敬重等。对人——愤恨之情溢于言表。
(此处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赏析品味,读出其中的感情。)
五、探究,体会《那树》的命意。
1、设想老树不被醉汉撞上,是否能幸免于难?
3
(学生稍加思考就能回答——不能。因为此事只是老树被伐的偶然因素)人类为什么会这样做?
提示:学生自读文章第5—8自然段。进一步挖掘老树惨遭屠杀的必然因素(根本原因)。
学生根据文章有关语句讨论回答。可分为客观原因(人类的急功近利和对老树的漠视);主观原因(树没有脚,他绿着生,绿着死,为人类无私奉献是他的职责)
学生自由朗读第8段,体会老树的情怀,引起学生对老树命运的共鸣。
2、《那树》仅仅将了一棵树吗?
讨论启发,教师小结:老树面对人类的屠杀,老树无语,上帝也沉默,老树终究没有“死复绿”。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用大屏幕出示有关资料。
明确:人类的发展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将给人类自身带来负面影响。
社会的发展,不能单纯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引发了作者对现代文明发展的利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感慨。
3、人类在城市中挤走了最古老也最长久的一簇绿阴,那依靠生命之绿才得以繁衍的生灵,离灾难还远吗?人类会为今天的行为后悔吗?
“人类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艰辛的奋斗,最漫长的过程,冲出洪荒,紧握文明,难道现在后悔了吗?不,我们决不后悔!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王鼎钧
六、写作,提炼那树的内涵。
1 、老树在星空下仰望上帝,他想说什么?
2、写一句话劝告或警醒那些不珍惜环境和大自然的人们。
板书:
特点 很久很久 坚固稳定
功用 荫庇
命运 被伐 怎样被伐 偶然因素(直接原因)
为什么被伐 必然因素(根本原因)
启发:善待生物、关爱自然、敬畏生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