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案1(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曹刿论战教案1(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曹刿论战》‎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 能力目标 ‎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 德育目标 ‎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 ‎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方法 ‎ 1.诵读法 ‎ 2.品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把握文意;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 一、导入新课 ‎ ‎ ‎ 6‎ ‎ 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让我们通过长于记述战争的《左传》去了解鲁国取胜的原因。‎ 二、解题 ‎ 1.《左传》‎ ‎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 ‎ 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 3.长勺之战背景简介 ‎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 (一)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多媒体显示重点字音 ‎ 刿(guì) 又何间焉(jiàn) 鄙(bǐ) ‎ ‎ 弗敢专也(fú) 小惠未偏(biàn) ‎ ‎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 ‎ 公与之乘(chéng) 辙(zhé)‎ ‎ 夫战(fú) 轼(shì) 旗靡(mǐ) ‎ ‎ (二)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浯调。如:‎ ‎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 6‎ ‎ 2、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读出否定的意味)‎ ‎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读出肯定的意味)‎ ‎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语调应舒缓、深沉,读出议论的语气)‎ ‎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有解说的意味,语调应低缓)‎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 教师巡视各组,随时解答学生疑问,并收集共性问题以供全班讨论解决。‎ ‎(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整理文言词语。‎ ‎1、重点词句 ‎(1)重点实词:间、信、孚、福 ‎(2)通假字:偏 ‎(3)古今异义词:鄙、牺牲、狱、可以 ‎(4)关于“肉食者”。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的官员,此处借指有权位的人。‎ ‎(5)重点句子:‎ ‎①肉食者谋,未能远谋。‎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2、判断句式: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例如:忠之属也 ‎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语,有的省略宾语,有的省略介词等等,翻译时要补出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文言文翻译。须补出必要的成分,保持句意完整。 ‎ ‎4、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常式是主-谓-宾顺序,但有的文言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情况,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顺序。‎ 例如:“何以战?” “ 战于长勺”(倒装)‎ ‎(五)选几位同学概述课文大意。‎ ‎1、课文的三个段落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各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 第二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 6‎ 第三段,战后曹刿论述战役取胜的原因。 ‎ 课文是按着战前准备、战争进行、‎ 战后总结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 ‎2、换个角度: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概括情节。‎ 曹刿:请见—问战—参战—论战 庄公:迎战—备战—胜战—问故 ‎ ‎(六)分角色朗读。‎ ‎(七)学生根据思路提示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 ‎1.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如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等。请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阅读。‎ ‎2、背诵课文。‎ ‎ ‎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研读课文;品评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艺术,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二、研读课文 ‎ 思考:结合课文回答“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 教师明确:‎ ‎1、“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 ‎ (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3)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 6‎ ‎2、曹刿的“远谋”表现在:(1)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品读课文,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 ‎ 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两方面的认识。并用“从……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 1.关于人物塑造 ‎ (1)关于曹刿 ‎ 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2)关于鲁庄公 ‎ 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 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 综合以上,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 (3)关于比照映衬 ‎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 五、拓展延伸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义,并说出相应的成语。‎ 齐师伐我 齐人三鼓 望其旗靡 小信未孚 惧有伏焉 夫大国,难测也 未能远谋 故克之 三而竭 ‎ ‎ 观其辙 故逐之 明确,如: ‎ ‎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6‎ ‎ 彼竭我盈——恶贯满盈 ‎ 小信未孚——不孚众望 ‎ 惧有伏焉——危机四伏 ‎ 故克之——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 三而竭——弹精竭虑 精疲力竭 ‎ 观其辙——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 ‎ 故逐之一——逐鹿中原 追亡逐北 ‎ 难测也——莫测高深 心怀叵测 ‎ 未能远谋——足智多谋 深谋远虑 五、课堂小结 ‎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 六、布置作业 ‎ 1.《左传》语言十分精练。这跟所谓“史家笔法”有密切关系。试从文中举例说明这一特点。‎ ‎ 2、背诵课文。 ‎ 6‎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